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97|回复: 21

胶片里的战争,冲精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4 0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
那里有冲突,那里有战争,那里就有出生入死忘我工作的新闻记者。正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那动荡不安的环境里用高度敬业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极具震撼力的照片,揭露丑恶、反映真相,张张照片有血有泪!正因为这些无价照片所具有的震撼力,SimonChan每次都用它们来作为主页的标题照片。从这一张张的照片中,我们也许能得到什么……(照片中的35mm徕卡相机,曾经拍摄了二战、韩战和越战,而最后相机的主人随同这部相机一起被一颗子弹穿过,留下了永恒的一瞬间)</P>
<>
死于凡尔登

早在1915年底,法国和德国的最高指挥官就一致认定西线战事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而当德军在东线获得胜利后,就立刻集中兵力向凡尔登大举进攻。双方在凡尔登展开了拉锯战,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双方都付出了同样的代价:法军伤亡了35万人,德军也差不多。照片上冲在最前的法军士兵永远地停止在这一刻——永远地告别了战场。中弹士兵朝后仰的身体与一群正向前冲锋的战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916.法国)

搜尸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最残忍的战事之一。在索姆河一役,仅仅在战斗打响的第一天,英国人就损失了36,000多名士兵,创下了英军单天伤亡的最高记录。到11月战役结束,双方在4个月的损失人数总计超过127万,是名副其实的绞肉机。侥幸不死的俘虏还要违心的做一些他们很不愿意做的事情:搜查阵亡战友身上值钱的东西,而德国看守在一旁登记。不做是不行的,除非是觉得活腻了。死者已经为战争流尽了鲜血,但他们还要为战争贡献出他们身上仅剩下的财富,而做这个工作的,是他们的战友。
西线 1916年

伤残遍地的道路


一次大战中英军主要的供应线中最危险的一条是莫宁路。自然这也是伤亡最多的地点之一。勇敢的澳大利亚士兵在两次大战中都竭尽全力为其宗主国英国而战,经常被安排在最危险最艰苦的最前线,甚至于是“无缘无故”地参战,然而战争并没有波及到澳大利亚本土。

照片所示的为澳大利亚伤兵从莫宁路前线步行返回,路边已经躺满了那些无法走动的伤兵。缺医少药将使得这些伤兵要承受更多的痛苦——或终生致残,或渐渐死去……

佚名 1917年


纳粹鉴别人种


如果有人怀疑希特勒的前生是一个动物饲养员这并不奇怪,他对血统的兴趣的确大大超过了常人。自一战前在维也纳吸收了种族理论之后,犹太人就成为他和党徒的仇恨目标。

照片显示的是在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达到极致时,调查者们在测量一个老人的鼻子尺寸,以便与标准量化指标对比后,确定他是否一个犹太人或者有那么一点犹太人血统。带着愤怒和疑惑的双重成分,这位老人也用目光打量着对方的鼻子。有些情况下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对他或她的某些特征的测量。为了逃避类似的侮辱,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大批德国科学家、文化界精英纷纷逃离了德国。

德国 1933年


宣传大师


约瑟夫.戈培尔是希特勒的心腹宠臣之一,也是希特勒思想的最有力宣传者。象阿弗雷德.罗森伯格一样,他异常憎恨犹太人,并且是一名煽动宣传的大师。当1935年拍摄这幅照片时,戈培尔正是所谓“公众启蒙与宣传部”的部长。希特勒将这一职务委任于他,真是做到了“人尽其才”。虽然戈培尔不象希特勒那样有许多创造性的演讲手势,但他却比希特勒有“头脑”得多

柏林 1935


西班牙烈士


这个英勇的白衣战士在中弹倒地的一瞬。电光火石之间,他在想什么?愕然?后悔?还是想开最后的一枪?1936年夏天,西班牙左翼政府和右翼叛军交火,于是西班牙内战爆发。这是1936年9月在西班牙内战中哥多华前线一名战士被子弹击中的瞬间。只是不知道他是政府军士兵还是叛军士兵。但无论如何,他已经尽了他自己的职责!

