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07|回复: 6

[陆军装备] 【模型网官方评测】小号手 1/35 前苏联 2P19履带式“飞毛腿” 01024(测评完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31 10: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沙漠兔鹰 于 2016-1-25 07:29 编辑

前情介绍
地球上的弹道导弹,飞毛腿导弹可算是大明星,家喻户晓。一是它的明星效应,飞毛腿可能是除了纳粹德国V2导弹以外,实战应用和发射数量最多的,尤其是海湾战争中CNN的实况转播,更令这导弹为全世界人民所熟知。二是这种武器对一些国家间战略博弈影响之大,美国这些年对于导弹技术扩散的围堵,很多都是冲着飞毛腿来的。三是这种导弹扩散范围之广,大概是有史以来装备国家最多,以其为基础研制山寨产品最多的战术弹道导弹。本善找了些资料,详细说说这种导弹:
  发展过程
  飞毛腿地对地战役战术导弹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以德国V2火箭为原型开始研制的一种战术导弹。前苏联叫作Р-17型战役战术导弹,系统代号8К14,北约绰号为“飞毛腿”,美国命名为SS-1型导弹。8К14型首次出现在1957年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上,发射车使用由ИСУ-152К自行火炮改装而的2П19履带式底盘。
  Р-17М导弹是原苏联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研制的,是8К14战术导弹的改进型,系统代号9К72,北约绰号“飞毛腿B”,1965年也是在红场阅兵式上公开露面,其发射车已由履带车改为轮式车,发射车型号9П117,用玛斯543(МАЗ-543)8X8越野车改装而成,在部队中,根据射程而习惯称呼为Р-300导弹。这种习惯我军也有,譬如著名的300毫米龙卷风火箭炮,我国引进山寨以后,通常习惯称呼为70公里远程火箭炮。

