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79|回复: 14

望远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1 03: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由旺销奖同志发表</P>
<>二战以及以前的日本望远镜制造
873年Matsugoro Asakura 由日本政府资助访问了奥地利,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光学仪器的生产。他在1875年回国并在政府协助下建立镜片制造厂。工厂于1876年建成,这时Matsugoro Asakura 已经过逝,他的儿子, Kametaro Asakura在1883年开发了摄影镜头,并且在1890年展出。这是日本最早的复合摄影镜头。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Konishiroku 公司进口了卡尔蔡司的双筒望远镜,其中有50只6倍,50只8倍,以及5,10倍变倍望远镜5只。

Fujii兄弟是日本最早的望远镜生产商,在1911年生产了他们最早的产品。 Ryuzo Fujii毕业于东京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并在德国学习光学仪器3年,他在1901-1908年时海军的工程师,在退伍后和他的兄弟--一位化学药剂师一起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在1909年他们建立了自己的作坊,利用德国进口的设备开始试生产。他们一开始就打算生产望远镜,在2年以后生产出时日本第一只双筒望远镜,规格是8×20。也许还生产了一些伽利略望远镜。一战的爆发使得进口德国光学玻璃困难,但是生产仍然在继续。6×15和6×20的望远镜曾经送往俄国和英国展出。在1917年Fujii和Keiki Seisaku Sho以及Iwaki Glass合并组建了Nippon Kogaku,也就是现在的尼康。

在1915年,由于进口德国光学玻璃的困难,日本东京海军工程学院开始发展光学玻璃生产,同时他们还送出留学生前往德国和英国学习。这座学院在1923年的大地震中被摧毁,人员后来并入了Nippon Kogaku。尼康公司的资料称其光学玻璃研究和生产始于1918年。在1921年osaka工业材料实验室也开始研究生产光学玻璃,以解决对德,法,英进口的依赖。

在1918年,Nippon Kogaku向英法俄美出口了大约15000只双筒望远镜,共有18个型号。在1821 年,其以5年的合约雇佣了8位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重新设计双筒望远镜,这就诞生了1921年出品的Luscar 和 Mikron型号。Micron有4×和6×两种型号,非常小巧,其中6×的只有90克重。Orion 6×24和8×26,以及Nova系列在1923年出现。1948年尼康又重新生产了Mikron 系列,包括中调的6×15,最近几年又生产了复刻的纪念版,当然采用了现代的工艺和材料。

在30年代,日本军队决定为所有军士配备望远镜,当时一只棱镜双筒望远镜要80日元左右,但是给Nippon下达的订单是每只价格30日元。在这种情况下,Nippon独辟蹊径设计出了简便的93式军用望远镜。采用伽利略结构。按照常理,伽利略望远镜没有内部焦点所以无法安置分划板,Nippon Kogaku巧妙地把分划刻在物镜的内表面上,并在目镜的上半部分粘了一个凸透镜,使得正好能看清物镜上的分划。这种设计简便易行,在量产的望远镜中独一无二。

在二战时,Nippon Kogaku有23000名工人,25个生产厂,但是二战结束后就只有900人和两个厂。一些特种光学玻璃在二战时需要通过潜艇从德国运来。

从1919年到1934年,奥林帕斯,美能达,佳能,理光等公司的前身分别建立。这也是日本光学仪器制造业高速发展的时期。

日本的大型军用望远镜在二战结束后的50多年间一直很流行,生产数量不得而知,但是从一份文件得知,一艘巡洋舰级别的军舰,至少要配备13只大型双筒。

尼康生产了大量大型军用望远镜,绝大部分目镜设计采用5片的ER目镜或者其变种。表观视场大约为60度,出瞳距离较小。从1939到1944年,日本从肖特公司一共购买了大约200000磅光学玻璃。大部分军用望远镜提供了偏振滤镜或者用于有雾时使用的滤镜。所有的望远镜都有干燥气体或者氮气注入孔,有些还有内部干燥剂。美军二战的大型双筒望远镜基本上就是直接仿制日本产品的。

日军的大型双筒型号有:

