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728|回复: 23

[陆军装备] 【模型测评】TAKOM 三花 2081 1/35 中国PLA59式中型坦克战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 15: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6-6-4 08:02 编辑

感谢TAKOM提供评测品,本文由www.moxing.net(模型网)独家刊发,欲转载请注明出处及链接)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生效后,1955年11月,中国曾从苏联获得T-54及其改进型T-54A中型坦克的样车,并决定选择T-54A进行仿制。苏联在1956年同意援助中国T-54A坦克的全套图纸和生产工艺,于1956年4月在苏联工程师的帮助下动工建设中国国内第一家坦克制造厂——617厂[1]。1958年底第一辆用苏联提供的配件生产的T-54A坦克下线。至1959年,617厂已经开始生产完全独立制造的T-54A。1959年10月1日,首批国产的32辆T-54A参加了建国十周年大阅兵。1959年底,该型坦克正式被命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坦克。

2D29FB35E8514F8D7ED921677398989B.jpg

60年代初,新型装甲钢的研制与应用为大批量生产59式中型坦克创造了条件。 70年代,根据部队的反映及坦克技术的发展,逐步开展对5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

59式坦克家族庞大,改进、改装到衍生型号69、79也有庞大的家族,都属于二战后第一代坦克。55年11月采购T54中型坦克一小批,还购买过1辆T55样车。

59式中型坦克使用62式红外驾驶仪,447厂生产59式100毫米线膛坦克炮,一挺59式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59式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59式7.62毫米航向机枪,616厂520马力12150L1型柴油机。后期可配挂胶履带。

586CAA0B8BE269EB388F5E3494CB9D75.jpg

1960年后,苏联和阿尔巴尼亚镍铬断绝,生产几乎停止。63年试制成功国产稀土601铸造装甲钢,车体603轧制厚装甲钢,开始大批生产。

1971年装备59坦克2300多辆,三分之一的坦克团只有40至50辆坦克,全军缺编坦克1280辆。85年59坦克占当时坦克总数的一半以上。从1963年3月开始,59式坦克及其改进型开始生产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总共有超过10000坦克被制造并交付到解放军和国外用户手中。至少6000辆59式坦克包括改型今天仍然在解放军中服役,而且这些坦克很有可能还要继续服役到下一个十年

59坦克长期是一种“标准坦克”,多厂计划生产过。生产初期就有改进、改型打算,直到80年代外销良好的情况下,才出现眼花缭乱的改进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适应性改进、改装,主炮不变;第二种情况是换用105毫米线膛炮。90年代出现增强装甲的改进,换用105、120、125主炮的改进等,发动机、附件等随之改进。

59 120火炮.png

第二个59坦克生产厂家是洛阳的第一拖拉机厂,72年9月确定生产59坦克,74年首台,81年通过鉴定。到81年底共生产25辆,截止85年生产499辆后停产。

第三个生产59坦克的是541坦克基地,617厂内迁山西建立完整的第二套坦克生产体系。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120亿建设17个厂。最初计划生产122型坦克,72年调整生产59坦克。541工程于1988年完工,没有生产坦克的记录,于1988年转交中信集团生产机电产品。

59式坦克在诞生的年月,其水平与当时服役的如美国M48、日本61式等坦克比较,在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方面还是比较先进的。从防护和机动性方面分析,也优于英国的逊邱伦坦克。


B0FF972FAC944F73BE84E41B3F8FAF2E.jpg

80年代,59式中型坦克批量生产已经停止,但作为59式坦克的改进和现代化工作仍在继续。



[url=http://baike.so.com/doc/5439348-5677670.html#]结构特点[/ur
































































































一、总体布置

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前方左侧,



车体中段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发动机横向布置。

炮塔为铸造件,车内有4名乘员,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便于向前观察;车长位于火炮的左后侧,炮长位置在车长位置的前下方;装填手位置在火炮右侧。

车内携带炮弹34发,右前方炮弹架内有炮弹20发,左侧甲板固定有2发,右侧甲板固定有4发,炮塔右壁固定有2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另有1发弹存放在炮尾下方战斗舱的底板上。安全门设在驾驶员座椅后方。

二、武器系统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100mm线膛炮,身管长5350mm,身管前端有抽气装置,反后坐装置的驻退机和复进机并列布置在火炮上方,火炮可以发射钝头穿甲弹和榴弹,最大射速为7发/min。

辅助武器有1挺安装在炮塔顶部的12.7mm高射机枪,1挺同轴安装在火炮右侧的7.62mm并列机枪和1挺安装在驾驶员右前方的7.62mm前机枪。

该坦克装有1959年式100mm坦克炮炮长瞄准镜。在车长指挥塔门周围装有4个观察镜;在指挥塔前部装有1个车长指挥观察镜。在炮塔右侧装填手门前装有1具供装填手观察用的潜望镜,在炮塔左侧前边装有1具供炮长观察用的潜望镜,这2个潜望镜可以在垂直面上俯仰,也可在水平面上转动。

