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93|回复: 13

二战中日两军火力对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1 10: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        最早装备国军的步枪是K九八式毛瑟枪的改进型—汉阳造,民国二十四年,国军开始大量装备民二四步枪,也即Kar98毛瑟卡宾枪,最先是中央军,随后其他部队采用,到抗战爆发,这种枪最多。这种枪在二战中,也是德军主要装备,其性能比日军的三八枪好;日军的三八枪是阎老西子及张大帅的部队装备,当时中国还生产其他枪械,但非主要装备。从总体上看,当时日军枪械技术水平稍低于中国,如日军的南部十四年式自动手枪卡壳问题到二战最后都没解决,常导致许多日军丧命和自杀不成,大家也许注意到连八路军都不爱用,而国军的各类毛瑟自动手枪,成了各种武装力量的抢手货;日军的歪把子不如国军的民二六轻机枪好用,后来日军都改装与民二六相似的九六式轻机枪;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弹板供弹,必须两人才能射击,且易卡壳,而国军的各类马克辛除需水冷外,可靠性好得多。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军中大量装备了柏格曼MP18,美式汤坶逊冲锋枪及芬兰,丹麦的冲锋枪,这些型号二战中,一直是德、美军队的步兵装备,而日军直到二战末期才正式装备一百年式冲锋枪,总的生产数量仅三千余枝。可见从步兵枪械看,国军是不亚于日军的。至于数量,国军也是很大的,但国军中火力配备不合理。中央军机枪数量多,而非嫡系少,有的一个五千余人的军中,机枪仅十挺,有的一个团中,只有一两挺机枪;而日军基本上每小队有一到三挺轻机枪,每中队有一到三挺重机枪,火力上差距大,只部分中央军及军阀嫡系部队可有这种火力水平,这在国军中占不到五分之二。

</P>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10: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P><></P><></P><>德国毛瑟M1932 7.63mm冲锋手枪,我国对其称谓多样,例如"二十响驳壳枪"、"盒子炮"、"自来得二十响木壳"、"快慢机"等等。</P><>与日军比炮
  中国的现代后装火炮制造始于清末,当时仿德之克鲁柏型及奥匈百禄型居多,时称克式山炮或野战炮,这些型号是一战的各列强主要装备。到民国时期,改进不少,称为民式火炮,如沪厂出的民十四式七五野战炮等,那时,也开始仿制日式三八式七五野战炮和大正一五零榴弹炮等。总之,抗战前夕,中国在生产和装备德,日,美,奥,英,俄等各国火炮,其口径为七十五轻型火炮居多。当时迫击炮和轻野战炮最适合中国道路情况。如,大多野炮为木制大直径轮毂,一来越障省力,二来便于人员推拉助力时把握,当时中国的炮兵主要靠人及牲口驮载和牵引。有一种加拿大产的七五炮,本是胶轮,但到国军中,很大部分改为大径木轮或铁轮,这种炮在二战中广被美英军中使用。国军的迫击炮多为英式斯托克斯八一口径,这也是英美军的装备,二十年代开始国内产。而日军的炮也多为七五口径,抗战前期野战炮以三八式为主,尽管有大口径炮,但在作战中运动不便,只在攻坚战及阵地战中使用过。日军的迫击炮种类齐全,最多的是五零口径的单兵迫击炮,俗称掷弹筒。由于中国战场日军行动快且分散,轻装炮兵应用最广。就此类炮兵装技术备水平看,国军也不比日军差。技术水平虽相当,但炮兵运用及装备上相差很大。日军有的中队都有掷弹筒,大队一级有迫击炮达九门,联队有一野战炮中队六至八门,旅团除各联队炮兵外还直辖有较重(中间乱码)有炮兵。用炮轰掉火力点后再冲击,国军在抗战前期做不到,而日军可以,这就是日军在战斗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P>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10: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分别是,德国毛瑟枪步枪、中国仿造的汉阳造、日军三八大盖、"盒子炮"图没贴出来,对不住大家了。</P><>在来一款中国名枪中“正式骑步枪”</P><></P><>在试帖我的最爱“王八盒子”</P><></P><>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并以毛瑟命名。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P>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11: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日军比兵