7.5 x 60.  45 degree inclined eyepieces. Erfle eyepieces, 60 degree field.   
Schmidt roof prism with swiveling rhomboid prisms to adjust IPD. Performance
excellent.
  10 x 60.  60 degree inclined eyepieces.  Erfle eyepieces, 60 degree field.   
Amici type roof prism, with swiveling rhomboid prisms to adjust IPD.   
Performance adequate.
  10 x 80.  Straight through.  Porro II.
  15 x 80.  Straight through.  Erfle eyepieces, 60 degree field.  Porro II
prisms.  Objectives are air spaced achromats.  Performance very good.
  15 x 80.  45 degree inclined eyepieces.  Erfle eyepieces, 60 degree field.   
45 degree deviation prism and a Porro II prism.  Made by Yashima.  Performance
adequate.
  15 x 80.  60 degree inclined eyepieces.  Erfle eyepieces, 60 degree field.   
Scaled up version of the 10 x 60.  Performance very good.
  15 x 100.  Straight through.  60 degree apparent field.  Objective is a
three element Cooke type lens, allowing shorter focal length.  Performance
excellent.
  20 x 100.  Straight through.  Erfle eyepieces, 60 degree field.  Porro Il
prisms.  Objective is an air spaced achromat.  Scaled up version of the 15 x
80.  Performance very good.
  15 x 105.  60 degree inclined eyepieces.  Erfle eyepieces, 60 degree field.   
Objective is air spaced.  Scaled up version of the 15 x 80, with same roof &amp;
rhomboid prisms.  Performance excellent.
  15 x 120.  Straight through.  Erfle eyepiece, 60 degree field.  Objective is
a three element Cooke type lens.  Scaled up version of the 80 mm Porro II.  One
example is labeled (translation '120 mm Binocular for Night Torpedo No. 59
Manufactured in 2nd Month of Showa 13th Year (Feb. 1938) By Tokyo Kogakukikai
Kabushiki Kaisha' (Tokyo Optical Equipment Co.).
  15 x 120.  45 degree inclined eyepieces.  60 degree field, oversized
eyepiece with eye lens 30.5mm diameter, long eye relief.  Schmidt roof prism
with swiveling rhomboid prism for IPD.  Made by Toko.  Performance excellent.
  20 x 120.  Straight through.  Erfle eyepiece, 60 degree field.  Scaled up
version of the 80 mm Porro II.
  20 x 120.  Straight through.  Erfle eyepiece, 60 degree field.  Porro II.   
Deck mounted on submarines, in a sealed steel case, objectives covered by 40 mm
glass window, eyepieces behind steel door.  IPD adjustment via lever between
the eyepieces, fastened to gears that rotate Porro II housings.  170 pounds.   
Scaled up version of the 80 mm Porro II.
  20 x 120.  22.5 degree inclined eyepieces.  Erfle eyepiece, 60 degree field.   
Large Porro II prisms with exit face angled at 22.5 degrees, swiveling rhomboid
prisms to adjust IPD.  Performance excellent.
  20 x 120.  45 degree inclined eyepieces.  Erfle eyepiece, 60 degree field.   
45 degree Schmidt prism with swiveling rhomboid prism to adjust IPD.  Made by
Nikko.  Performance excellent.
  120 mm models weigh from 30 to 50 pounds without their mountings.
  18.8 x 150.  Porro II.  Objectives are doublets or Cooke triplets.   
Performance excellent.
  20 x 150.  60 degree field.  Porro II.  Objectives are doublets or Cooke
triplets.  Performance excellent.
  25 x 150.  60 degree field.  Porro II.  Objectives are doublets or Cooke
triplets.  Performance excellent.
  20 &amp; 30 x 150.  60 degree field.  Turret mounted eyepieces.  Porro II.   
Objectives are doublets or Cooke triplets.  Performance excellent.
  150 mm models weigh about 80 pounds.
  22.5 &amp; 30 x 180.  60 degree field.  Turret mounted eyepieces.  Porro II.   
Objectives are Cooke triplets, f 4.5.  Weighs about 130 pounds.
  33 x 200.  Folded optical system: from objective lens, through two 90 degree
prisms, through two 45 degree prisms, to eyepiece.  1400mm focal length, 787mm
physical dimension.  Erfle eyepiece, 60 degree field.  Cooke triplet
objectives.  Cast bronze body, weighs over 250 pounds without mounting.  Optics
are not coated.  Performance quite satisfactory.  Labeled (translation '20
cm. Telescope #2, Manufactured at the Japanese Naval Technical Centre, February
1932.'
  50 &amp; 83 x 250.  Turret mounted eyepieces.  Two made by Nikko in the early
1940s, used at the Russo-Japanese front for artillery spotting, one destroyed
in action, one returned to Japan during the war, now at the National Science
Museum in Tokyo, modified to 40 x 250.  Brass, weighs over 300 pounds without
mounting.
</P>
 楼主| 发表于 2004-4-21 03: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远镜基础知识::..
  