飞毛腿导弹的装备及实战应用
  Р-17/Р-17М地对地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北约国家命名为飞毛腿),是方面军(集团军)战役中使用战术核武器和远程打击的基本工具。该导弹主要用于攻击敌方战役纵深内高价值目标,消灭敌核袭击兵器,摧毁敌主要军事集团,实施远程核化学以及常规火力突击,杀伤破坏的主要目标是:敌方战役战术核兵器、机场航空兵、特种武器仓库、重兵集团、战役军团指挥所、铁路枢纽、后勤保障基地等等。
  飞毛腿导弹通常装备在前苏联和俄军的战役战术火箭旅,每个旅装备发射车18辆,每个发射车配备两辆储运车,共导弹4枚,全旅共有72枚导弹。除俄军以外,曾装备过飞毛腿导弹的国家有东欧诸国、埃及、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朝鲜、伊朗等国。根据已解密的前苏联部长会议记录,直到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还在生产。
  伊拉克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从前苏联购买了飞毛腿B型导弹。1974年以后伊拉克先后购买了大约20至36套飞毛腿B型的发射具和数量不详的导弹,据信伊拉克从国外总共购买了约819枚飞毛腿导弹。
  伊拉克在引进飞毛腿导弹基础上研制了自己的型号,即“侯赛因”导弹,其射程进增至600公里,但精确度有所下降,一般报道它的圆公算偏差范围为300米,实际上在战场上使用时偏差达到1000米以上。
  除了伊拉克以外,埃及、叙利亚、利比亚等国也都拥有了这种武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最后一天,埃及曾发射3枚飞毛腿导弹攻击以色列结果都末命中。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相互发射大量飞毛腿导弹,攻击对方的重要城市,就是军史有名的“袭城战”,这也是二战后在局部战争中动用地地弹道导弹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作战效果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
  90年代开始,俄罗斯根据海湾战争实战使用的经验教训和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对飞毛腿B导弹进行重大改进,制成性能更好的飞毛腿C型导弹(Р-17э)。外形尺寸基本相同,但战斗部重量从1吨减轻到600公斤。火箭发动机增大了功率,最大射程增大到550km,采用分离式战斗部,可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命中精度。除俄罗斯外,朝鲜也对这种导弹进行了试验,并已投入生产,曾通过伊朗向叙利亚交付了12辆导弹运输/发射车和60枚C型导弹,并且帮助叙利亚筹建了一条导弹生产线。朝鲜目前拥有飞毛腿B型导弹120枚,C型导弹180枚。
  飞毛腿导弹在俄军中的最后一次实战应该是在车臣战争中,配合远程炮兵作战,发射了若干飞毛腿B,按现代标准看,此导弹技术早已落后,在俄军中数量越来越少,已经接近退役状态,现在俄军的主力战役战术导弹是9К79金龟子,而今后都将被新一代战术导弹伊斯坎德尔所取代。
在很多第三世界国家自主研制的导弹中,都能找到类似飞毛腿的特征,譬如朝鲜,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等国,这些国家自行研制导弹的时候,似乎往往以飞毛腿为基础直接拉长来提高射程。结果弄得大多数导弹都像铅笔一样细长,印度自行研制的导弹也是一样。我曾经请教过在航天部门工作的烽火网友,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烽火认为这些国家或者是没认识到震动问题,或者是没解决同步问题。近程导弹用单台发动机做一级没有大问题,但是远射程就必须多台机,否则只好细长,还要把弹头做小小的。我们可以观看一下中国的DF15导弹,它是单级发动机,但它也是短粗的,原因是DF15用固体发动机,不需要在发动机上面摞着两个燃料箱。所以,包括美国陆军战术导弹和俄罗斯圆点导弹,都是固体机,都是短粗的。飞毛腿是液体机,就细长。导弹多台发动机同步工作,就要求工艺和材料上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个就是工业化。所以,第三世界国家手工作坊可以做出一发两发短程小弹,但到中程就勉强了,中远程更没戏。大家可以去北航院子里看看那发东风-2导弹,它的一级是单台发动机,而东风-3以后的导弹,一级都是4台发动机,4台发动机要同步工作,推力矢量相同。点火一起点,熄火一起熄,这个就对工艺和控制有着高超要求。所以,飞毛腿导弹之所以能够剧烈的扩散,跟它的性能一般,技术简单,容易山寨有很大关系。
  (以下技术数据参考自90年版《世界炮兵年鉴》以及俄国军事网站的介绍,本善综合了一下手打滴)
  一、技术特点(Р-17М导弹)
  (一)结构特点
  1、9К72导弹大量采用8К14导弹中性能较好的零部件,沿用老型号的地面设备并作了部分改进,因此既保持了结构上的继承性,又大大降低了成本,缩短了研制、生产和定型周期。
  2、由于采用捷联式概率补偿加射表修正的制导体制,对控制系统元器件的精度要求不高,因此元器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这也是苏联解体后,很多发展中国家能够大量仿制和改进飞毛腿B的主要原因。
  3、关键的电路和机构均为双线或双套,采取限制、互锁的方式,避免由于才作错误而造成事故。
  4、多数仪器都安装在仪器舱内,安排紧凑,空间利用合理,便于维护保养。
  5、发动机除个别自动口外,所有管路均采用焊接连接。采用螺接的地方也涂有机防漏箔膜。加注和排泄活门采用两套密封结构,此外还采用了故障率低的电爆活门。
  6、采用低压燃料箱,装油量大,结构简单,重量也较轻。
  7、稳定尾翼抗弯能力较强,但制造复杂,装配工作量大、协调更换性较差。
  (二)技术特点
  1、采用适合短射程地对地导弹的捷联式概率补偿加射表修正的制导体制。
  2、为减少横向散布,采用非背表的以垂直陀螺为基准的双陀螺马达横向陀螺积分仪。
  3、采用比较大的推重比,缩短主动段飞行时间,以减少敏感元器件的漂移误差。
  4、弹头不分离,可增大静稳定度,但同时也带来雷达反射强烈,容易被防空反导系统发现并摧毁。
  5、发动机关闭时,采用压缩空气吹除发动机及其管路中的剩余燃料,减少后效冲量。
  6、主燃料TM-185不自燃,提高了安全性。
  7、发射前两分钟时加注点火燃料和加压,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使用特点
  1、载弹发射车可以越野机动500公里,能在各种道路上行驶,展开、发射和撤收比较迅速。
  2、可用本分队的测地车实施紧急测地。
  3、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
  4、气象站测量半径达146公里,范围大,数据有效时间长,能满足机动作战要求。
  5、采用预贮式燃料,缩短了发射准备时间。
  (四)存在问题
  1、8Ф44战斗部比较落后,是40年代末的产品,杀伤力小,破片形式落后。
  2、射表修正采用人工计算,工作量大,时间长,准确度也差。
  3、液体发动机与固体发动机相比,地面设备复杂,技术勤务多,反应时间较长。
二、主要战术技术性能(Р-17М导弹)
  弹长(米) 11.1648
  弹径(米) 0.88
  翼展(米) 1.81
  发射重量(公斤) 58601
  常规战斗部:  8Ф44/8Ф44Г1爆破弹
  长度(米) 2.65
  重 量(公斤) 9874
  装药种类TKAK-5混合炸药
  装药重量(公斤)  770
  核战斗部当量(万吨) 10
  火箭发动机:
  类 型 预贮式液体燃料
   型 号 9D21
   长 度(米)1.49
  直 径(米)0.77
  重 量(公斤)  120
   燃烧剂种类 TM185煤油和TK02混胺
   氧化剂种类 AK27I硝酸
  推 力(公斤) 133808
   比 冲(秒)232
  最大射程(公里) 275~300
  最小射程(公里) 50
  精度(圆公算偏差)(米)300
  制导方式  捷联式概率补偿加射表修正的惯性制导
  稳定方式  陀螺自动稳定
  机动方式  轮式车载
  发射车型号 9M117M1M
  备弹运输车:2Т3 (2Т3М, 2Т3М1) ,可携带两枚备弹。
  机动速度(公里/小时)(公路)  60
  发射准备时间(分)
  从进入有准备的阵地到发射 45分钟
   从精度瞄准到发射  7分钟
                   科罗廖夫 2008-12-23
20090102205557916.jpg

