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908|回复: 5

[舰船] 【模型网评测】MENG 1:700英国皇家海军罗德尼号战列舰(开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10 03: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装备介绍
BaPkTdf.jpg
HMS_Nelson_(1931)_profile_drawing.png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定而夭折。1922年英国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纳尔逊级采用平甲板船型,不再是以往英国战舰常用的艏楼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准,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装甲最厚的战舰。受条约规定35000吨的限制,纳尔逊级采用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全部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集中配置在舰体后部这种非常规的布局,目的是将有限的重装甲防护区最大限度集中在重点部位,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主炮存在后方死角的缺陷,且密集排列的主炮一旦下方弹药库失火,连锁反应也令人担忧。受条约规定排水量的限制,决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动力性能,航速较慢(比较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

bfe4b68f8c5494ee72fcff8a2df5e0fe98257e05.jpg
纳尔逊级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全炮塔化的双联装6英寸口径高平两用副炮。但其高速轻弹在实战中被证明效率低下,其使用的Mark I 16寸炮弹在远距存速急剧下降导致炮弹贯穿力不足,远距离贯穿深度只相当于旧式的Mark I 15英寸舰炮和新式的Mark VII14英寸舰炮,更无法和同期的美国Mark I16英寸舰炮、日本三年式410毫米舰炮相比。并且该舰23节的最大速度在二战中不合适伴随高速部队如航母编队等行动,适航性、稳定性也不理想。因而在英国海军中地位不高,甚至低于一战前动工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同级舰:纳尔逊号(Nelson)、罗德尼号(Rodney)。


clip_image014.jpg

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1927年完工。纳尔逊级战列舰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等7艘拥有最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人士称为“七巨头”(Big Seven)。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除罗德尼号参加了围歼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海战外,该级舰大多是执行护航和为登陆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1944年纳尔逊号参加了诺曼底战役。1945年纳尔逊号开赴印度洋参加针对日本的作战行动,纳尔逊号见证了日军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的受降行动。战后,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先后退役拆解。图片收集于网络,感谢海国图志:http://haiguotuzhi.com/10681.html

1.jpg

2.jpg

5.jpg

7.jpg

8.jpg

(以上内容摘自维基百科,套件中另附有详细介绍)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04: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B

开盒评测
PS-001-8.jpg

本次评测的是由MENG新推出的1:700英国皇家海军纳尔逊级战列舰罗德尼号模型,这款套件的特色是免胶,分色设计,极大地简化了拼装过程,方便了初学者和非舰船党的制作。这款模型不是面向对船党开发,所以简化结构和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会有一定的妥协。
DSC_9994.JPG
正面
DSC_0009.JPG

DSC_0011.JPG
侧面,带有AK漆编号
DSC_0013.JPG

DSC_0016.jpg
船底分件
DSC_0017.JPG
各船底分件对比
DSC_0020.jpg
卡隼细节
DSC_0022.JPG
船底
DSC_0023.JPG
船尾
DSC_0027.JPG
船艏
DSC_0029.JPG
侧舷
DSC_0033.JPG

DSC_0038.JPG
两层甲板
DSC_0042.JPG
甲板细节
DSC_0044.JPG
假组对比
DSC_0047.JPG
舰艇中部
DSC_0050.JPG
船尾部分
DSC_0055.JPG
塑料套件,共10版
DSC_0059.JPG
A板件正面
DSC_0058.JPG
A板件反面
DSC_0061.JPG
小艇细节
DSC_0065.JPG
大面积飞边,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DSC_0069.JPG
D板件正面
DSC_0071.JPG
D板件反面
DSC_0073.JPG
甲板细节
DSC_0075.JPG
上层建筑侧面
DSC_0078.JPG
C板件正面
DSC_0080.JPG
C板件反面
DSC_0085.JPG
和号手板件进行对比
DSC_0091.JPG
镂空主炮管赞一个
DSC_0097.JPG
B板件正面
DSC_0100.JPG
B板件反面
DSC_0104.JPG
桅杆,尾轴和螺旋桨等部件
DSC_0107.JPG
底座,龙骨墩式底座很不错
DSC_0110_.jpg
贴纸,不是水贴
DSC_0113.JPG
说明书,全部印刷在一张纸上
DSC_0117.JPG

DSC_0119.JPG

DSC_0123.JPG

DSC_0124.JPG

DSC_0128.JPG

DSC_0132.JPG
图纸最后有板件对照图
DSC_0134.JPG
除此之外还有一份关于罗德尼历史的介绍
DSC_0136.JPG

DSC_0138.JPG

DSC_0141.JPG
涂装说明
DSC_0145.JPG
全家福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19: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手绘舰船No4 于 2016-10-10 19:13 编辑

开盒简评
作为MENG和战舰少女R联动的作品,MENG似乎希望能有更多的游戏玩家能够加入模型制作这个圈子里来:套件采用分色技术,使得素组作品也具有相当的完成度;与此同时,减少套件中的零件数,降低制作难度,将水贴更换为更简单的背胶贴纸。这些设计对新手玩家和非船党却又想简单体验做船乐趣的模型玩家来说更加友好。不过同时兴起的鹰翔700比例模型套件相比,MENG的这三种做法与其截然相反,从侧面表现出MENG的700新品对于传统船党来说并不好接受,加上价格偏高,需要斟酌考虑后再做选择。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03: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手绘舰船No4 于 2016-12-19 03:30 编辑

制作过程

meng的这两款700比例舰船模型都走的是分色免胶路线,在制作难度上和普通700比例舰船相比大大降低,只需笔刀,斜口钳和一把镊子即可。笔者整个制作过程只花费了1个多小时,对于新手来说很友好,对于不想上色的玩家也很照顾,算是体会了次“愉快模型”的感觉。
DSC_1025_看图王.JPG

DSC_1030_看图王.JPG

DSC_1031_看图王.JPG

DSC_1034_看图王.JPG

DSC_1037_看图王.JPG

DSC_1039_看图王.JPG

DSC_1042_看图王.JPG

DSC_1045_看图王.jpg

DSC_1046_看图王.JPG

DSC_1062_看图王.JPG

DSC_1059_看图王.JPG

DSC_1057_看图王.JPG

DSC_1053_看图王.JPG
DSC_1055_看图王.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9 03: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手绘舰船No4 于 2016-12-19 03:48 编辑

制作总结 DSC_1061_看图王.JPG
这款700比例纳尔逊从制做到完成没有超过2个小时,细节不多但是在素组模型中也算中上水平,而其免胶设计也给了它另一层面的额外加分。一直在做普通的700比例舰船,所以第一次拿到以免胶为卖点的模型自然会下意识的从平时思考的角度上做出评价,实际上回头想想也觉得这种评价不甚公允。免胶最大的优势就是降低门槛,制作700比例舰船给人带来的无尽疲劳感和巨大的时间投入是使得很多人对此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降低制作难度,无疑是最好的一种手段。富士美最近接连推出的免胶分色700比例IJN船模和这款700比例模型的推出体现了模型厂商的一种尝试,成功与否还不能过早下结论,但是简单的制作过程的确给人带来愉快的感觉,享受制作模型的乐趣,或许是这款模型所能带给所有玩家的享受吧。

发表于 2016-12-21 15: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值得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23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