关于规格表示
如7x35表示该镜为7倍,物镜口径35mm。
[返回]
关于倍数
很多人总认为倍数越高越好,一些厂家也以虚假的高倍来吸引消费者,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数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用三角架观测的可以比手持观测的高些。若选购手持观测的双筒望远镜,7-10倍之间足够用,最好不要超过12倍,否则倍数越高,观测视场就越小、越暗,观测效果反而下降,尤其是高倍带来的抖动也大大增加,使观测景物无法稳定下来,世界各国如中国、美国、俄罗斯装备部队的望远镜也大多以6-10倍为主,这是因为一个清晰而稳定的成像是最重要的。
[返回]
关于口径
口径越大,观测视场、亮度就越大,有利于暗弱光线下的观测,但口径越大体积就越大,一般可根据需要在30-50mm之间选用。
[返回]
关于视场
视场越大,观测的范围就越宽广越敞亮越舒适,视场可以用千米处视界(可观测的宽度)或换算成角度来表示,一般来讲,口径越大,倍数越低,视场就越大,但更关健的还在于目镜组的设计,普通望远镜都采用小视场设计降低难度、成本,而正规军用望远镜一般都采用广角大视场设计。
[返回]
关于出瞳直径
通俗地讲就是影像通过望远镜后在目镜上形成的光斑大小,出瞳直径可以用下面公式得出:物镜口镜/倍率=出瞳直径。由此可以看出物镜越大、倍数越低,出瞳直径就越大。从理论上讲,出瞳直径越大,所观测到的景物就越明亮,有利于暗弱光线下的观测。因此在选购望远镜时应尽量选择出瞳直径大些的,那么是否越大越好呢?也不是,因为我们正常使用望远镜时大都在白天,这时人眼的瞳孔很小,只有2-3mm左右,这时如果使用出瞳直径大的如4mm以上的,则大部分有用光线并不被人眼吸收,反而浪费。人眼只有在黄昏或黑暗时瞳孔才能达到7mm左右。因此一般情况下使用选择出瞳直径不低于3mm的就可以了。出瞳直径又称为黄昏因数。
[返回]
关于镀膜
镜片镀膜的作用是为了养活反光,使透光率增加,提高观测亮度,镀膜的颜色需根据光学材料及设计要求而定,镀膜越淡、反光越小越好,但近年来各地市场上出现了反光很强、亮闪闪的各种红膜、绿膜望远镜,很吸引消费者,其实这种劣质镀膜反射损失了很多光线,使色彩偏冷变暗,清晰度下降,更有甚者有人竟将这种劣质红膜望远镜称为可暗光夜视“红外线夜视望远镜”来欺骗消费者,实际上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和微光夜视仪都是光电管成像,与望远镜原理完全不同,白天不能使用,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返回]
关于军用型
很多人认为带测距密位线的望远镜才是军用型,其实,军用望远镜的品种很多,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必须强度高、坚固耐用、光学性能好,以适应野外战场上各种恶劣环境的需要,有密位线的只是其中较常见的。由于测距型望远镜测量精度有限,而里面的密位线又多少影响一般政党使用,加之激光测距仪的出现,因此一些国家的军用望远镜中的部分品种已不再设置密位线而成为常规型。
[返回]
关于测距用密位线
军用测距型望远镜右目镜中都安有测距离用密位分划线,可以通过一公式计算得出与目标之间的大概距离,新一代测距型望远镜已采用新式的抛物曲线测距方式,可以不用计算直接读出距离。 &gt;&gt;抛物曲线测距图解
[返回]
倍数是如何定义的?
倍数是指单向放大物体的能力。
[返回]
物镜是24mm的白光瞄具视场该有多大?
视场和口径、倍数、目镜设计三者相关,单单标出口径是无法知道视场的。
  
[返回]



..::常见问题解答::..
  