罗伯特.库柏
1936年


朱文海中弹

朱文海是一位参军仅半年的新兵。在一次追剿一小股窜至国民党军后方阵地的日军侦察兵时,被一颗子弹击中腹部。他受伤的一瞬间被随军记者照了下来。以后朱文海的命运无人知晓,但在战争期间,人只不过是可以消耗的资源而已。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总有大量的生命因此而被“消耗”掉了。

中国 1939年


自由法兰西

1940年6月,希特勒的机械化部队在法国平原长驱直入,“闪击战”大获成功。不到一个月,号称欧洲强国的法国便在德军的凌厉攻势下土崩瓦解,贝当政府在巴黎近郊与耻高气扬的希特勒签订了屈辱的和约。法兰西沦陷了,流亡到英国的戴高乐将军通过广播,号召他的同胞继续与德国人战斗,展开了”自由法兰西”运动。

伦敦 1940年6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4 1:22:0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4 00: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赛
</P><>1941年3月13日,在法国马赛的港口,一位新闻影片拍摄师将一群观礼的人拍成电影。由于去年夏天希特勒的闪电战已经击败了法兰西,法国的军旗将再也不能保留在国内,从这个港口,军旗将被船运到北非保存,人们就是来观看这一过程的。影片中的一个镜头被扩大并被冲洗成了这幅静静的照片。无奈、悲愤、痛苦、失落全都在这法兰西男子的脸上表露无遗。

佚名
法国马赛 1941年3月3日</P><> </P><>英雄归来</P><></P><>当二战的熊熊战火燃遍整个欧亚非大陆时,战争牵动了每一个家庭,成千上万的男子上了战场,而受伤的英雄则相继归来。回家的感觉是幸福的,尤其能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中侥幸挣脱出来的人来说,回家更有着宝贵的意义!团聚之时,旁边的妻子喜极而泣,而归来的丈夫紧紧的拥抱住自己的女儿。这是1941年7月15陆军中尉罗伯特.莫尔回到家中拥抱他7岁的小女儿时的情景。记者抓住了这个感人的瞬间,然后把它定格,用真情的画面拨动了千万家庭的心弦,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共鸣!

厄尔.邦克
1941.7.15
194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P><>
</P><>被捕的犹太人</P><></P><>进入战争的后期,德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德国人的军威越来越多地只体现在对付这些手无寸铁的犹太妇孺上。照片所示为一群华沙犹太人聚居区的犹太平民向德军投降。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殊死战斗,因为他们明白,即使不战死在家中或居住区的下水道里,他们也一定会被毒死在臭名昭著的集中营中。起义失败后的大批平民被送往集中营,等待他们的依然只有死亡。

华沙 1943年
</P><P> </P><P>“飞过去,把他们(日本人)轰平”
</P><P></P><P>他站立在一架空中堡垒的机舱中部,总是显得分外高大突出。
戏剧化吗?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是这样的。
1943年9月,麦克阿瑟在新几内亚上空飞行,在那儿,1000名士兵正在空降到累厄附近的热带丛林中去,以开始一场叫做“卡特维尔”的行动。这是一场6个月的短期行动,目的是攻下日本人在新不列颠岛上巨大的军事基地拉布尔。于是就有了麦克阿瑟将军在飞机上大喊:“飞过去,把他们(日本人)轰平!”

1943年9月 新几内亚</P><P>
</P><P>瓦尔河大桥</P><P></P><P>1944年9月20日,美国第82空降师和英国近卫步兵第1团的士兵拼死强攻,终于攻占了这座600码的位于荷兰奈梅亨的瓦尔河大桥,一名德军士兵横尸桥上。作为军人,他已经尽忠职守,完成了他的使命,但很可惜,对整个战争而言,他仅仅是风沙一粒,渺小得以致让人忘记了他的名字。仅仅是为了一座钢铁大桥,双方付出了上百条的生命。上百个梦想,上百个希望,随风飘逝。

