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16|回复: 2

[原创] 维京人大战瑞士步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3 05: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capvssnk 于 2012-9-24 01:55 编辑

凶猛残暴的北欧强盗偶遇瑞士长矛兵, 出其不意地狂扑过去袭击。这个场景主要想展现瑞士长矛兵列阵的瞬间,所以在士兵的排列上故意排得有些参差。维京人固然勇猛善战, 但碰上了训练有素的正规部队恐怕是有一场恶斗,大家猜猜谁会获得最后的胜利?

















































资料补充:瑞士方阵(转自百度百科)

早期(主要指12-13世纪)瑞士部队并不完全使用方阵作战,他们的进攻战术是纵队战术,这是一种很像罗马方阵的疏散型准方阵战术,冲击阵列也是3列,每 列由1-2个连组成,每个士兵左右距离是三英尺(这是特意留出的武器使用和后排部队冲击空间),前后距离只有一英尺半,每列的正面宽于纵深一倍左右。
密集型方阵战术在早期的瑞士步兵战术中是作为完全防御阵型存在的,当瑞士戟兵处于防御状态时,往往把3列部队组成3个方阵,并以品字型布置,放在的前方第 一方阵中的戟兵将武器平指各个不同的方向,以抵抗敌人对方阵翼侧和后方的攻击,当敌方忙于攻击第一方阵时,后两个方阵从第一方阵左右两翼夹击敌军。这个战 术屡次击败当时以重甲骑士为主力的奥地利部队。应当注意的是,这种战术并不完全固定由哪列部队作为第一方阵,有时候敌军也会绕过突前部队打击后方部队,这 种情况下,突前部队会向前攻击敌方后续部队,后方被攻击部队组方阵固守,侧翼部队尾随突前部队击溃敌军后续部队后一起返回支援被攻击方阵。   
13世纪末期,逐步熟悉瑞士戟兵作战方式的敌军采用了一些新的战术,主要是面对这种战术时由重 甲骑士下马结密集阵型冲击,并辅以较多数量的弩兵。只需要面对步行骑士时,以劈砍为主要攻击手段的瑞士戟兵尚能勉强战胜之,遇到有上大批弩兵压阵的情况, 瑞士部队就很自觉的撤退了,毕竟无甲部队面对强弩可是标准的一箭死啊。   
随着敌方战术的改进,瑞士人也对自己军团使用的武器和战术进行了改进。瑞士戟兵最大的弱点是无 甲和不能阻止重甲敌军的贴身肉搏两项。虽然瑞士长戟的三种使用方法:戟尖突刺、戟刃砍劈、戟背啄击都能破甲,但都存在明显的缺陷:瑞士长戟头重尾轻,突刺 时容易失去平衡,较大的重量使其突刺速度较慢,复杂的戟首部件使突刺动作较明显,容易提前格挡;砍劈和啄击都需要大幅度挥舞武器,一旦开始该动作,敌军很 容易趁戟兵前方露出空当的机会近身肉搏。因此,瑞士戟兵在新战术中从主力兵种退居辅助兵种。   
改进后的瑞士军团开始使用密集方阵战术,正是这种瑞士方阵战术在14-15世纪为瑞士步兵赢得了欧洲最强步兵的头衔。   
瑞士方阵的核心是使用超长枪的步兵。这些士兵大多从孩提时代就玩枪类武器了。长枪兵的标准装备 是一根20英尺的长枪(马其顿方阵兵的最高纪录是18英尺),枪头是长达3英尺左右的套管,用来防止长枪被砍断,这在古方阵中也有类似体现。后期的瑞士长 枪兵也装备了单手长剑用以近战。较早的瑞士方阵中只有前2-3排士兵才装备头盔和胸甲,后排士兵仍旧无甲。瑞士长枪兵在防御状态时有一种很有效果的防箭方 法,3排以后的士兵将他们的长枪拄在地上,然后不停摇晃,据说可打飞敌方向该处抛射射的50%-75%左右的弓箭、10%-15%左右的弩箭,不过对直射 的弩箭防御就基本无效了。   
瑞士方阵列阵时正面为4到5排长枪兵,以间隔1米的距离横向排开,队列宽度视地形而定。戟兵和 弩兵在攻击状态和防御状态下采用不同的配置方式:在攻击状态时候,戟兵和弩兵是作为散兵配置在方阵前方或侧翼;防御状态时则配制在方阵中央。瑞士方阵在世 界军事史上第一个采用了行军鼓(之前唯一一次记载是斯巴达人组建笛子队确保方阵行进节奏),其指令下达方式结合了鼓声和旗语。   
瑞士方阵一般不独立作战,其配置方法和戟兵防御战术基本相同(至少三个独立的方阵),这种配置方法既能适应复杂地形也使得战斗中各个方阵的侧翼都得到保护。
发表于 2012-9-24 22: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壮观啊~楼主威武~!!
发表于 2012-9-24 22: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场面壮观!但各别士兵的制作实在看不清楚,特写镜头能否拍几张,大家学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4-11-22 19: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