[返回]
00.正规俄制望远镜的鉴别
近年来各地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采用塑料外壳、迷彩、灰黑白等颜色,采用普通镜片、棱镜,镀有红膜、绿膜、黄膜,小视场设计,有的还安装小指北针、座标线,镜身上印有俄文、俄共党徽、大炮、红星等,标着几十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号称可以看几十几百公里的所谓的"俄罗斯望远镜",其实是国内一些厂家的仿制品,价格仅一二百元,质量很差,其真实倍数只有3-6倍左右。真正的俄制望远镜一般只在边贸地区可以见到,过货量也不多。俄制军用望远镜的特点是均为军工厂出口,全金属结构,坚固耐用,镜身上刻有编号,全部采用优质复合全消色差光学镜片,高品质淡兰、淡紫、淡黄增透镀膜,K4型高级棱镜材料,广角大视场设计,倍数真实,高晰度光学素质优异,充分体现了原苏联高超的光学水平,给每个使用过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用收藏价值均很高。   
[返回]
01.望远镜拉近景物能力有多少?
可以用简单公式得出:与景物之间距离/倍率=拉近物体能力。例如用一架8倍的望远镜观测1000米处目标,实际从望远镜中所看到的物体大小相当于人眼直接看125米远的同一景物效果。当然由于空气中灰尘、烟雾、空气抖动等影响,清晰度要比人眼直接看125米远的景物效果稍差些。
[返回]