奈梅亨 1944年9月20日</P><P>
</P><P>受迫害的华沙犹太人</P><P></P><P>到了1944年,德国已经日薄西山。在西线,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在东线,苏联步步进迫,德军损失惨重,战争已经变得毫无希望。在这一年里,苏军占领了波兰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但华沙仍然在德军手中。在华沙,犹太人的苦难远没有结束: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因为战局的不利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加速了。图为一支被德军押送的犹太人队伍,队伍中的人有的举起双手,走在最前的一家若有所思,但他们知道,他们已经没有生存的希望了。这幅照片由一不知名的德国摄影记者摄于1944年陷落中的华沙。

华沙 1944年</P><P>
</P><P>冲上硫磺岛
</P><P></P><P>对硫磺岛战役来说,冲锋则意味着死亡。此时距离整个太平洋战争结束只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但其中的每一天都有大量的生命在炮火下失去生命:有美国人也有日本人。照片上的冲锋的美军士兵也许还不知道,他们将面临太平洋上最血腥的一次战役——硫磺岛战役。到5天后战役结束时,将有6821名美军士兵阵亡,19217人受伤。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这个名为硫磺岛的可怜火山灰岛,一个长5英里,最宽处只有2英里的岛屿,它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简直微不足道,但以其距离日本东京不足700英里的原因而使它成为一个军事地位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

小小的岛屿上,一半是泥土,一半是白骨。

太平洋 1945年2月19日
乔.罗森塔尔(美)</P><P></P>
 楼主| 发表于 2005-1-4 00: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硫磺岛
</P><>1945年2月23日,硫磺岛。
这场历时31天在太平洋上最血腥的战役中,美军付出了6821条生命,19217人负伤,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夺取这个长5英里,最宽只有2英里的火山灰岛-硫磺岛。
上午10点15分,高出海平面550米的斯利伯奇峰终于被夺下来了,中午12点15分,美国人把国旗插在了上面:三个陆战队员把旗扶稳,其余的人去找绳子固定。记者乔.罗森塔尔把它巧妙地拍摄了下来。
这是一幅极其有名的照片!战后这张照片被看做美国的“国家圣像”被珍藏于华盛顿。

乔.罗森塔尔
硫磺岛 1945.2.23
1945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P><>
</P><>被占领前的自杀
</P><></P><>在盟军占领德国城镇利普兹格的前夜,该市市长的女儿和他的双亲一起服毒自杀。年轻的姑娘死前还戴着她所效忠的信仰的标志,这种可怕的信仰要了许多人的命,也带走了她的生命。莉写道:“她有着一口美丽绝伦的牙齿。”
〔德国.1945.莉.米勒 摄(美国)</P><>
</P><>法国人与德国战俘
</P><></P><>这张照片摄于法国的扎奥伊-恩-乔萨斯,距离巴黎11英里的地方。

法国首都解放前一天,一群德国战俘在盟军的看守下被押往看守地点。沿途他们不断遭到法兰西爱国者的突然袭击。这些拥挤在路边的人群高声诅咒着他们,并伺机找准机会发泄心中郁积已久的仇恨。一名法国小伙子趁机踢了一名德国军官一脚,他的伙伴显然没有来得及拉住他。守在一旁的盟军士兵没能察觉发生在眼前的小骚乱,就算发觉了又能如何呢?这种仇恨情绪的发泄很正常,其实也很合理。

法国 1945年5月
丹.格拉西(法)</P><P>
</P><P>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P><P></P><P>这是一张极其经典的照片,作为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
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路过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毕竟胜利来临了,是值得高兴的事!这张照片出现于《生活》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它不饰雕琢,清新自然。40年后,拍照的伊森斯塔特在报上登出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照片中的主人公,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

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
1945年 纽约时代广场</P><P>
</P><P>在严寒中撤退
</P><P></P><P>这是朝鲜战争中撤退中的美国海军士兵。摄影者别具匠心,在普通当中真切的表现了当时的极度严寒。
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使得当时的麦克亚瑟将军的部队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但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抗美援朝部队的有力回击。美军的史密特将军的一句话使得他们的失利更加地出名:
“撤退?他妈的!我们打错了方向”!