  国军的部队兵是抓来的,所以中国有抓壮丁的说词;日军士兵是招来的,殖民地籍士兵部分是抓来的。国军的兵很多不明白为何而战,为谁战,部分有爱国的狂热;日军的兵大多有为天皇卖命的狂热。国军士兵受中庸的文化的熏淘,明哲保身思想根深地固,大多各方面素质差,至今国人在歹徒面前还畏缩不前,其实国人怕死的程度可能甚于美国人;日军有武士文化的熏淘,尽管怕死,但屈辱会使生不如死,逼迫他们为免屈辱而自寻死路。国军不重训练,情急中抓来壮丁套上军装就是兵;日军士兵久经训练,而且训练极严酷。
  中国不可能练出日本兵,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没有日本那些东东,国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伤亡30%时,就会严重失去战斗力,军官伤亡达50%时,多数部队会解体,大多士兵缺少战斗主动性;日军中,多数部队伤亡达80%后,仍旧激烈顽抗,大多士兵有很强的主动战斗精神,有的日军士兵在没有任何支援和指挥下,自发的攻击。
  因此,国军要彻地战胜日军必须以火力和武器的绝对优势才有胜算,学美军的法子,而抗战前期没法做到,因此必有一败涂地的开端。
与日军比战术
  国军的步兵战术是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散兵线式战术为主,防御时,强调战线的纵深和连续,要求是部队整体的协调性好,有不可逾越的地形掩护侧翼;一般在最前沿部署步兵,很多情况下有数条散兵线,在后是预备队和炮兵,最后是督战队,因为国军士兵素质差,要防止不战而逃;一旦防线瓦解,再想组织逃散中的队伍是不可能的事;国军的火力基本是平均分布在正面,步兵要为保持战线的连续而努力战斗。进攻时,采取多层散兵队形,在己方火力掩护下攻击。日军防御时采取的是围绕保卫火力点战斗的战术,他们以远射程的火力杀伤敌方,以步兵保证火力点不受敌方直接攻击,由于日军的炮兵及机枪远多于国军,他们的防御可以很牢固,国军进攻常遭重创。
  最值得注意的是日军的进攻战术,由于日军士兵军事素质高,他们的单兵战力很强,往往能轻装透过一般认为不可逾越的险峻地形,在国军背后发动突袭,在沪凇战役,武汉会战等大战中都有体现,最典型的是缅甸战场,当撤退的国军精锐通过野人山原始深林后,士兵非战斗死亡极多,部队基本瓦解,而日军同样也没有多少给养却通过了野人山还可发动攻击。在进行追击时,日军往往派出便衣人员先期混入撤退的老百姓中,伺机造成混乱,阻塞交通,破坏通讯,消灭国军殿后的爆破队等,这在最后向黔桂进攻的行动中最明显。日军在进攻国军阵地时,一般是潜到国军阵地百米左右,再突然发动冲击,有时甚至达五十米内,偷袭是日军的一大战术特点。
  国军火力弱,一旦日军近距突袭就很难压住其势头。当然国军也采取过一些有效办法,如,大量以手榴弹反击,一来可以弥补面杀伤的火力不足,二来可在前沿造成日军冲击的延误,为步枪火力赢得时间,这种手榴弹战法对日军的印象很深,但在进攻中不行,没人能扛得动那多。此外,由于日军的步兵有大量的火炮,他们常用火炮远距离摧毁国军的前沿火力点,或是用狙击手杀伤国军机枪手指挥官等,一旦国军防线失去了火力点,日军的攻击就很容易奏效。国军一般有两条以上的战壕阵地,但往往不是被日军背后逆袭,就是被前面逃下的溃兵冲垮,直到解放战争,国军都没有主动形成袋形防御阵地的习惯。</P><>国民党军看着也不弱啊,要是把手伸向前方,你会联想起什么?</P><></P><></P><></P><></P>
发表于 2004-9-1 11: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主要吃亏在重装备和后勤补给伤员救护等等多方面
发表于 2004-9-3 17: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是没有坚定的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发表于 2004-9-4 11: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军抗日派的都不是精锐部队,只有在保护城市的时候才派些装备好的部队,但是王牌部队基本没动,老蒋想留一手,借日本人之手灭我八路军。结果自己丢了几个大城市!
发表于 2004-9-4 22: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后就要挨打</P><>没有外援估计现在还当亡国奴呢</P>
发表于 2004-9-9 11: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装备给烂军队也是一堆垃圾。老蒋的嫡系部队上战场也不见得能好到哪去。
发表于 2004-9-21 10: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蒋执行的是“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政策</P><>他期待美日早点儿开展</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6 1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