02.望远镜可以看到什么?
这主要和望远镜的性能、天气状况、目标大小、目标与背景反差等有关,因此简单的称其望远镜可以看多远是不准确的,据笔者测试:用俄产8x30军用级双筒望远镜在天气睛好时可以看清百米处人脸上的汗珠、几百米处人的面目、几十公里处行驶的车辆,在夜间还可以看到月球上密密麻麻的环形山、木星的卫星、星团星云等,对天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实际上,一架优良的望远镜带给您的乐趣和用途往往会超出您的想象。
[返回]
03.俄产望远镜中有淡蓝、淡紫、淡黄等镀膜,是否可以选择颜色?
真正光学器材的镀膜是根据所用光学材料和设计要求来采用所需镀膜的,其目的都是尽可能地射,增加透光量。由于规格不同,材料不同,每种望远镜所采用的镀膜颜色也会不同,所以并不是说可以随便选择镀膜颜色,也不是哪一种颜色更好。当然,一些仿制品、低档货为吸引消费者可以有各种鲜艳的镀膜供选择,但这类好看的镀膜已失去了镀膜的真正意义。
[返回]
04.口径大的是否就一定亮度高?
我们习惯上所说的亮度,在光学行业称为出瞳直径,出瞳直径=物镜口径÷倍率,例如8x30型的出瞳直径为3.75毫米,20x50型的为2.5毫米。可以看出,出瞳直径是由物镜口径和倍率两个方面决定的,8x30的反而比20x50的大些。由于我们大都在白天使用望远镜,这时人眼瞳孔只有2-3毫米,若使用出瞳直径大的望远镜,光量并不能全部进入人眼,反而浪费,只有在环境光线很暗的情况下,人眼瞳孔放大到5-7毫米时,这时才可以全部接收大出瞳直径望远镜的全部光线(出瞳直径又称黄昏因数,意指黄昏时的观测能力),不过这种光线下使用望远镜的机会较少,所以说并不是出瞳直径越大越好,一般3-5毫米的比较合适。   
[返回]
05.口径大的是否观测视场就一定更大?
不是,除了口径外,目镜组的设计同样影响视场大小。
[返回]
06.我在您部购的望远镜光学性能确实很高,也很坚固,但外观样式为何较传统?
俄罗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之军工厂只重性能和实用性而不重外观,所产望远镜外观大都为传统样式,也不太精细,但性能确实非常好,其实我国的军用望远镜也是这样,当然俄产特制极品型外观工艺则很漂亮。
[返回]
07.必须是测距型才是军用的吗?
其实并没有严格的条文规定什么望远镜才是军用型,但由于战场环境恶劣,首先要求望远镜必须结构牢固、适应性强、光学素质好,测距型只是其中数量较大的一种,里面的密位线只能概略地估测距离,精度有限,对于正常观测和日常使用反而有些碍事。常规型则去掉了密位线,并改成了使用方便的中心主调焦方式,使观测更舒适、方便。笔者收藏有一架著名的东德耶那·蔡司8x30常规型,非常好。我国最新的95式望远镜中也有了常规型。简单地说:如果主要以收藏为主,兼顾使用,可选测距型,反之如果以使用为主,兼顾收藏,还是选常规型更好些。另外,密位线也不是什么高难技术,很多假冒俄望远镜中也有密位线。
[返回]
08.特测型是怎么回事?
传统的测距型都是采用"+"字密位线,测量时需要按一公式经过计算才能得出距离,而特测型采用新式的抛物曲线,上面有很多数据点,可以直接"量"出距离,非常简单。测距型和特测型具体使用可见我部编写的详细中文说明书。另外,我国最新的95式测距型也采用了类似的测距方式。
[返回]
09.高倍不好为何还有高倍型?
双筒望远镜一般将6倍以下称为低倍,6-10倍称为中倍,10倍以上称为高倍。高倍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大地放大拉近目标,但对稳定性要求也越高,一般用于固定观测,因此在装备数量上还是以中倍率最多,同时中倍率望远镜在总体光学性能上要优于高倍型。
[返回]
10.极品型优点是什么?
外形漂亮、观测视场更为宽广是其最大优点,其它方面则与其它规格。
[返回]
11.全天候型是否更好?
全天侯型是种高密封望远镜,密封性高和结构坚固是其优点,但其它方面与其它品种相同,而且更大更重些,价格也高些,因此不建议选用。
[返回]
12.我左右眼近视度数不一样,且有散光,中心调焦是否不利于观测?   
如果300度以内的近视,可以不戴眼镜直接观测,但是如果超过300度,尤其是散光,则必须戴着眼镜或对望远镜略加改动后才能正常观测,如果只想戴着眼镜观测,则应选择出瞳距离长的或目镜罩为胶皮的(胶皮可以翻过去或摘下来以便眼镜贴近目镜)。因此说您这种情况最好还是选10*40特测左右调焦型、7*35测距型、10*50测距型、12*50测距型、四种特制极品型、全天候型等。
[返回]
13.贵部对所售望远镜可否保修?
行内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光学器材售出后商家会以各种理由拒保,这其中原因很我。但我部考虑到读者的实际情况,如确为质量在收货后三天内更换,一年内保修,并长期包修。这不仅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我部所售望远镜质量的信心。
[返回]
14.优惠券怎样使用?
贴在汇款单附言上即可。不要用信邮来,更不要在信内夹带现金。
[返回]
15.多长时间可以收到货?
一般地区从汇款到收到货约二三十天左右,如有路途、货源、业务量及其它复杂原因的可能会稍长些。另外也请读者汇款时字迹要工整、详细,以免误事,如有联系电话也请写上。
[返回]
16.贵部是否经营刀具?
我部不经销刀具及其它法律禁止销售的东西。
[返回]
17.赠品中的军用防霉片和干燥剂可否单独销售?
不可以,因货少只赠送给购货读者。
[返回]
18.你们经销的"俄军军用级望远镜"是真正的军用品,还是类似我国的军转民产品?
我部所售的俄产望远镜主要由:
1.正规军用型;
2.原先装备过部队,但目前可以对民间供应型;
3.在原军用型的基础上稍有改动而对外供应型。
因此,我部统称为"军用级"。
一般来讲,它们三者的差别是很小的,尤其是光学成像都非常好,而且有些我们所说的"军转民"使用上更方便些。
[返回]
19.俄罗斯军表的仿制品和真品之间如何区分?
现在我国市场上的一、二百元的所谓"俄罗斯军表"大多为假的,上面印了一些飞机、坦克等。真正的俄罗斯军表已极少见到,价格应在伍百元以上,份量很重。
[返回]
20.各种测距型望远镜的测量精度大致有多少?
各种测距型望远镜的测距精度和测量距离主要由下面几个因素决定:
1、目标大小(大目标的精度和距离也更精确和远一些)
2、已知目标尺寸的准确程度(越准确精度越高)
3、望远镜的稳定性(只有稳定的观测才能量出目标所占的格数)
4、使用者的经验(有经验的操作者可以迅速估算出目标的具体尺寸和更稳定的观测测量)
5、还和测量距离有关(同一个目标的情况下,距离越远精度越低)
6、和天气有关(例如:灰尘、烟雾、雨雪、空气抖动、明亮度等)
以本人的经验,在已知目标尺寸较准确的情况下,测量精度可达90%以上。而测量距离也不仅限于地面,例如:已知月球的直径3477公里,可以测出你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38万公里。
[返回]
21.俄罗斯军用望远镜是否带有牛皮包?
前苏联所有的军用望远镜都是配牛皮背包的,但现在的俄罗斯已基本不采用牛皮背包,可能是从成本和方便上考虑。
[返回]
22.能否进到前苏军Б8望远镜?
前苏联的军用望远镜现在已很难搞到,尤其是品相、性能俱佳的。如果不考虑品相和性能,只为了收藏,倒可以搞。
[返回]
23.如何鉴别双筒望远镜是俄制军品,还是俄制民品?
军品和民品在结构、光学性能、材质等各方面都是有区别的,最好的鉴别方法就是对比一下。
[返回]
24.每只俄罗斯镜头的包装中好像有几只滤镜、皮盒之类的东东,你处所报的价格中都包含什么?
俄产器材不同于国产、日产器材,器材的配置随批号变化很大,去年可能是这种配置,明年可能是另外一种配置。另外如皮盒、滤镜之类的配置只有部分镜头有,但请放心,我部从不扣发应有的配件,如想了解某种器材的配置可直接来电话询问。   
[返回]
25.我对费得5和泽尼特122相机比较感兴趣,能否帮我比较一下它们得优缺点?
费得5和泽尼特122相机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相机,前者属于平视相机,后者属于单反相机,如果从使用角度来讲,当然是单反相机更好,无论是灵活方便性,还是成像质量更高一些,但价格也相对贵一些。而费得5相机的收藏价值更高一些,而且价格也很低。当然并不是说平视相机全都比单反相机差,象著名的莱卡M系列就完全可与单反相机相比。
[返回]
26.为什么在光线稍微强一点的地方我就看不到分化线了,还有用无水乙醇能不能代替甲醇呀?
所有军用测距型望远镜的分划板都是安装在目镜远距离焦点处,也就是说,只有观测四、五十米以外时,分划板上的密位线才最清晰,因为太近的距离没有必要进行测距了,您说的情况估计是在近距离观测时出现的,这时候密位线很虚,很容易被外界光线淹没。您可以试一下远距离观测时密位线就十分清晰,当然,如果观测的景物反光十分强,如逆光下的水面、逆光观测太阳下的景物等,由于光线过强,也会干扰密位线的清晰度。如果有分析级无水乙醇也可以直接当镜头水用,注意要用量要少,不要渗进镜片内部。
 楼主| 发表于 2004-4-21 03: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军用望远镜简介
我国军用望远镜发展较晚,解放前虽然也研制出了6x30中正式军用双筒望远镜,但由于水平、品种所限,主要还是从德国、美国等国家进口,以6x30和7x50型为主。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尚无军用望远镜批量生产能力,便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光学技术领先的民主德国、苏联、捷克进口了大量的军用望远镜装备部队,其中主要以民德的耶那·蔡司6x30、8x30和苏联的Б6(6x30)、Б8(8x30)几种中倍率型为主,此外还有少量耶那·蔡司7x50、10x50、15x50大口径型。这些望远镜都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有些至今还能使用,但大多数由于保管不善、使用频繁,镜片镀膜已擦花、长霉,使用价值不高了,不过由于保存下来并流入民间市场的数量很少,加之其出身名门,因此收藏价值很高,一架耶那·蔡司6x30、8x30型品相一般的交易价也在七八百元,口径50mm的更高达千元以上。