大卫.道格拉斯.邓肯
朝鲜 1950年</P><P>
</P><P>雪下的呼吸
</P><P></P><P>1951年1月27日,朝鲜阳吉的一处雪地中,赫然透出一双被捆绑的手和一个被呼吸融化的“雪洞”。雪的下面是一具朝鲜平民的尸体。他是被撤退的南朝鲜军队开枪打伤然后被折磨其后任其死于雪中。都是朝鲜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面构图简单,但却充满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哀!

(朝鲜 1951年 马克斯.德斯福〔美〕</P><P>
</P><P>沙滩上阵亡的美国士兵
</P><P></P><P>照片显示的是3名阵亡的美军士兵躺在新几内亚的伯纳海滩。这是在1943年1月的一次战斗之后。它们是被隐藏在背景上的沉船残骸里的日本人伏击而致命的。这些照片是来自太平洋战线最早描写美军阵亡的照片,它们表明战争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新几内亚.1943)</P>
 楼主| 发表于 2005-1-4 01: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地包扎所</P><></P><>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果之一就是让美国人开始习惯于在世界各地发号施令,欧洲和太平洋的胜利再加上原子弹的威力让美国人全国上下都感觉良好。在他们看来,“世界需要美国拯救”,于是有了朝鲜接着是越南……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起码战地记者发觉,英雄故事的背后是毫无意义的,而真真正正的是受伤垂死的士兵痛苦的嘶喊和呻吟。在战地的包扎所里,不要谈论远大理想,也不要谈论英雄主义,在这里,只有祈祷和药品才是最最需要的。

朝鲜 1950-1953</P><>
</P><>你是茅茅吗?</P><></P><>茅茅组织被称为“白人的负担”。这是在英国士兵和肯尼亚警察搜索茅茅成员的夜袭中拍摄的一张照片。在肯尼亚,由于白人移民占据了大部分最好的土地,非洲人和白人之间的冲突非常激烈,这导致了“茅茅”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双方都犯下了令人作呕的罪行,但它的确使英国人认识到:企图在西非执行一种和解政策而在东非却推行一种强硬的政策上无用的。1963年,肯尼亚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肯尼亚 1952.11.29</P><>
</P><>无情的仇杀</P><></P><P>当各个宗教派别争相控制首都蒙罗维亚时,这个国家陷入了越来越深的无政府与暴力的漩涡。战争仿佛就是一种自杀。照片中一名士兵将一名手无寸铁的俘虏打死,而该俘虏在此前一直在乞求饶命。

