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T34

您认为二战中最优秀的中型坦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7-8 04: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联的坦克工艺在战时相对低下是事实,但是苏联的战时检查制度也极为严密。不合格产品是很少会送到部队的。德国在战时也大量起用了未经技术训练的妇女儿童进行生产,甚至连未经战火的美国也是如此。</P><>关于火炮和履带的问题,我不清楚您的信息来源,但是我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甩掉履带在苏军坦克兵条例中被视为逃兵,因为唯一会导致完整的履带被甩出的原因就是坦克驾驶员没有按规定绷紧履带。这与坦克的生产质量毫无关系。</P><>另外火炮也是一样,火炮在激烈的战斗中属于消耗品。举例来说,德国黑豹坦克的跑管在发射次口径弹的时候,寿命仅为700发。因此在得不到有效维护的情况下,火炮故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96年我亲眼所见,我军的一次演习中,一辆59坦克因为火炮故障导致装填手受重伤。</P><>那中型坦克根重型坦克来比机动性和速度确实是不公平的,但是可靠性就不一样了,重型坦克可以忽略速度,但却没有任何理由来忽略可靠性,可靠性对于任何坦克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轻型还是重型。</P><>把“黑豹”算作中型也无可厚非。因为他在用途上确实是当着中型坦克来使用的。重型坦克适用于集中编制在独立的营团级单位中,用于突击或决战。而中型坦克是用于编制在军师一级装甲部队的普通部队中的。事实上,黑豹是完全被当作中型坦克使用的。二战时美军的M26也是集中使用的,因此也被称为重型坦克,二战以后他开始配置在普通部队中,因此也改称为中型坦克。</P>
发表于 2004-7-8 08: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军事中心》网站上的《“大兵瑞恩”德军版--“黄蜂杀手”路德维希·奈克尔》一文中提到了我在33楼所说的情况,大家可以看一下。</P>
发表于 2004-7-8 21: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尔曼都成了名牌打火机——Ronson了,它只不过靠数量取胜的而已。
发表于 2004-7-9 09: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人认为使用汽油机的M4谢尔曼容易成为“打火机”,事实上M4只是早期型因为弹药舱没有任何隔热设备而容易发生灾难性的内部火灾引发殉爆。后期的M4谢尔曼的弹药舱都使用了注水式弹药储藏设备,也就不那么容易起火了。所有有这种注水式“湿储藏”设备的M4谢尔曼在编号的后部有“W”字母,如M4A1(76)W、M4A3(75)W、M4A3(76)W等。
发表于 2004-7-9 21: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关键问题还是发动机,而不是弹药.谢尔曼主要的问题是车体后部一旦中弹,很容易起火.原因就是汽油易燃且易挥发.</P>
发表于 2004-7-9 21: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润之</I>在2004-7-9 21:13:36的发言:</B>
<>我觉得,关键问题还是发动机,而不是弹药.谢尔曼主要的问题是车体后部一旦中弹,很容易起火.原因就是汽油易燃且易挥发.</P>


<>
<>这话说得有意思,二战中哪种坦克后部中弹而不起火?即便是现代坦克,在发动机室被击毁后其发动机和燃料也会在被击毁时产生的瞬间极度高温下燃烧!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但至少我现在还没有从任何资料和二战照片上发现哪种坦克在后部发动机室被击中击穿时而不起火燃烧的。</P>
<>更何况,德军的坦克也是使用汽油发动机,美军燃料德军的坦克也能使用,所以德军一有机会就会尽力缴获美军的燃料。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把美军坦克称之为“打火机”,而不这么称呼德军的坦克?难道“打火机”的称号只能对应使用汽油机和汽油的美军坦克,而使用同样的汽油和汽油发动机的德军坦克就不会因为同样的原因燃烧?虽然德军坦克(如虎式)在动力舱内安装有灭火喷头,可自动灭火,但在实战中这种设计只能在非战斗时应付意外事故。若在实战中发动机舱被击毁、击穿就算只是击伤,谁又能够保证这些自动灭火装置没有损坏?谁又可以保证这些设备还能够正常工作?德军的黑豹式坦克在库尔斯克战役时甚至有两辆在行进的时候发动机就发生爆燃,导致整车烧毁!(见《注意!黑豹》的P2页)不是说有先进自动灭火装置吗?还没“打”就着了,这恐怕连“打火机”都不配叫吧?这是不是你们因为对美军坦克的偏见和对德军坦克的偏爱而产生的双重标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9 22:16:45编辑过]
发表于 2004-7-10 15: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两楼的:谢尔曼起火的原因不在使用汽油发动机,而是发动机周围的保护装甲不够!而且我郑重声名:我们没有对德国坦克有偏爱!而且黑豹自爆,这跟谢尔曼被称为“打火机”毫无关系!
发表于 2004-7-10 17: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T-34万岁!爽
发表于 2004-7-10 23: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先不要激动。</P><>我觉得首先有必要澄清一点,即“中弹”与“被击毁”的区别。中弹只是被击中,并不是被击毁。如果被对方的穿甲弹击穿发动机室或燃料舱,那如果不起火是不现实的。而我们现在谈的是“击中”,既包括被击毁,也包括未被击毁两种情况。这个时候就存在一个几率问题。</P><>既然被击穿之后,起火只是时间的问题,那么装甲就很重要了。这个问题上,我基本同意红一枪骑兵的观点。</P><>但是这里还有另外的一个问题。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燃料。再加上战时粗糙的焊接技术无法保证燃料箱的密封,所以气化的汽油很容易外泄。</P><>同一个问题,在黑豹与M4身上却因为结构问题而发生了不同。因为油箱的位置不同,黑豹的油气首先渗入发动机室,而M4的油气却直接排出车外。相比之下,恐怕M4的设计确实更安全。因为当油气流入动力室的时候,就很有可能发生爆炸,正如您所举的库尔斯克的两辆黑豹的例子一样(有必要提醒您,库尔斯克战役时的黑豹D没有安装自动灭火系统)。也正是因为这个问题,后来的黑豹采用了燃料舱双重焊接技术并安装了能在160度温度下联喷3次的自动灭火系统。因此,在D型以后,黑豹基本上就没有再发生自我爆炸的问题。</P><>反观M4,他的油气被排除车外,因此不至于像早期型黑豹一样的“自我爆炸”,但是他却会在坦克后部形成大量的气态汽油。依据环境的不同,这些油气并不总是会被点燃,但是至少在很多的情况下,他更容易被点燃。特别是在遭到明火或者炮弹命中的时候。我想这才是关键问题的所在。</P><>最后我想说一下,相比之下,我并不喜欢德国坦克,至少我自己没有发现我居然对德国车辆有偏爱。如果您不同同意我的看法。很高兴您继续提出您的观点。</P>
发表于 2004-7-13 19: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选m4,但玩过close combat的人都知道,豹和m4的实力……惨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6 1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