20090102205607910.jpg
8К14导弹使用的2П19式履带式发射车
20090102205617938.jpg
9К72(飞毛腿B)导弹使用的9П117М轮式越野发射车,此车采用玛斯543越野车底盘改装而成

20090102205629101.jpg
2Т3 备弹运输装卸车,可携带两枚备弹。
20090102205643152.jpg
技术准备阵地下的待发弹,还没解开弹衣。
20090102205654653.jpg
解开弹衣做发射准备
20090102205704847.jpg
2В11М导弹测试车
20090102205714985.jpg
飞毛腿导弹阵地的保温帐篷
20090102205728690.jpg
Р-17э型导弹的指挥系统
20090102205740849.jpg
Р-17М地对地战役战术导弹

以上内容转自网络,我想一般非铁杆考证党也不会有精力和能力完成相对系统的考证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漠兔鹰 于 2016-1-5 06:58 编辑

开箱图
2P19 (1).JPG
封绘,没啥好说的,还算带感
2P19 (2).JPG
开盒照,不多不少一盒子,略有空间全拿出来也不用担心放不回去,也不会很空很晃荡
2P19 (3).JPG
板件
2P19 (4).JPG
反面
2P19 (5).JPG
细节
2P19 (6).JPG
细节
2P19 (7).JPG
滑块模具细节
2P19 (8).JPG
继续滑块
2P19 (9).JPG
板件
2P19 (10).JPG
反面
2P19 (11).JPG
细节,仪表水准基本和轮子毛腿接近
2P19 (12).JPG
细节
2P19 (13).JPG
仪表
2P19 (14).JPG
单体板件,单独开模,并非使用轮式的
2P19 (15).JPG
反面
2P19 (16).JPG
滑块模具,效果还是可以的
2P19 (17).JPG
弹体,自己看吧,大家心里都有数
2P19 (18).JPG
板件
2P19 (19).JPG
反面
2P19 (20).JPG
喷口,不过内部不算光滑,不清楚是考证还是本身模具处理问题
2P19 (21).JPG
挺好的罩子
2P19 (22).JPG
呵呵
2P19 (23).JPG
板件
2P19 (28).JPG
反面
2P19 (26).JPG
螺丝不错
2P19 (27).JPG
细节
2P19 (30).JPG
板件
2P19 (31).JPG
反面
2P19 (32).JPG
仪表,感觉还不错
2P19 (33).JPG
效果还好的铁锹
2P19 (34).JPG
灭火器,个人感觉中上水准
2P19 (35).JPG
-4的负重轮704的拖带轮和主动轮(都是共享板件)
2P19 (36).JPG
反面
2P19 (37).JPG
铸造感略粗的路轮
2P19 (38).JPG
飞边和性感的防松螺母
2P19 (39).JPG
也还不错
2P19 (40).JPG
细节
2P19 (41).JPG
可见给了三种状态的液压缸
2P19 (42).JPG
反面
2P19 (43).JPG
细节
2P19 (44).JPG
细节
2P19 (48).JPG
车身车面
2P19 (49).JPG
车身车面
2P19 (50).JPG
带有个扭杆定位器的东西
2P19 (51).JPG
第一次在小号手产品中见到
2P19 (52).JPG
细节,还不错
2P19 (53).JPG
算不得肉
2P19 (54).JPG
J字头的四个零件
2P19 (55).JPG
透明件
A.JPG
履带,-4的共享板件
B.JPG
反面