(利比里亚.1994)</P><P>
</P><P>死于7岁
</P><P></P><P>没有车祸的发生,他却死于横穿斑马线之时。在1994年11月18日这一天,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7岁的内米.迪渥维奇被暗藏的狙击手打死,倒在血泊中。照片中两个联合国维和人员跑到他身边,但他们自己也得提防随时打来的冷枪。[萨拉热窝.1994年11月18日;恩里克.马蒂摄(美国)]</P><P>
</P><P>恐吓
</P><P></P><P>1967年4月,也门仍旧处于英国的控制之下。但法律和秩序已只能依靠军队来加强了。由于不久前有17名英军被叛乱者绑架并杀害,因此镇压叛乱的英军变得粗暴异常。无论如何,用军队来对付平民百姓总不是件很光彩的事,它通常是统治即将陷入崩溃的先兆。图为一名受到英军威胁的亚丁男孩恐惧地蜷缩成一团。旁边的摄影记者爱莫能助。(也门亚丁.1967)</P><P>
</P><P>这里曾经典雅繁荣
</P><P></P><P>这张照片摄于黎巴嫩内战开始后贝鲁特充满混乱的地狱似的街道上。在希尔顿旅馆附近,两个不同教派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这场战争虽然只开始了一个月,但却已经迅速扩大。为了取得不同区域的控制权,双方在各个街区间逐个争夺建筑物。交战双方在3个月内共22次违反停火协议,象这样紧张的街头巷战在贝鲁特已经是见怪不怪了。(黎巴嫩 1975年10月)
</P><P>在高炮阵地上空坠毁</P><P></P><P>一架美军的双引擎运输机“驯鹿号”在飞越北越炮兵阵地时被拥有10多门高炮的越共逮住,一轮炮火后,它的尾翼被击穿。在坠落的过程中又有一半机翼飞了出去,解体后的飞机重重地摔在越南的土地上,3名机员连同他们的座机一同化为灰烬。在美军控制越南天空的日子里,这样的“悲剧”足以让傲慢的美国人胆颤心惊。(越南.1974年8月 汉诺米.契迈〔越〕)
</P><P>残墙.女孩</P><P></P><P>在中东小小的加沙地带,无休止的流血冲突使双方的积怨越来越深,和平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满布弹痕的墙壁与渴望和平的小女孩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但在这动荡的年月中,年幼的她除了过早地承受了战乱的伤痛之外,还能怎样?又有谁能保证将来的岁月是如何呢?(中东加沙.2001)
</P><P>平民?敌人?</P><P></P><P>美国士兵将一个吓坏了的人从他隐藏的地方拖了出来,这个人可能是间谍、敌人,但也可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也许这名越南人也许还算“幸运”,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美国人的处理方式都是先扔个手榴弹。在战争当中,手无寸铁的人总是要被人欺负。(越南.1970)</P><P>
</P><P>等待手术的伊拉克战俘
</P><P>戴着手铐的伊拉克士兵在位于伊拉克的多国部队流动医院里等待治疗。除了等、等、等之外,还是只有等!海湾战争爆发第三天,第五部队的流动外科医院已经救治了大批伤员,其中大部分都是伊拉克士兵。
</P>
 楼主| 发表于 2005-1-4 0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被歼灭的苏军</P><></P><>片刻之间,还是活生生的人随着AK冲锋枪的鸣叫而魂归天国。人的生命就是如此脆弱。1986年冬天,在苏联对阿富汉的战争中,13名苏联士兵遭到阿富汉游击队的突袭,被歼灭于一个小村庄附近的峡谷里面

杰夫.沃 1986年</P><>
</P><>临死前的祈祷</P><></P><>在拉丁美洲,贫穷和财富是如此紧密的相连,政治上的得势和失势也是一对紧张不安的伙伴。
1962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在委内瑞拉海军基地波多.卡彼罗发动叛乱。当政府军的坦克和部队向叛乱者开去的时候,建筑物里面的狙击手却向他们开枪,一瞬间,政府军损失惨重。在两天当中,有200多人被杀,叛乱被平息。在一次战斗中,曼努埃尔.伯迪神父抱住一个奄奄一息的政府军士兵,接受他临死前的祈祷。神父紧张的四下张望,希望四周的战斗不要打扰这临死前的祈祷。
为《共和国报》工作的摄影记者赫克特.朗登不失时机地摄下了这张照片。

赫克特.朗登
委内瑞拉 1962.6
1963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P><>
</P><>天主啊……</P><></P><P>萨拉热窝自1992年5月到1995年12月被围困,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列宁格勒被围的时间还长。当局不愿承认公民们要冒着被狙击、迫击炮和炮击的危险,才能在这个城市的街道间走动。在一次迫击炮炮击当中,穆斯林阿娜.哈地兹克13岁的弟弟阿德南被炸死,无助的姐姐只能悲痛欲绝地在弟弟旁哭泣……战争经常会改变人的生死进程,让年长者为年幼者哭泣!