经过努力,我国于六十年代定型生产了六二式8x30型、8x30观红型、六三式15x50型军用望远镜,这三种望远镜均按照当时民德和苏联的同类望远镜结构及样式制造,广角大视场,光学性能及坚固性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至今仍是我国军队的主要装备。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望远镜均参考民德的15x50型上设计的干燥仓而也设计了这一部件,尽管这一部件实用价值不大,确说明了我国光学工业当时奋而向上的精神。六二式8x30观红型是在六二式8x30型的基础上按苏联的8x30观红型而设计的,主要是增加了一感光屏,该感光屏可以发现对方是否使用了红外线夜视仪,其产量较少,主要配发侦察兵用。这一观红功能今天来看已过时,但收藏价值极高。另外我国大部分的军用望远镜都不配镜头盖。

六二式望远镜流入民间的也很少,同时由于其大都能使用,光学性能好,因此无论是使用还是收藏意义均不错。其品相一般的交易价在500-700元左右。笔者认为:无论是实用性,还是总体光学性能,六二式8x30望远镜都是我国研制的最成功的望远镜。

我国当时还为边防了望所配备了极少量的大型双筒望远镜,主要是民德的耶那·蔡司25-40x80、20-31-50x80型,后来我国也仿其生产了几种大型双筒望远镜,其中以98厂的25-40x100型最好。

选购二手军用望远镜最重要的是镜片及其他光学部件要尽可能好些,如要使用则要看光学部件是否长霉、长霉严重程度、成像是否重影。至于外观由于年代较早,成色大都较旧,这倒没有太大关系。

