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00|回复: 1

[转帖]二战各国战列舰比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9 00:2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战列舰代表的是几个世纪以来远洋作战舰船发展的顶点。战列舰的三项基本能力指发起强力打击的能力、承受打击的耐久力和进入作战区域以及在作战区预之间运动的移动力,归结起来为三点,即火力、防护力和速度。要把一艘舰设计成在三个方面都无可匹敌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二战时期众多的战列舰型中,每一种舰型都有其优缺点,下面我们通过对其中较强的十余种舰型的综合比较,来做一个排名。在这里用的是对比方法,即以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作为标准,其他舰型与他的比较用百分比表示。

平衡性战列舰设计有的以三大能力中的某一项为重点,如安装巨大口径火炮,或加强装甲,或提高速度。也有的设计以三大能力中的两项作为设计基准。然而,要在三项能力之间取得平衡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在条约限制下这样做几乎变得不可能。

每个国家的海军都有其自己的设计倾向及设计哲学。英国皇家海军就比较中意"战列巡洋舰”的概念。战列巡洋舰是指装甲薄、速度快的战列舰。

??而另一方面,德国在一战中的公海舰队以及二战中的德国海军都比较喜欢重装甲并具备高速度的舰只,但是火力就稍微弱一些。在40年代建造成功新型的"快速战列舰”之前,美国也曾经以牺牲速度来赢得重装甲和强火力。

??下面我们将对各国使用过的较强的十余种战列舰的设计性能做一仔细比较。

火力强弱主要是与主炮的口径成相对应的,因此装备14英寸火炮的战舰与装备15英寸火炮的战舰相比火力就稍微差些,然而影响火力的因素还有其他几个方面。

??第一、炮管口径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我们知道,各国海军战列舰在二战中使用过几种火炮口径,大至18英寸,小至11英寸。总的来说,越晚生产的火炮其身管越长,因此具备更高的出膛速度。火炮身管的长度是相对口径来说的。例如,45倍口径的16英寸火炮身管长度就为16英寸的45倍,即大约60英尺,50倍口径的16英寸火炮其身管就为67英尺。下面一个表格的数据体现了同口径不同身管长度的火炮之间的性能差别。

不同身管长度火炮性能比较

16"/45倍口径
16"/50倍口径

炮弹重量
2700 磅
2700磅

出膛速度
2300 英尺/秒
2500英尺/秒

最大装甲穿透力

30,000 码
12.77英寸
14.97英寸

20,000码
17.62英寸
20.04英寸

10,000码
23.51英寸
26.16英寸

近距离直接射击
29.74英寸
32.62英寸
显而易见,加长身管之后的16寸火炮在舰对舰决斗中将获得额外的2英寸左右的穿透力。

??第二、影响总体火力性能的另一个因素是火炮射速。口径小的火炮容易装填,能更快地射击。决定射速的因素除口径大小外还有炮弹输送装置和装填装置的设计,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水平等。提高射速的一个通常的做法是增加主炮炮塔中的炮管数目,而炮管在炮塔中的排列方式也是影响射速的因素之一。很明显, 12门火炮比8门火炮的命中概率要大。

??第三、影响火力的最后一个因素是命中精度,这是和火控系统密切相关的,并且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很大关系。

??总的来说,评价一艘战列舰的火力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装甲穿透力(由火炮口径和出膛速度决定)
??2.射击速率(由填充时间和火炮数目决定)
??3.命中精度(由火控系统和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决定)

??增加火炮口径及火炮数量要经过权衡,而加强人员训练却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德国人就使用较小口径但射速和精度都相当高的火炮配上训练有素的人员对抗英军的装备大口径火炮的战舰。下面一个表格列出了一些从一战到二战著名战舰的火力情况,其中PTC一栏是指和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对比百分度。

火力性能对比

年代 国家 舰型 PCT 主炮口径 倍口径 数量 射速
39 德 俾斯麦 118 15 52 8 3
42 美 衣阿华 100 16 50 9 2
36 德 沙恩 95 11 55 9 2。5
40 日 大和 86 18 45 9 1。75
13 日 扶桑 79 14 45 12 1。5
13 英 女王 75 15 45 8 2
19 英 胡德 75 15 45 8 2
19 日 长门 52 16 45 8 1。25

在上面的表格中,总得分是来源于火炮口径、火炮数目、倍口径、射速四项相乘的结果。可以看出,俾斯麦级战列舰的高射速主炮使其火力傲视群雄,怪不得当年轻而易举就干掉了胡德号。而大和级战列舰由于射速和倍口径均不高,所以只能屈居其后。值得一提的是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虽然其主炮口径不高,但其炮管长度高达55倍口径,使其火力名列第三。这样评价火力虽然会有些牵强,但大致上代表了各舰的火力水平。

防护

在一般术语中,"防护”涉及了战列舰的耐久力。战列舰装甲防护设计总的宗旨就是提供足够承受相当于本舰主炮炮弹打击的保护。例如,如果一艘战列舰主炮发射的是16英寸炮弹,那它也应当能够挨得住16英寸炮弹打击。

??战舰的生命力和以下几项因素有关:

??首先,是装甲保护。装甲是专门设计的用来保护战舰承受炮弹打击的经过硬化处理的钢。战舰设计史上有一个革命性的设计概念称为"全保护或无保护”,这个设计概念指在战舰的致命地带安置最大可能的装甲保护,而在其他非致命地带不安装装甲。这样,装甲可以发挥其最大的效能。这种设计概念的出发点是:如果炮弹打在战舰的致命区域时,其装甲可最大限度的地保障战舰安全;而如果打在其他非致命地带时,战舰也无大碍。根据这种原则,大量的装甲用在弹药库、炮塔等地带,这就形成了一个个的‘装甲盒’。另外一种用在新型舰只上的技术是斜角度装甲,通过使装甲倾斜一个角度,使得装甲的实际厚度增加了。因此我们看到旧战舰从外观上看是简单的平面装甲居多,而新型战舰上的装甲带则是呈锥形和倾斜的形状。

??另外一个战列舰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对于鱼雷和水雷的防护。现代舰船在船体中有多层舱室,用来减少水下爆炸物体所造成的破坏。这些舱室可以分为‘干’的和‘湿’的,‘干’的舱室被设计成空的以缓冲水下爆炸物造成的冲击波,保证船体的结构完整性。而‘湿’的舱室则被设计用来装载淡水、油料甚至是海水。

??在战列舰设计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损管设备,虽然有装甲保护以及多舱室结构,但难免会受损,当舰只一侧进水比另一侧多很多时就有翻覆的危险,为防止翻覆有时需要往舱室里注水或排水,这就需要大量的损管设备。新型战列舰中常装备有大型水泵以及灭火系统,而且船员都经过特殊的损管抢救训练。要把一艘战列舰打到它不能漂浮的程度是非常难的,在海战中很多舰只实际上是由于一侧进水的速度大于损管人员排水的速度而导致舰只翻覆。

装甲防护性能比较
国家 舰型 PCT 炮塔 甲板 船舷 装甲总重
日 大和 127 26 9 16 23852
美 衣阿华 100 20 6 12 18700
德 沙恩 82 14 4 14 14006
德 俾斯麦 81 14 5 13 17256
日 长门 77 14 3 12 13678
英 女王 70 13 4 13 8250
日 扶桑 66 12 2 12 8588
英 胡德 63 15 3 6 13550

在上面的表格中,总分是把各项装甲厚度相加得出。可以看出,大和级战列舰的装甲水平要远远高于其余各舰。(在这里没有综合考虑装甲带的覆盖长度及宽度,如沙恩虽然只有14006吨装甲,却排在17256吨装甲的俾斯麦级前面)

速度

速度在战列舰设计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不管是从战略意义上来衡量还是从战术意义上来衡量。战略上来说,战舰需要高速到达作战地带及临近地区,或在交战中迅速展开。战术上来说,速度使得战舰在海战中快速取得有力位置,并获得选择交战或是退出的权利。战舰设计中的一项总的宗旨就是设计出的战舰要么应当比强于它的对手要快,要么就应当比快于它的对手要强!

??正如前文所说,速度并不是最初美国战列舰设计中的主要考虑因素。20年代以后,其他国家的许多战列舰都能够航行在24节航速以上,而美国的战列舰仅勉强突破20节航速。随着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最高28节)的建成服役,美国的战列舰才开始向高速化发展,衣阿华级甚至达到了33节,使得它们能够配合航母群一起执行战斗任务。衣阿华级战列舰成为有史以来最快的战列舰。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各战列舰型的航速比较。
国家 舰型 PCT 最高航速 马力 排水量
美 衣阿华 100 33 212000 52000
德 沙恩 97 32 165000 34841
英 胡德 94 31 144000 36300
德 俾斯麦 88 29 138000 36300
日 长门 82 27 80000 33800
日 大和 82 27 150000 69100
英 女王 73 24 75000 27500
日 扶桑 70 23 45000 35500
重量和尺寸

重量和尺寸是战列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重量要符合条约限制,而由于舰只要满足某些运河的吃水要求以及进入船坞等等,也体现出尺寸设计的重要性。重量和尺寸都会诱使战列舰设计师的设计进入恶性循环。一艘大型战舰需要巨大的马力去驱动舰只达到设计要求的航速,然后提供足够马力的机器占用了大量空间,为了给这大量空间提供足够的保护,大量的装甲又被加进来,使得重量大大增加因此你又不得不采用更大的机器来提供足够的马力,然后增加装甲……结果到头来,就会搞得一团糟。

??可以说,衣阿华级战列舰的设计是相当成功的。不仅因为它快,而且它还有很好的防护及较强的武装。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排水量成功限制在45000吨的级别。还有其他的优点,比如它的舰身狭长,刚好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而大和级和俾斯麦级就不行。

??20世纪已如过眼烟云,战列舰已经成为消失了的海军舰种。实际上,美国一直使用至上世纪90年代的衣阿华级战列舰通过现代化改装,在海上根本就是难逢敌手,其高航速使其能够与最快速的现代航母战斗群一同作战,其退役的原因只有一个:每年维持其战斗系统及人员的巨大财政花费。恐怕这是当年的设计者们所没想到的。
发表于 2005-1-1 16: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6 11: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