萨拉热窝 1995年7月
</P><P>分裂的代价是太多的血</P><P></P><P>1998年是大批的死亡降临科索沃的一年。在这年的2月,塞族警察部队于武装的阿族人爆发了大规模的冲突。19岁的科索沃解放军士兵阿里.派克瑞兹在一次任务中被地雷炸伤后,奄奄一息的他终于逃不过死神的招呼,死在了同胞的臂弯中。虽然眼睛依旧睁开,但永远看不见蓝天。

科索沃 1998年
罗格.雷蒙恩(加拿大)
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系列新闻报道二等奖</P><P>
</P><P>南越伤兵
</P><P></P><P>这名受重伤的南越士兵是在西贡附近的一次战斗中被俘的,这时和平会议正在巴黎召开。当巴黎和会的代表们为谈判桌是圆是方而争吵时,这名被俘虏的南越士兵关心的只是自己还能否重见光明,而左边的那只手则正试图找到一包香烟。

越南 1973年</P><P>
</P><P>生死“胡志明小道”
</P><P></P><P>尽管胡志明本人已于1969年9月4日去世,但以他名字命名的这些小道仍然是供应北越军队物资的命脉,也是最令美军尴尬和头痛的秘密通道。尼克松曾经以对国内封锁消息为代价用B-52型轰炸机对这些小道进行了长达一年多共3630多次的轰炸,但最终还是不能奏效,反而弄得自己狼狈不堪。照片显示的是北越部队向南越的一个伞兵基地发起攻击。冲锋枪上刺刀,这是越南游击队典型的进攻方式,越南士兵已经习惯于这样反复争夺一个阵地。随后美军和南越军队也向这个基地进攻:因为这个基地可以威胁“胡志明小道”

越南 1971年3月</P><P>
</P><P>溃退途中</P><P></P><P>1968年春天北越发动的攻势使白宫狼狈不堪。到4月19日,美国在越南的驻军已增至54.9万人,阵亡人数达到23,000人,到6月27日,这场战争终于超过独立战争成为美国历史上拖得最长的一次战争。然而流血还在继续,仅5月份,美军就死亡2,000多人。照片显示的是一名美军士兵搀扶着另外一名受伤的同伴走下提莫西山。负伤士兵手里提着鞋——很可能是踩到了竹签。该照片是特里.芬彻和拉里.布罗特拍摄的最有名的照片之一,他们后来在飞往柬埔寨时遇难。

越南 1968年4月
特里.芬彻&amp;拉里.布罗特</P><P>
</P><P>如何看守妇女和儿童</P><P></P><P>照片显示的是尼日利亚在1968年比拉夫战争期间,一名看守被俘虏的伊博拉妇女和儿童的联邦军士兵用手指挂着拉栓摇晃着手榴弹。这场持续了两年半的战争造成了100万无辜平民死于饥饿。对手无寸铁而于饥饿不堪的妇女和儿童来说,看守的手榴弹完全是多此一举:饥饿的民众对手榴弹完全不感兴趣,但换成一袋食品的话,则另当别论了。

尼日利亚 1968年</P><P>
</P><P>难以忘记的仇恨
</P><P></P><P>1982年,在马龙非总统贝希尔.杰马耶勒被谋杀之后,基督国民军在这里对巴勒斯坦难民进行了大屠杀。以色列也以搜捕“恐怖份子”的名义大肆屠杀巴勒斯坦难民。这张照片显示的就是在90年代难民营被飞机轰炸后,又遭到右翼的什叶派亚马尔国民军突击队猛袭后的照片。袭击过后,国民军士兵持枪俯视着被炸毁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废墟。

南黎巴嫩 90年代</P>
 楼主| 发表于 2005-1-4 01: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尔巴尼亚人</P>
<></P>
<>动荡不安的阿尔巴尼亚,无论是暴政还是改革,这个国家似乎都离不开武器。东欧剧变后,阿尔巴尼亚陷入动荡不安之中。变革前的阿尔巴尼亚,政治气氛紧张,经济已经下滑到谷底,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群众逃离祖国,局势已经无法再发展下去。而后来的改革未能达到目的,相反还引起多种力量争权夺利,经济未能如期恢复,从而使改革的不稳定性超出了可控制的范围,逐渐走向混乱。年轻一代对未来的希望也逐渐渺茫,他们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方法才能获得自己如期的目标……

