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9|回复: 7

[民用] [模型网评测]田宫(24366) 1:24 奔驰300SL 透明限定版——开盒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9 16: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实车图:
2441627.jpg
725047-mercedes-benz-300-sl-gullwing-classic-cars-1954.jpg
1956_mercedes-benz_300_sl_coupe_1544192063d598f3c19L002-l.webp.jpg

奔驰300SL正式量产于1955年,原型为W194赛车。2022年5月19日,苏富比拍卖行以1.35亿欧元拍出一辆1955年生产的初版全铝车身款300SL,刷新了一辆1962年款法拉利250 GTO跑车2018年创下的4800万美元(约合3.4亿元人民币)拍价纪录。成为迄今全球售出的最贵车辆(1.35亿欧约合10亿元人民币)。
11076910a.webp.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6: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宫近期再版了300SL,与2015年初版不同的是,这次的再版为车壳透明款。
封绘是极少见的产品实拍图,而且只拍了一张...盒子上再也找不到其它角度的透明展示效果图。
IMG_20240508_170510.jpg

侧面有梅塞德斯公司的授权激光标识:
IMG_20240508_170524.jpg
IMG_20240508_170530.jpg

编号24366售价4400日元
IMG_20240508_170547.jpg
IMG_20240508_170607.jpg

2024年产地:菲律宾
IMG_20240508_170616.jpg

把车壳算上的话,总共三块透明板件:
IMG_20240508_170641.jpg

车壳:
IMG_20240508_171658.jpg

关于透明零件的分模线和推出孔的问题:
外部分模线好处理,关键有些内部分模线几乎不存在打磨的可能。内部推出孔也是,本来清澈的通透感,如果打磨后不能恢复其通透度的话,还不如不磨,因为有些推出孔反而增加了“细节感”,田宫的推出孔不是乱推的,大小、位置、修模程度,都有一定的考量,强行打磨可能适得其反。
打磨后能不能通过喷光油或透明漆来恢复通透度?

得看打磨划痕的严重程度,细碎的划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甚至完全消失。
另外还存在一定的运气成份,在正式喷涂前最好在废弃透明件上试验一下透明漆腐蚀性如何。
IMG_20240508_171722.jpg

A板件:透明件在拆封后注意保存,避免划痕。
IMG_20240508_172031.jpg
IMG_20240508_172043.jpg
IMG_20240508_172054.jpg
IMG_20240508_172105.jpg

B板件:
IMG_20240508_172218.jpg
IMG_20240508_172237.jpg
IMG_20240508_172243.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6: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40508_172252.jpg
IMG_20240508_172258.jpg

C板件:
IMG_20240508_172323.jpg
IMG_20240508_172332.jpg
IMG_20240508_172339.jpg
IMG_20240508_172348.jpg

D板件:我还是选择全洗。
IMG_20240508_172447.jpg
IMG_20240508_172506.jpg
IMG_20240508_172513.jpg

E板件:底盘的透明件是磨砂半透明。
IMG_20240508_172544.jpg
IMG_20240508_172607.jpg
IMG_20240508_172624.jpg

橡胶件:这次的橡胶件味道极重,但不难闻。反而让我回想起上小学时第一次拼田宫的四驱车,打开盒子也是这种橡胶味扑面而来。人类大脑对于气味和味道的记忆要强于视觉和听觉记忆。
IMG_20240508_172755.jpg

其它配件:
IMG_20240508_172913.jpg

各类说明文本:
IMG_20240508_173115.jpg
IMG_20240508_173147.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16: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明书

IMG_20240508_173247.jpg
IMG_20240508_173321.jpg
IMG_20240508_173340.jpg
IMG_20240508_173409.jpg
IMG_20240508_173439.jpg

开盒小结

本套件透明车壳不上色的话,能极大的降低制作门槛,还可以用来练习如何处理透明件。套件初版于2015年,时隔9年才推出马甲套件。全内构也是当年的卖点,但鸥翼门和引擎盖的开合固定方式都太过“呆板”,没有特别为模型特征优化设计。我印象中田宫只有240ZG和LFA的引擎盖开合做得还可以,其它的就没什么印象或者是负分了。

可能会给透明车壳喷透明色,但不知道最终结果是加分还是翻车。透明件喷涂对于防尘要求更高,普通零件落尘了还能打磨重新喷漆覆盖掉,透明件随便一点小小的灰尘都无从掩盖。另外在如此大面积的透明件上喷涂透明色,对于漆面的均匀度有极高的要求。或许只有少数品质特别好的透明色可以用来尝试,比如盖亚魔幻红。

