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17|回复: 23

[分享][原创]关于二战苏联军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5 00: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二战时期,苏联在中间做了很大的贡献~当时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像<钢铁是怎样炼成>里面说的自愿参军的吗?我从一些资料中得到了一些答案:</P>
<>当时德军攻打苏联,的确引起当地民众的恐慌,于是军队们就开始进行了抓壮丁的活动(看看国民党就知道了)少壮青年全部被抓上了前线,而老弱病残也被带入了军工厂!在生存物资方面也是很不容乐观的!由于很多地方被德军占领~没有足够的食品,老百姓门几乎天天吃的是稀汤寡水~而军队就稍微好点了!至少还有固体食物可吃~为的是有更好的精力去消灭多一个帝国军人!而在军工厂的人呢?很多都饿死和累死在机器旁~为的是什么?活命!当时苏联最贯用的手法就是人海战术(其实人海战术并不是毛泽东想出来的,)很快T-34被广泛装备到了军队!全苏联的拖拉机制造厂的年生产量也达到了当时的最高峰~~年产10万辆!在我前个帖子里发表的数据里大家该看出来了,为什么苏军战车损失惨重?并不是因为德军的重型坦克的成果!而是在于苏军自己!苏军战车没有电台!几乎在战斗中运用的是骑士精神~而德军就不同了,当时投入战场的虽然是轻型坦克,但是每辆车都有电台,由指挥车发出命令进行调派,充分发挥了团队作战的优势~虽然面对的是苏军的T-34但也几乎没怎么吃过亏~苏军在攻打柏林的时候也出现了问题!但是因为这个错误,使得苏军成为第一个攻下柏林的优势~那就是把不适合巷战的坦克全部投入了街区!当时苏军制造了那么多坦克没有怎么运用怕浪费,全部投入到了柏林市区~结果,很多坦克还没开炮,就被德军当时的临时部队用火箭弹(好象是榴弹)给炸上了天!所以在这次攻打柏林时也是损失极为惨重的!</P>
<>我总结的结论就是!苏军在抓壮丁和人海战术的保障下成功的在盟军中做出了领导地位,但是也因为人海战术,使得苏联在10到20年之内国力无法恢复!但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正式走上了世界强国之列!</P>
<>呵呵!虽然写的有点乱,可能也错误百出,但是是小弟总结出来的希望大家满意!</P>
发表于 2004-4-25 12: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4-25 12: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4-4-25 12: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人海战术就厉害~不过像梵帝冈这样的国家他就是想用都用不出来~~呵呵~~~
发表于 2004-4-25 19: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海战术,烧人口的打法</P><>美国人烧钱,苏联人烧人口</P>
发表于 2004-4-27 04: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说句话大家别介意。楼主是从那里找到这些消息的?几乎每一句话都多多少少的有一些错误,没有一句完全正确的。倒也还有人支持,等有时间我帮您逐句校正一下吧。
发表于 2004-4-27 05: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支持一下,虽然错误不少[em05]
发表于 2004-4-27 05: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的不是二战的故事。</P><>还有,的确,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在战争爆发后宣布履行义务兵役。任何青、壮年苏联公民必须在接到通知后三日内到所在的征兵站报道。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各征兵机构共征召二千二百万人加入红军。这大概就是您所谓“抓壮丁”故事的由来。但是我们来看一下,苏联在战时征兵数量占总人口之10%左右,这个数字在二战各主要参战国中并不算是很高的。很多西欧国家的征兵比率都要超过这个数字,德国甚至达到了超过20%的真正惊人的数字。战时各国都利用妇女、老人和儿童作为劳动力,就连根本没有受到战火波及的美国都实行了很严格的战时法律,包括强制兵役、禁止非战争用途物资的生产和运输,并大量应用妇女儿童劳动力(这正是美国后来女权运动高潮的原因之一)。美国尚且如此,请问您希望苏联如何对待?难不成要苏联在大战时裁军才算令人满意吗?</P>
发表于 2004-4-27 05: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我要提醒您,苏联人不吃粥,实在不知道您的“老百姓门几乎天天吃的是稀汤寡水”是从哪里来的。苏联的食物里只有牛奶、咖啡、果汁和昂贵的罗颂汤称得上是“稀汤寡水”,真不知道是那位国际主义战士给苏联人煮的中国粥。事实上,即使是被德军包围了三年的列宁格勒(这也是唯一发生饥荒的地区)也仅仅是“工人每天只有几百克黑面包,而妇女儿童仅有50克”也没有达到“稀汤寡水”的水平阿。</P><>苏联拖拉机的问题也同样有趣,据我所知,战争爆发后绝大多数苏联的拖拉机厂都转产坦克了,跟本没有几家还在生产拖拉机,以至于连现有的拖拉机的零部件都供应不上,不知道这个10万辆的年产量是怎么达到的。</P><>纵观全文,最有趣的莫过于关于坦克的问题。您声称“苏军战车没有电台”。我倒是想请教一下,所有苏联四十年代生产的坦克中,请您给我随便举出一个没有电台的来让我看看眼界。T-34和KV-1上的机电员难不成是负责煮咖啡的?</P>
发表于 2004-4-27 05: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所谓“人海战术”的说法是多么的无聊,苏联“宽正面,大纵深”理论的精髓,我和很多网友以前都在这里详细的论证过了,既然大家不太喜欢看就帖子,那么我会整理一下另发上来的,这里就不详述了。</P><>在说一下柏林战役的问题。的确,苏联在城区里动用了大量装甲车辆。但是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车辆基本上都是在执行支援任务,即在远处炮轰德军盘踞的建筑。苏联坦克根本就没有在城区里进行突击战斗。当然损失是有的,苏联在柏林战役中共损失了30万人。您使用“极为惨重”来形容。那么我就想请问了,德军在柏林损失了220万武装人员,而且其中有150万是国防军和党卫军的正规武装。您打算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德军的损失呢?</P><>最后,关于战后的问题,苏联的总产值在5年内就基本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在15年之后就已经达到了美国的3/4。</P><>最后,我想对巴顿同志说两句。我并不是有意跟您过不去,言语有冒犯还请见谅。写了这么多,我只是想告诉您,发文章不能偏激,不要激动。更不能引用那些明显夸大的“花边新闻”。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希望您继续努力,相信您一定会在本论坛里有一番建树的。</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6 13: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