丹麦 乔西姆.拉迪福吉德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新闻人物类系列一等奖</P>


<>在家中的屠杀</P>
<></P>
<>1964年,塞浦路斯。

一位陷入悲痛的妇女刚回到她被害的丈夫身旁。发生在塞浦路斯的冲突对于局外人来说,不过是场“热闹”的表演,但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无异于是一场灾难!财物丢失了可以重新找回来,家园被毁了,可以重建。但至亲挚爱的人啊当你远离的时候,我如何面对?在这幅照片当中,生命的逝去是莫名的、遥远的;战争带来的恐惧是迅速的无可避免的,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难以磨灭的记忆。

丹.麦克库林 (英)
塞浦路斯 1964年</P>
<p>
<>拒绝武器</P>
<></P>
<>法赫村一位老妇人拒绝接受提供给她自己用的枪。传统的妇女是很保守的。她们的责任感首先是阻止暴力的发生,将其限制于发生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令人恐怖的破坏性的社会,这位似乎为疾病困扰的老妇人所信仰的哲学就是拒绝暴力和武器,一个人生命中应当是充满和平与爱的。老妇人的脸就是对这一点最好的反应。

于达.帕索夫 (美)
波黑 1992年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P>
<p>
<>平民与士兵
</P>
<P></P>
<P>这是摄影于中东的照片。自2000年9月以巴发生冲突以来,双方的仇恨厮杀越演越烈,虽然同一件事情在双方的眼里有不同的定义,但有时候,我却不禁要问:难道小小孩童也是“肉弹”,值得用枪指着?也许,巴勒斯坦人的自杀式爆炸让以色列士兵杯弓蛇影,但即使是再激进的组织,也不会拿小小的孩童当炸弹。仇恨已经在这片土地上蔓延,也许,在以色列士兵的眼中,只有敌人,而没有儿童……

中东地区</P>
<p>
<P>哭泣的心灵
</P>
<P></P>
<P>当车臣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俄车双方每每为争夺某处地方打得你死我活。生命消逝了,山河破碎了。昔日的家园不复存在。每天晚上,当我们安座于电脑前面,享受那刺激悠闲的时候,可曾想到过,在地球的某个角落,有某些人正饱受战火的摧残。我的童年是美好的,但在车臣,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残酷的杀戮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悲哀、仇恨、恐怖的记忆,这种记忆将永伴一生。战争不仅摧毁家园,摧毁生命,更摧毁一个人的一生!!

佚名 车臣</P>
<P>
</P>
<P>死去的战友</P>
<P></P>
<P>1987年1月5日,在突击越军据点战斗中,战士宋建平被越军发射的空爆弹击中当场牺牲。面对死去的战友,让其暴尸实在于心不忍,指导员汤健康和一名战士冒着炮火用棉被盖上了他的遗体。这张照片由于太过真实,所以,一直都不怎样公开。

中国云南.老山前线.柳军 1987.1.5</P>
<p>
<P>哭泣的伊拉克男孩</P>
<P></P>
<P>残酷的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生命、财产的损失,还有永远无法挽回的人类生存环境的毁灭。而对于下一代心灵深处的伤害,可能还不只这些!!!当美国人说:我们的是正义事业。但枪炮下的民主带来的是无辜生灵的涂炭。10年制裁下的孩童,不曾享受快乐时光,却深深体会战火的残酷。有良知的人们:这就是民主?

伊拉克 2003</P>
<p>
<P>战争与和平</P>
<P></P>
<P>公元2002年,当地时间3月8日拂晓前,以色列军队开进了加沙地带中部城市罕尤尼斯附近的一个村庄,同巴勒斯坦武装分子交火,造成16人死亡,35人受伤。隆隆的坦克与受惊飞起的鸽子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也许,每一只鸽子下面,是一个升天的灵魂……

佚名 加沙地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4 1:20:2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4 01: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了先
发表于 2005-1-4 13: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不错。</P><>震撼</P>[em17]
发表于 2005-1-4 15: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真实,我懂了和平的珍贵。
发表于 2005-1-4 15: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真实,我懂了和平的珍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6 15: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