我国后又研制过几种军用望远镜,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形成量。我国目前研制的最新型军用双筒望远镜是九五式7倍系列,仍旧彩全金属结构硫化镉饰皮,主要是外观及工艺上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彩了新的光学材料,镜片采用了MC镀膜,经试用其亮度及色彩还原非常好、成像锐度高,较以往我国的军用望远镜成像严重偏黄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善,但观测视场没有六二式大,只相当于中上水平。九五式望远镜最大改进还是采用了高密封技术,具有良好的防尘防水性能,再者其配有一只非常漂亮的牛皮背包。九五式望远镜在测距方式上首次采用了新的测距曲线,可以直接读出距离。据研制部门称各方面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楼主| 发表于 2004-4-21 03: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研究高倍望远镜的指标和产地等资料,结合平时的使用经验,你会注意到俄罗斯高倍镜的设计思想同他们对望远镜的总体思路一样区别于西方,尽管公认成像不错,却不是以取得终极像质为目标,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实用的分辨率和机动性上,形成了俄制高倍镜的特色。俄制高倍镜的口径、出瞳直径等通常小于同倍率西方望远镜。但相对于同体积西方望远镜,俄制高倍镜较大的倍率往往使其拥有高得多观察效能。

   经济实用是俄国产品的设计观点,不仅在军事上,在日常使用中也有重要的意义。大口径、大出瞳的高倍镜固然拥有较好的像质和亮度,但巨大的体积和重量使其只适合固定的观察。不考虑居住环境的限制,住宅周围可看的景物也是有限的,户外有更开阔的天空和更多的风景。但是人背肩扛70口径以上的大镜在艳阳天的市区旅行都不大现实,何况远足?即使车载也不方便,大型望远镜不能手持观察,必须寻找合适的地点架设三角架。不仅麻烦费时,架设后的高度通常又较低,在镜前川流的人群会大大破坏你观察的兴致。但便携的中口径高倍镜因其机动的优势可伴你畅游各地,在任何地点都能让你及时捕捉精彩时刻。如果DIY一个接口,和相机三角架配合,可以在需要稳定观察时给你精彩的视觉享受。

   本文从实际需要、倍率和口径的选择、观察效果、高倍镜的地位和常见规格等方面介绍了俄罗斯高倍双筒望远镜规格的设计依据和特点。

   1、实际需要

   高倍望远镜的存在是由需要决定的,实际应用中许多场合要求高倍镜。,比如班用机枪有效射程和狙击手使用普通自动步枪能达到的最远距离为600m,辨认此距离上的人至少需要使用12倍望远镜。狙击步枪有效射程一般在800m左右。而为了保证视场、出瞳径、出瞳距和体积重量指标,枪瞄通常只有6-8倍,为了发现和确认800m距离上的重要单个有生目标必须使用15或16倍的望远镜才能提供足够的分辨率。在更远距离上,一般压制射击集群目标,辨认单个人的重要性已经大大下降了。一般不再装备更大倍率的手持双筒望远镜。

   2、观察稳定性

   一般认为20倍以下的望远镜都可以手持观察,但在手持20倍望远镜观察时晃动是无法避免的。通常认为12倍是长时间稳定手持观察的上限。使用高倍双筒望远镜时要尽量依托观察。但是除了倍率,体积重量对稳定观察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比如9x63,10x60,10x70在没有良好支撑的前提下要稳定观察几乎是不可能的。高倍双筒望远镜的倍率常在12-20倍之间,以12、15、16和20倍最常见,但手持观察以16倍以下的效果最好。

   3、昼间观察亮度和舒适性

   日间瞳孔的直径约在2-3mm之间。使用的望远镜出瞳直径不宜小于3mm或亮度系数不小于10(出瞳径3.33mm),否则观察亮度会不如肉眼。在必要的情况下,出瞳直径可选则下限2.5mm,但是如果出瞳直径只比瞳孔直径大半毫米,不仅视野昏暗还会使瞳孔难于正对出瞳光束而使观察困难。出瞳径的限制决定了高倍望远镜的口径下限。

  4、可携性

  高倍双筒望远镜不是固定的观景镜,必须随使用者在复杂的地形、恶劣的环境下行进。而且因为条件限制往往只能手持观察,所以口径不能太大,常选手持镜的上限50mm,对于15x50和16x50规格而言,出瞳分别为3.33和3.125能同时满足倍率和出瞳的需要。如果主要用于日间观察,出瞳径取3.33,12倍望远镜的最小口径为40mm。因为30—40mm口径是最适合手持观察的,所以40mm口径望远镜在可携性占有很大的优势。采用50mm口径的12倍镜具有更好的像质和亮度,能更好的适应昏暗的观察条件。60mm属于过渡口径,此口径的望远镜以架设观察为主,但也可手持作短时的概略观察。可携性决定了手持双筒高倍镜口径的上限。