我现在凭想象只觉得诸多困难,因极少在大面积透明件上喷涂透明色,没有经验可供参考。以前透明件只喷涂过机器人眼罩或者光剑,一个是小面积,一个是圆柱体,都没有喷涂难度。现在难得有全透明的套件可以玩点新花样,即便有翻车风险,我可能还是会做一些尝试。

透明塑料的脆度也要高于普通塑料,在制作打磨时需要更加小心。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后续制作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8: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制作过程

第一步尝试打磨车壳上的分模线:用这种文玩抛光条,一面粗糙一面光滑。粗糙面用来打磨,光滑面用来抛光。
IMG_20240508_210627.jpg

光滑面抛光后:
IMG_20240508_211515.jpg

刚才的分模线不够明显,用下图中的分模线来作演示:
IMG_20240508_213109.jpg

粗面打磨:
IMG_20240508_213315.jpg

稍细一点的粗面打磨:
IMG_20240508_213448.jpg

细面抛光:分模线可以去除,但透明塑料内部迎着光仔细看,还是有注塑时内部分子的挤压褶皱痕迹,很轻微,也消除不了,表面已经磨到位了,但塑料内部没法处理。
IMG_20240508_213704.jpg

最后说一下“玻璃挫刀”,这玩意不好用,或者说不适合用在模型制作中。平面磨不了,曲面更磨不了。唯一适用的只能磨水口,能够把水口磨成光滑面。但水口镜面有什么用?好在这玩意只要1块多一把,用来磨指甲还是OK的。有些模型工具厂商出过类似的工具,涨了几倍价格。说实在的,模型工具厂商出这种工具就是在败自己的人品,不仅在价格上欺骗消费者,关键还不好用。
IMG_20240508_213800.jpg

车壳的水口、分模线、边缘落差等瑕疵,一共处理了两个晚上。内部分模线能够打磨,但不好抛光。如果磨成了半透明状,还不如保留那一点点分模线痕迹。
出于实操考虑,我的建议是不要管内部推出孔和分模线。有特别匠的玩家也可以尝试打磨内部推出孔和分模线,但大概率是自找麻烦。 IMG_20240508_215225.jpg

怎么固定车壳喷涂又成了问题。田宫支架是不能用,支撑方式有划伤透明壳的风险。
IMG_20240509_215015.jpg
IMG_20240509_221918.jpg

引擎盖试喷盖亚魔幻红,发现通透度下降得太厉害,这不是我预想的效果,这种半透不透的感觉就失去“透明版”的意义了。
IMG_20240510_165404.jpg

泡脱漆剂洗掉,重新尝试。
IMG_20240510_171720.jpg

小块内饰零件喷透明黄看看。
IMG_20240510_174321.jpg

经过尝试后确定用荧光透明橙作为车壳主色,透明黄作为内饰件主色。如果想要保证通透度,最好选用“橙、黄、绿”等色相较淡的透明色。“红、蓝、紫”等透明色由于色相较深,会使透明度下降。
另外受RC车壳的启发,这次涂料全喷在车壳内部,车壳外侧不着色。后期如果要抛光车壳也不会对颜色造成影响。涂料喷在内部还有一个作用是漆面即使有灰尘瑕疵,外侧也基本看不出。
IMG_20240510_183127.jpg

喷之前最好在透明流道上试色,一方面看色相、通透度,另一方面看涂料会不会对透明件造成腐蚀。
IMG_20240510_183137.jpg
IMG_20240510_183214.jpg

用的荧光透明色,在紫外灯的照射下有荧光效果。
IMG_20240510_183405.jpg

车壳部分算是确定了,喷完透明色后边缘转折的线条都得到了加强,显得更立体了。透明色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因为只是喷涂上去一点都不难,难就难在漆面足够均匀、足够无瑕。本次透明色最终效果我能打80分,有些地方凑近仔细看,是能看到轻微流挂不均匀的痕迹的,但应付拍照是足够了。
IMG_20240510_184237.jpg
IMG_20240511_112412.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8: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泡84消毒液清洗所有电镀件,我是先打磨后清洗,好处借助电镀层能更好的辨别打磨到位没有。
IMG_20240511_152520.jpg

