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621|回复: 12

[陆军装备] 【模型网评测】熊猫 PH35030美国M1主战坦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4 14: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7-8-25 17:08 编辑

60年代起,美国开始研发一种采用全新

技术的主战坦克,希望一举跳脱以往M-46/47/48巴顿系列坦克的基本设计,但是过程并不顺利,一波三折。美国第一个计划是1958年推出的T-95,由于技术不成熟、问题丛生而快速地夭折,只好继续沿用M-48的技术发展出改良型的巴顿:M-60,作为真正全新主战坦克完成前的过渡车种;美国陆军从1971年展开新一代XM1主战坦克的研发案,并于1973年分别交由克莱斯勒(Chrysler)军品部门与通用(General Dynamics ,GD)汽车进行开发,双方分别在1976年推出一辆原型车。经过评估测试后,由克莱斯勒的设计获胜,成为今日的M1坦克,不过克莱斯勒在1982年将其军品部门卖给了通用,所以生产M1的厂商就
就变成通用陆地系统。1976年下旬,美方的XM1原型车与德国豹2AV原型车在美国亚伯丁坦克测试场一同进行测试,评估结果认为两者在机动力、火力的表现不相上下,但在防护方面XM1略胜一筹,因此美国陆军便正式选择了M1。M1于1978年正式公开,在1979年起生产的110辆M1初期量产型上。第一辆先期量产型M1则在1981年正式进入美国陆军服役,美国陆军并在1981年二月正式采购7058辆M1,至1984年订单总数已经追加到7467辆,替换了第一线部队中的M-60系列。 m1.jpg M1.gif
整体设计

M1的整体构型与巴顿系列坦克截然不同,


车身低矮得多,至炮塔顶的高度仅2.4m。不同于以往美制坦克圆而庞大的铸造炮塔,M1的炮塔本体为钢板焊接制造,构型低矮而庞大,装甲厚度从12.5mm到125mm不等,正面与侧面都有倾斜角度来增加防护能力,故避弹能力大为增加 ,而全车体除了三个铸造部件外,其余部位都采用钢板焊接而成;此外,车头与炮塔正面加装了陶瓷复合装甲。M1的人员编制为典型的四名乘员,包括车长、驾驶、炮手与装填手。

炮塔内容纳三名乘员,其中车长与炮手位于主炮右侧,装填手位于左侧,炮手席位于车长席的前下方。车长席设有一个低矮的观测塔,可360度旋转,上有六具潜望镜,前方并设有一个机枪架。装填手顶部的舱盖上装有1具可旋转的潜望镜,舱口装有一个环形枪架;车内通信电台安装在左侧炮塔内壁,由装填手负责操作,两支电台天线以及横风传感器都安装在炮塔后段上方。从M-4以来,美国坦克的设计哲学就是尽量在坦克三要素──火力、机动力、防护力间取得平衡;但是碍于科技限制,老一代的美制坦克都无法有效兼顾以上原则,或者变成各项性能都不突出。M1则由于科技的飞跃进步,不仅同时兼顾上述三个方面,而且在每个方面的表现都远远超出上一代的主战坦克。

20.jpg

防护能力方面,M1除了更加紧
致、被弹面积缩小之外,最重要的革新是在车头以及炮塔正面等最易受攻击的部位加装了复合装甲。M1没有被复合装甲保护到的部位都以高级钢甲构成,可降低造价与减轻重量。 根据测试结果,早期M1正面对AP/APDS/APFSDS的防护效果约相当于350~400mm的滚轧均质钢甲(RHA),对HEAT弹则约为700~800mm RHA。除了装甲之外,M1还有许多周密的防护设计来 保障中弹以后的人员存活率,例如炮塔尾端的主炮弹药舱顶部有三块泄爆板,万一弹药被引爆时能将爆炸威力诱导向上,而不是波及车内。

2005060416563225289.jpg

M1的主炮炮弹大多数位于炮塔后方的主弹舱内,中间
以一道坚固的防爆活门与乘员舱分隔,此隔门非常坚固,足以承受大量弹药爆炸时的威力 。因此,炮塔尾部主弹舱内的弹药被诱爆时,主要爆炸威力会由弹舱顶部的泄压板宣泄而出(或者将较为薄弱的炮塔尾部炸开), 战斗室内的人员在强化隔门的保护下不会受到直接波及。弹舱隔门的开合由一个位于装填手席的拉杆控制,装填手以膝盖顶上拉杆使舱门打开,收回膝盖时则让舱门关闭,此外舱门还装有紧急时的机械闭锁装置。M1坦克的两侧设有侧裙,一方面保护悬吊系统,此外也能局部抑制行驶时扬起的沙尘,以提升隐密性。