   5、夜间观察能力

   夜间观察时,高规格的15x50或16x50分别有27和28的黄昏系数,接近8x30望远镜黄昏系数15的两倍;而且50mm口径的集光系数是50,而30mm口径的集光系数只有18,在昏暗的环境中能收集到比后者多近3倍的光线。所以在黄昏和黎明,只要依托得当能看到比8x30甚至7x50(黄昏系数18)多得多的细节。根据使用者年龄,只有使用10x70或12x60才能达到相似观察能力,但遗憾的是以上两种规格都因过于庞大、沉重(特别是70mm望远镜)而缺乏机动性。规格最小的12x40黄昏系数为22,比8x30大50%,接近10x50望远镜的水平;该规格出瞳3.33,亮度系数10,但40mm口径的集光系数为32,比8x30约强两倍。实际观察时亮度相当于8x30,能圆满地完成多数观察任务。采用50mm口径的12x50的出瞳达4.17,亮度系数17.4,属于高光力望远镜;24.5的黄昏系数和50的集光系数使它在不良照度下观察时有更大的优势,达到10x60的水平。12x45的观察能力介于12x40和12x50之间。在白天使用时,高倍镜因其高分辨而占尽优势。

   6、高倍镜的地位

   高倍、小出瞳望远镜是在野外必需看清远距离目标的要求下产生的一种同时满足白昼和昏暗观察条件的,可以随身携带、手持观察的简单实用的光学仪器。为了适应远距离观察的需要,它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牺牲了像质、观察舒适性和稳定性,在观察视场、体积和重量上常不如中倍镜。在实际使用中,最好依托观察。15倍以上高倍镜常和中倍镜搭配使用,常用7、8倍的望远镜搜索和发现目标,用高倍镜观察细节。虽然使用频率不如中倍镜高,但却是必不可少的观察工具。包括德国、俄罗斯、中国等在内的许多国家把15x50、12x40、12x42等规格高倍双筒望远镜作为制式装备列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倍双筒镜不可替代的地位。

   7、常见的高倍规格

   俄罗斯高倍镜以12x40,12x45,12x50,15x50,16x50,20x50,20x60等几种规格比较常见,除采用过渡口径的20x60外主要供手持。均研制于前苏联时期,以前主要供应军事单位。但20x50mm口径时只有2.5mm的出瞳,像质、亮度和舒适性都较差,所以手持观察以16倍以下的效果最好。俄罗斯高倍望远镜口径多为40-50mm的中口径。

   12x50在像质和亮度上有优势。缺点是大而重。这一缺点在Berkut的10x50上表现已经比较突出了。12x50比10x50还长,还重。

   12x40在总体设计时着重考虑了望远镜的便携性,在保证像质的前提下精心选择了入瞳口径和出瞳直径,为了使外观紧凑还采用了较短的物镜和目镜焦距。事实上这种规格也得到了使用者的认同。

   12x45是在8x30基础上修改而成。各项参数都介于以上二者之间,体形适中,能适应日常的大多数用途。

   15x50规格在倍率、亮度、像质、抖动和可携性上能取得较好平衡,被公认为高倍双筒望远镜的最理想规格之一。一些人甚至认为真正的高倍镜是从15倍开始的,因为12倍的各方面都同10倍太接近,还不能完全体现高倍的优势。16x50可以被看作是15x50的倍率略大但综合指标略差的姊妹镜。
发表于 2004-4-25 19: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BUSH先生抬爱!</P><>近日本人在北京淘换来一架苏联BAIGISH10*40望远镜。</P><>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苏联的望远镜确实牛。除了看东西有些发黄以外。</P>
发表于 2004-4-25 19: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以前就有个苏产军用望远镜,还有密标仪~我用不来就是了~但是现在居然被偷了~555555555
发表于 2004-4-25 20: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字密位线还是抛物线形密位线?
发表于 2004-4-27 13: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是十字密位线
发表于 2004-4-27 14: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是抛物线密位线,也就是说,,不用计算就可以读出观测的距离;十字或倒丁字的密位线必须经过公式计算才能读数。
发表于 2004-4-29 20: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6 06: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