C.JPG
履带细节,铸造感也有
IMG_2687.JPG
补充战斗室图
IMG_2689.JPG
补充战斗室图
D.JPG
蚀刻片和遮盖胶,蚀刻片微2014年制版,在2015即将过去的时候,这证明这款模型已经研发出来有些时间了
E.JPG
号手包装里的三剑客,说明、涂装、海边宣传片
涂装指示是A3的

开盒小结:本款模型拿到手后,给人的直观感觉是黑色盒子,属于号手最新的“黑色盒子”高贵系列,封绘清爽,包装中规中矩,符合号手历来风格,部分脆弱部件依然有塑料泡棉包覆,开模算不上犀利,但是也远远脱离了肉这个范畴,号手老生常谈的新开模有飞边这个问题也依然存在,总的来说给笔者的第一感受就是这事一盒中规中矩的一盒模型,没有让人太过诟病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惊艳之处。可能是厂家考证的缘故吧,本作连号手常见的铜缆钢丝绳这次也欠奉。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就是这盒模型太它母亲的贵了!这盒模型太它母亲的贵了!!这盒模型太它母亲的贵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漠兔鹰 于 2016-1-5 11:19 编辑

aaa (1).jpg
1
aaa (2).jpg
2
aaa (3).jpg
3
aaa (4).jpg
4
aaa (5).jpg
5
aaa (6).jpg
6
aaa (7).jpg
7
aaa (8).jpg
8
aaa (9).jpg
9
aaa (10).jpg
10
aaa (11).jpg
11
aaa (12).jpg
12
aaa (13).jpg
13
aaa (14).jpg
14
aaa (15).jpg
15
aaa (16).jpg
16
aaa (17).jpg
17
aaa (18).jpg
18
aaa (19).jpg
19
aaa (20).jpg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漠兔鹰 于 2016-1-31 23:33 编辑

IMG_4349.JPG
苏联重型坦克底盘,并不比一般的爬爬底盘大带有调整调整功能的扭杆,这是扭杆到底状态
IMG_4351.JPG
这是扭杆最大状态,虽然可调整,但是需要反复的尝试,适合老司机来搞,新手不好掌握
吐槽一下,这个悬挂没有定位感可言,要么最高要么最低,在中间位置的话虽然给了调平配件但是很难保证扭杆和车身的平行
IMG_4352.JPG
驾驶舱,相对比较简单,那个桌子一样的东西组合感一般,全靠手感,典型的不过脑子出的东西
IMG_4353.JPG
驾驶舱,可见操作杆粗细尚好,但是脚踏板明显细节不佳且偏粗,有追求的小伙伴还是等着第三方出改件吧
IMG_4355.JPG
驾驶舱座椅下的某装置
IMG_4358.JPG
驾驶舱
细节还是比较丰富的,居然看不到什么推出孔,这里我们看出了小号手这些年的进步
IMG_4359.JPG
驾驶舱
整洁干净省去了很多的打磨工作,不过干净整洁到没有任何车窗开闭装置的细节还是有点说不过去的
b (36).jpg
IMG_4363.JPG
导弹基座,和轮式飞毛腿很接近,与导弹的连接件依然是用四根金属细柱连接。主框架的粘接缝还是比较大的需要做无缝处理
IMG_4365.JPG
轮式的飞毛腿模型这里的加强筋为蚀刻片制作,这里只是射出件,粘接定位槽开的不算很清晰要自己仔细定位,而且不可见推出孔,这也是很好的一种进步吧
b (67).jpg
实车的发射基座
IMG_4367.JPG
导弹支架,看起来很耐看,实际组装起来并没有消耗多少时间,这点相对于轮式飞毛腿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承接导弹的几个横梁有很多飞边和不规整的地方还是需要进行打磨和整形的,可以说这几个部件的开模水平是老款“东欧”模型那种的粗狂
IMG_4368.JPG
支架,底座拉筋做成可动部分开模还是比较细的,而且本款模型材质相对最近号手的模型来说有所提高,塑料相对没那么脆比较细的零件也没那么容易断裂
IMG_4370.JPG
导弹支架
这样复杂的零件号手只给开了两个部件,而且对位非常整齐,尽管有点飞边和落差但也仅仅笔刀刮刮砂纸磨磨就轻松搞定的级别
IMG_4371.JPG
支架
IMG_4372.JPG
驾驶舱,上部的发动机进气口开的让笔者非常不喜蚀刻片偏粗糙,且安装的方式乖乖的没有定位
b (17).jpg
IMG_4374.JPG
压缩气瓶开的不算好,而且两个气瓶之间打磨不到并不好处理,附带的汽油桶细节表现尚好,不过提梁开得比较烂
蚀刻片扣具的定位做的不算好要仔细处理后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b (19).jpg
IMG_4375.JPG
驾驶舱工具箱上的那几个锁定扳手质感怪怪的,而且太粗了
IMG_4377.JPG
履带很不错,除了水口打磨起来略显繁琐以外没遇到什么难度,每节履带之间可以插接起来,很方便粘接,细节也很犀利,更重要的是号手的履带终于分左右了,注意销钉和履带方向。
IMG_4378.JPG
极其性感的焊缝,非常漂亮,非常自然。注意履带的销钉。不过相对来说导弹助锄的细节相对一般了些,略显遗憾
b (23).jpg
IMG_4384.JPG
战斗室,还是比较好看的,大体上相对准确的还原了实车的战斗室及导弹发射操控部分。请注意那个蚀刻片爬梯,两个塑料条粘接三个蚀刻片,并不是一个很好制作的部件,设计的不亲民
b (21).jpg
实车
b (32).jpg
显然实车的导弹发射部分操控设备应该已经被拆掉了,不过确实看到了导弹操作面板后侧的某种液体储罐
IMG_4387.JPG
战斗室高一些角度看这个稍大的战斗室,其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拥挤的,这么一个战斗室共有8张椅子在里面,也就是说这辆车里面要塞进去8只囧囧的壮壮的穿着全套防化服(导弹兵)毛熊
b (34).jpg
战斗室退役装备脏乱差
b (33).jpg
战斗室退役装备脏乱差,不过按照毛熊粗野的尿性估计在役也干净不到那里去
IMG_4388.JPG
战斗室,另一个方向,依然要吐槽一下那个爬梯
b (31).jpg
驾驶位
IMG_4390.JPG
没装导弹支架车身,萌出我一脸老血,有蛋车的风范,这么大型的一个底盘可能是因为车身长高比的原因看起来真的比较萌,真的安装导弹部分的时候真的有点不符合苏维埃暴力美学反倒有些Q版漫画风
b (1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漠兔鹰 于 2016-1-31 23:27 编辑