武装方面,鉴于同时期西方与苏联坦克都采用口径在120mm以上的主炮,因此M1的炮塔在设计之初就能容纳120mm的坦克炮。不过,早期M1刚服役时仍配备一门当时北约制式的M68A1 105mm 51倍径旋膛炮。相较于早期型M-68坦克炮,M68A1做了一些改良,包括使用重量较轻(115kg)的新摇架,减少了占据的空间;此外,换装新的炮身液压驻退机与同心式复进机,其液压压力由早期型M-68的14.7MPa减为12.25MPa,并设有炮身测曲器。车上储存55发105mm炮弹,其中44发储存于炮塔尾的主弹舱中 ,8枚存放于车体的装甲弹舱,其余3发位于炮塔吊篮底板的防弹箱内。


除了主炮之

外,M1有一挺M2HB 12.7mm车长用机枪(备弹900发)以及两挺M240 7.62mm轻机枪(其中一挺为并列机枪,另一挺则为装填手机枪,总共备弹11400发),车身两侧各设有一具M250 66mm六管烟雾弹发射器(备弹24发)。值得一提的是,M1的车长机枪枪架为电动式,俯仰范围为-10度至+65度,可360度水平回旋,车长能在车内遥控机枪的操作而不必探头出车外。除了烟雾发射器外,M1还有一套利用引擎操作的发烟系统,乃是将燃油喷入引擎排气口以制造大量白烟。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4: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7-8-24 17:53 编辑

2017年5月左右 ,熊猫模型放出L7 105毫米主炮的M1 坦克模型图片。
102652b55rjlbbrx53kkmm.jpg
,在2016年的 MENG  麦田 威龙  田宫四家M1大战中,各家卯足了劲拼抢M1A1 M1A2等市场主流型号。剑走偏锋的熊猫在混战之后祭出了之前田宫几乎绝版的 M1 105毫米主炮型号。线控时代的 30254
Cache_-4eceeb15f3583f42..jpg
35124
Cache_79e2733cee2eae01..jpg

相对于我们最常见的A1 A2型号的M1,105毫米主炮的M1有以下几个特点, L7 105毫米主炮  炮塔侧面储物篮延伸到烟雾发射器下面,主动轮防脱落环, T156履带,炮塔为短炮塔等。这几处算是比较明显的地方特征。

这张图很有意思,除了明显的看到柱动能概论防脱落环之外,履带齿的部分现实的演示让很多人误以为正式板件会是蚀刻片制作。在我收到的样品履带齿同样为射出件
102748kd530d0vp2v2z1qv.jpg
102658vowfibe0hi1ir6ih.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7-8-25 09:06 编辑

封绘部分打击是不是都感觉似曾相识?
IMG_2643.jpg
难怪看着眼熟,哈哈哈,算是借(tou)鉴(lan)吧
B6EF32AFD025AE90FE56DD0B2CC0EC12.jpg
侧面给出了4种涂装,除了3色迷彩涂装(虽然看起来很像棒子,但是这是美帝驻欧洲部队涂装),其他三种绿色涂装指示水贴不同

IMG_2644.jpg
IMG_2645.jpg
开盒很不满满,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少发了板件,比对说明书后,确定确实只有这么多板件,带正式编号的大版件只有B   C  D  三版
。其中D版重复4版为活动履带和负重轮部分坦克其他部分的零件基本都在B版 C版上。这里面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缺少了A版,不知道这个缺失的A版是做哪个型号的
IMG_2647.jpg
IMG_2648.jpg
IMG_2649.jpg
IMG_2650.jpg
IMG_2652.jpg
IMG_2653.jpg
IMG_2654.jpg
IMG_2655.jpg 4种涂装指示 ,这里请注意,履带的方向涂装指示标记错误。
IMG_2656.jpg

IMG_2657.jpg
请注意实车的履带方向
m1e1pv-00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5: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7-8-25 09:10 编辑

上下车体部分
IMG_2658.jpg 上车体部分的细节应该是比较锐利的,侧面的裙板挂钩连接处有一些飞边,不过还算好处理
IMG_2659.jpg
IMG_2660.jpg
下车体部分细节
IMG_2661.jpg 对比下实车细节
-3f8e417c825a121b.jpg
IMG_2662.jpg
IMG_2663.jpg 透明件这里也给出了负重轮机油观察窗的透明件
IMG_2664.jpg
蚀刻片部分给出了 负重轮漏喷版
IMG_2665.jpg
IMG_2666.jpg
IMG_266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6: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7-8-24 20:55 编辑