电镀件是否需要清洗因人而异,我不喜欢电镀件的反光效果,亮是够亮,只是廉价感太重,包括实车上的电镀我也不喜欢。
IMG_20240511_191028.jpg

小零件的固定需要费点功夫,还得考虑此次为透明版,背面未喷涂是否会穿帮。
IMG_20240512_180252.jpg
IMG_20240513_120007.jpg

喷涂星影S60电镀漆+GT电镀漆保护液。镜面没原始电镀那么亮,但金属感得到了加强,同时没有水口和分模线。
IMG_20240513_120204.jpg

散热器用黑色打底,再用金属灰做出明暗对比。这样比平喷黑色更有看点。
IMG_20240516_145037.jpg

内构黄是以前专门调的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内构颜色。我经常纠结内构该用什么颜色,我现在仍然不能给出确定答案,因为不同的车适合不同的内构颜色。但我可以肯定的是,99%的模型,最好不要用纯黑作为内构颜色。事实上纯黑色除了打底及少量细节以外,很多场景中都不适合作为主色调使用。纯黑色能极大的模糊细节、降低层次感。纯黑色可以用来遮丑,比如某些不想让人看清楚的背面,就可以用纯黑色来压低存在感。
IMG_20240516_145257.jpg

发动机的遮盖分色:
IMG_20240516_204615.jpg
IMG_20240517_141409.jpg
IMG_20240517_141441.jpg
IMG_20240517_150650.jpg

轮胎是实心的,细节和材质都不错。稍微打磨一下刷洗晾干,为降低沾尘能力还可以薄喷一遍黑色水补土。橡胶件也可以喷漆,只要不去故意挤压不用担心掉漆问题。
IMG_20240517_153932.jpg

内构用白色打底,再喷内构色:
IMG_20240517_205112.jpg

仪表盘用UV胶做镜面效果:
IMG_20240517_220224.jpg

内构的遮盖分色:
IMG_20240518_160356.jpg
IMG_20240518_213054.jpg

所有透明件均使用UV胶进行粘接:关于UV胶的粘接牢固度:将透明流道剪断,用UV胶粘接,紫外灯照射硬化后再用力掰断这根流道。断口处不是粘接点,而是流道的其它位置,某种程度上说明UV胶粘接牢固度甚至比流道本身还强。
IMG_20240519_184714.jpg
IMG_20240519_185115.jpg

只要是透明件均为UV胶粘接,不能使用模型胶水或瞬间胶。瞬间胶不管多么的低白化、低腐蚀,都不适合民用套件上漆后的组装。 IMG_20240519_214515.jpg
IMG_20240519_214710.jpg
IMG_20240519_220032.jpg
IMG_20240519_221320.jpg
IMG_20240519_221346.jpg
IMG_20240519_223044.jpg

一个晚上三个小时,只粘好了70%的车壳透明零件。UV胶虽然粘接痕迹很轻,但或多或少会溢胶,而且必须溢胶。不溢胶内部粘接点就有可能出现少量气泡和空白,影响观感。时间都花在清理粘接点溢胶上了。
如何清理溢胶:粘接点压实观察无气泡无空白后,用新棉签沾少量水擦掉溢胶,再用紫外灯照射固定。如果固定后溢胶处仍有残留的磨砂感,继续用研磨膏慢慢抛光,直至与四周通透感保持一致。UV胶和紫外灯选择:最好用功率和亮度高一点的灯。避免用装钮扣电池的紫外灯。钮扣电池灯越到后面随着电量的显著下降,亮度只会越来越不够。合格的UV胶和紫外灯,大概照射5-10秒就足够了硬化了。

合格的UV胶照射紫外灯后,有95%的固化率,表面会有一层黏液,放置一晚后,这层黏液会挥发或干固,还剩1%左右未能干固,可擦掉简单抛光即可。这种UV胶可用于粘接和表面封闭使用。稍差的UV胶,只有90%左右的固化率,表面的黏液放置很久也不会干固。这种UV胶只能用于粘接使用。 IMG_20240519_224221.jpg
IMG_20240520_181549.jpg

为使不穿帮,尽可能按说明书的尺寸图来修剪,这里需要一把足够锋利顺手的剪刀。手笨的我也能剪成这样。
IMG_20240520_182753.jpg

该套件的内构算得上不错了,仅是直做而已。
IMG_20240520_205445.jpg
IMG_20240520_205456.jpg
IMG_20240520_205503.jpg