斯大林系列坦克的底盘配上鱼雷艇风格的驾驶室果然风味独特
IMG_4396.JPG
完成图,安装了导弹升举臂后果然由Q版画风转化成了简单粗暴的苏维埃暴力美学,硕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弹道导弹配上重型履带底盘的简单结合,加上有些蒸汽朋克画风的导弹升举装置,创造了这样一个冷战怪物
IMG_4399.JPG
完成图
IMG_4400.JPG
完成图
IMG_4403.JPG
菊花
IMG_4405.JPG
菊花
IMG_4409.JPG
顶部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0: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评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04: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漠兔鹰 于 2016-1-25 07:19 编辑

总结:
优点:本款模型部分使用滑动模组开模,,细节之处给人印象深刻履带开模细致合理,精细生动的焊缝细节给模型增色不少,不再那么坚硬的蚀刻片也看出了号手还是进行了改进的,塑料材质也相对于近来号手的其他产品有了显著的提升,可调整的悬挂系统也给场景模型的制作提供了便利,相对丰富的战斗室细节也还算有效。
缺点:老生常谈的说明书问题,比如拖带轮的盖板细节部件应为C-5而不是标注的E3,标称使用85节履带的安装图结果只画了83节,实际使用中为85~86节。还有最重要的缺点就是这玩意的价格真心不是很容易让人爱得起来且又能拥有
总评:精细的细节,简略的车体组装过程。这是一盒在号手产品线中品质上佳的模型,但是是否值得拥有还是看自家的荷包厚度来

评分(满分5颗星)
组  合  度: ★★★☆      并不复杂的模型且没有需要用到补土的地方,不过个别零件的定位孔不良需要处理后使用
细       节: ★★★★      对于一个题材模型来说,本品的细节给出的是堪称诚意十足的
考       证: ★★★☆       未见与网络图片有很大差异,但局部与网上照片并不完全一致,考虑到装备的改型问题,不作为扣分依据,作为题材模型,至少没有过多意淫成分基本与实物照片相符
个人推荐: ☆        这是毛系滚滚铁流的拥趸们所必须购入的一款模型,但是如果爱的不够请远离这个伤心之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21 19: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