B板件主要为炮塔主炮板件。炮塔是105炮的短炮塔,之后的A1 A2因为换装120MM主炮都加长了炮塔这一版集中了105 M1的三个特点 短炮塔 105MM主炮。延伸到烟雾发射器的炮塔围栏 IMG_2668.jpg
IMG_2669.jpg
炮塔部分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焊线部分
IMG_2670.jpg
围栏部分和两半开模的主炮
IMG_2671.jpg
车长指挥塔,装填手舱盖等
IMG_2672.jpg
车长机枪这里的保护比较捉急。下侧唯一的支撑点居然在枪管前面,这样就很容易因为运输问题导致损坏和变形了
1.jpg
IMG_2673.jpg
C板件节不都是车体零件 主动轮 裙板 尾部零件等等
IMG_2674.jpg
IMG_2675.jpg
IMG_2676.jpg 105M1 特色的 主动轮防脱落圈,当然后来的M1A1海军陆战队型号防脱落圈也是一个选配零件
IMG_2677.jpg
IMG_2678.jpg
IMG_2679.jpg
D板件  活动履带 然而依旧没有配活动悬挂。具体的活动性和牢固性需要在制作后在进行说明。负重轮单独开出了胶圈,中间的机油观察窗也是用透明件来制作,这一点是要好评的
IMG_2680.jpg
IMG_2681.jpg
IMG_2682.jpg 活动履带的分件和组合方式,这里有没有感觉有些眼熟?
IMG_2683.jpg

IMG_2684.jpg
对就是号手之前单独出的T156履带,这个分件组合方式基本一样
TB1IvwdHFXXXXcwXFXXXXXXXXXX_!!0-item_pic.jpg
TB2vsNmlFXXXXbNXXXXXXXXXXXX_!!36896373.jpg
TB2atk1bXXXXXb8XpXXXXXXXXXX_!!3689637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9: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盒小结 剑走偏锋的熊猫在M1混战中祭出了105炮的M1,为M1系列又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模型板件开模数量不多,活动履带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板件。履带板背部有部分轻微缩胶,车体 炮塔 等大部件边缘少量飞边。其他部分基本问题不大。后续制作评测即将更新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9: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7-8-25 09:22 编辑

第一步制作带有防脱落圈的主动轮,这里C23零件的 说明书有误导性,按照箭头指示就成了跟C24粘结了。具体完成样品如图
IMG_2686.jpg 负重轮部分的机油透明观察窗这里没有安装,会在后续制作上在进行安装
IMG_2688.jpg
主动轮基座,请注意车体上是有一个定位点的,而零件上切除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两个凸起切除哪一个
IMG_2689.jpg
说明书错误。D15零件是D5零件
IMG_2690.jpg
这里应该是一个设计失误,c18  19安装后需要下压,要不这里直接抬起来了,不能跟后面的悬挂形成直线。c18/19跟c25链接的那个地方有点偏,容易把c25弹的有点歪,特别是安装诱导轮后,所以这里也需要注意矫正

IMG_2691.jpg
悬挂安装矫正后比对调平
IMG_2692.jpg
安装负重轮保证负重轮全部着地
IMG_2693.jpg
IMG_2694.jpg
IMG_269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09: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7-8-26 09:11 编辑

这个履带我做的很绝望啊。履带板的端销安装后比较松,很容易脱落。对于这样的还要保持活动性的话就需要用胶水点住一头稍微固定一下
IMG_20170824_204703.jpg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用蚀刻片弯折钳捏一下增加受力面积和阻力.这张图也可以看到 履带板的背面出现了很多缩胶的情况,
IMG_20170824_210108.jpg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IMG_20170824_220728.jpg
履带给出了每边80节的数量,实际操作中用79节的话还是会有些耷拉
IMG_20170824_223504.jpg
78节的数量的正好的
IMG_2697.jpg
在做另一天履带时候 因为一个喷嚏导致8节左右履带损坏,反正也做不成为完整的两条,干脆酒吧裙板内部看不到的省略不做了。
这里可以看到履带板的方向我制作错误了,做的时候还比对了好几次涂装说明确认,万万没想到,涂装说明也错了
IMG_2698.jpg
IMG_2700.jpg
紧急调整履带的方向
IMG_270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23: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7-8-26 09:13 编辑

车体部分,尾部的C 52 53 54 三个零件内部支撑 上短下长 需要假组进行轻微的剪切
IMG_2703.jpg 驾驶员舱盖 编号缺失 为C40 不过这么大零件 倒也很好找
IMG_20170825_230552.jpg
裙板部分采用分段式裙板,可以方便大家更好的做出各种模型状态和效果
IMG_2704.jpg
车体部分基本完成
IMG_2705.jpg
IMG_2706.jpg
IMG_270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23: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7-8-26 09:27 编辑

作为105MM线膛坦克炮的巅峰L7 坦克炮。说明书上画出了膛线,但是射出件却虫吃鼠咬光板没毛,这有些不能接受啊
IMG_2711.jpg 左侧烟幕发射器的编号 B17应该为B7零件
IMG_20170825_230604.jpg
炮塔围栏很让人捉急。除了断裂就是要不断处理推出点,飞边和合模线了。
IMG_20170825_180729.jpg

炮塔部分基本完成
IMG_2712.jpg
IMG_2713.jpg
车长机枪部分 请注意红圈位置,车长指挥塔上的定位,只有个长得像是缩胶的小坑

IMG_20170825_193232.jpg
将机枪上的定位点切除调整后就可以了
IMG_20170825_193253.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23 2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