底盘是磨砂透明,如果要改成更通透的感觉,可尝试背面喷几遍光油。
IMG_20240520_205548.jpg
IMG_20240520_205549.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8: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完善车身部件。
IMG_20240520_205613.jpg

制作模型这项爱好,慢慢教会了我如何在有限的日常生活中去仔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同样一幅画面,在普通人眼里只能看到3,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却能看到7,甚至9。久而久之,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就拉大了。
人需要至少一项积极有趣的爱好,这项爱好会消耗你很多精力和时间。但也会教会你很多很多东西,一个有趣的人是很少觉得无聊的,即便一个人呆着,也觉得很充实。一个人是否充实,物质和外界并不那么重要,精神世界的充实才是真的充实。
IMG_20240520_205629.jpg
IMG_20240520_205637.jpg

车门及引擎盖的固定均为替换件,特别是两侧车门的开合设计,没有什么体验可言,主要还是拼装车模的市场不够卷,玩家太少。
IMG_20240520_210149.jpg

这辆车的车牌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做,因为样式和字体都过于平庸。不仅仅是这辆车,我越来越觉得车牌对于车模而言是多余的。车牌不仅不符合空气动力学,还破坏了车辆的整体造型设计。
且部分国家地区的车牌外形、配色、字体都丑出天际。现实中不加车牌当然是不行,但模型不用受这个掣肘。
这里用1.2mm的金属铆钉把车牌预留孔堵上。
IMG_20240520_211219.jpg
IMG_20240520_214740.jpg
IMG_20240520_214756.jpg
IMG_20240520_214810.jpg
IMG_20240520_214825.jpg
IMG_20240520_214838.jpg

经过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粘接过程,车身的全部粘接工作终于完成了。透明壳的粘接想要无明显瑕疵、胶痕的做好,比一般车壳要麻烦得多。 IMG_20240520_215333.jpg
IMG_20240520_215356.jpg
IMG_20240520_215429.jpg

除了一款优秀的UV胶和紫外灯之外,还需要一把软毛除尘刷和气吹。以便粘接过程中随时处理各种落尘问题。
我这款气吹由于外形和颜色过于丑陋,在十多年的陪伴和作业中,这是第一次正式出镜。这个看脸的世界就是这么的操蛋,即便你拥有有趣的灵魂,但缺少一付漂亮的脸蛋,也会让人意兴阑珊。
我在网上观摩学习别人的模型作品时,偶尔会看到模型上有一些明显的灰尘,其实只需要几个简单的工具就能解决问题。 IMG_20240520_215936.jpg
IMG_20240520_220820.jpg
IMG_20240520_220851.jpg
IMG_20240520_221214.jpg
IMG_20240520_221251.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4-5-24 18: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品照

IMG_20240523_144028.jpg
IMG_20240523_144001.jpg
IMG_20240523_144531.jpg
IMG_20240523_145101.jpg
IMG_20240523_144647.jpg
IMG_20240523_144826.jpg
IMG_20240523_150113.jpg
IMG_20240523_150559.jpg
IMG_20240523_150631.jpg
IMG_20240523_150715.jpg
IMG_20240523_172708.jpg
IMG_20240523_172809.jpg
IMG_20240523_172951.jpg
IMG_20240523_173117.jpg
IMG_20240523_173402.jpg
IMG_20240523_173236.jpg
IMG_20240523_173341.jpg
IMG_20240523_173552.jpg
IMG_20240523_173734.jpg
IMG_20240523_174012.jpg
IMG_20240523_174116.jpg
IMG_20240524_172414.jpg

制作总结

在玩家的模型制作生涯中,总得找机会体验至少一次透明版本的制作。
能获得一些新的感受和经验。这次的300SL是不错的选择,优秀的内构能够比较清楚的呈现,本身也是较为经典的车型,套件也足够优秀。
有了这次全透明车身的制作经验,以后对于各种透明件的粘接手法也会有不少的提升。
全透明版的重点在于胶水的选择和使用。关于胶水的选择我还是只推荐UV胶水,各模型品牌出的透明件专用胶水有几个缺陷:
  • 牢固度不足
  • 耐久度不够
  • 无法做到全无痕粘接

这些专用的透明件胶水,粘个车灯、车窗之类的没问题,但要粘接一些受力点,结构强度有些堪忧。
至于模型胶水和瞬间胶就更不推荐了,对于全透明件来说,用这些胶水几乎肯定是要翻车的。
以上,祝大家能做出自己满意的透明版~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4-6-17 00: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