该坦克装有高低向单向火炮稳定器和水平向电驱动装置,高低向稳定精度为±1密位,稳定瞄准许角度范围为-3.5°~+16°。车长通过目标指示器超越调炮时水平最大瞄准速度为10°/s,炮长通过操纵台操纵时水平瞄准速度为0.05~10°/s,高低瞄准速度为0.05~4.5°/s。

三、推进系统

该坦克采用V型12缸水冷柴油机,标定功率382kW(520马力),标定转速2000r/min,最大扭矩2256±98N·m(230±10kgf·m),最大扭矩时转速为1200~1300r/min,最低稳定转速不大于500r/min。平均燃油消耗率不大于238g/kW·h(175g/马力·h);平均机油消耗率不大于10.9g/kW·h(8g/马力·h)。冷却系和润滑系采用管片式水散热器和机油散热器。

该坦克采用固定轴式变速箱,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并采用多片干式离合器、二级行星式转向机和单对外啮合直齿轮侧减速器。

行动装置采用扭杆悬挂,每侧有5个钢制负重轮,在左、右侧第一和第五负重轮位置上各装1个液压减振器。采用单销式金属履带板,每侧91块。

四、防护系统

该坦克采用均质钢装甲,车本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炮塔为铸造件。车内装有半自动灭火装置及手提灭火器2个。车后装有电点火烟幕筒2个。

59演戏.jpg

59式中型坦克 - 型号演变和变型车 在该坦克的基础上先后发展了59-1式、59-2式和59-2A式中型坦克以及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


折叠


折叠性能数据

折叠型号演

59-1式中型坦克

1979年进行了改进设计,在59式中型坦克上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火控系统、转向液压助力系统、热电偶传感器的自动灭火装置、车体屏蔽裙板、伪装天线、机油失压报警装置和便于开启的安全门等。经过改进的该坦克在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能力、机动性、降低乘员疲劳程度、使用方便性等方面较59式中型坦克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后来老产品的改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已装备中国部队。

随着技术的发展,59式和59-1式中型坦克所安装的100mm线膛炮可发射钨头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钨头穿甲弹初速为1435m/s,穿甲威力有很大提高。

59-2式中型坦克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针对59式中型坦克在作战中暴露出来的火控系统落后、防护能力弱等缺陷,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国决定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第一轮改进。1979年,开始进行改进设计,产品代号为WZ120A。改进方案被批准后,随即投入了试制和改进后的战术技术性能试验。1984年,59式改进型中型坦克通过了定型试验并正式定型,命名为“59-1式中型坦克”。59-1式中型坦克,是我国自行生产59式中型坦克以来,第一次比较集中的改进,标志着我国主战坦克走上了研改结合的道路,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火炮首发命中率、防护性和机动性比59式坦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并为老式装甲装备的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从其结构上看,59-1式中型坦克在59式中型坦克基础上进行了19项改进,改进后的59-1式中型坦克的最大特色,是贯彻了“人文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一是为59式中型坦克火炮增装了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和73式激光测距机。这就大大提高了火炮的首发命中率,并缩短了瞄准时间,结束了原59式中型坦克没有火控系统,“判距靠炮长的眼睛、射击靠射手经验”的历史。

二是增装了并列机枪弹和高射机枪弹压弹机。原59坦克的并列机枪弹要靠乘员人工压装,费时、费力不说,时间长了弄得手生疼。改进后,机枪弹可以半机械化压装了,大大提高了效率,省时、省力。

三是在车外增装了红外大灯。坦克驾驶员都怕夜间用夜视仪驾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59坦克的夜视仪看不清而且失真。改进后的59-1坦克,在车外左侧翼板前部增装了1个80瓦的6610型红外大灯,提高了红外照度,这就改善了驾驶员使用夜视仪观察的效果。

四是增装了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过去驾驶员在行驶中拉操纵杆着实是不容易,需要几十斤的拉力,一开几个小时,谁也受不了。改进后的坦克增装了转向操纵系统液压助力装置,驾驶员操作起来明显轻便灵活。

五是增装防滑履刺。过去坦克在雪地或冰上行驶前,为防滑需要乘员把履带拆开,然后隔几块履带反装一块(履带刺朝下),最后再把履带结合起来。当过坦克兵的都知道,调履带可是件苦差事,四个乘员忙乎一二个小时,累得是满头大汗,寒冬腊月这滋味就更不好受了,改进后的59-1坦克,在左侧翼板上排气管后方加装了1个储存箱,可以存放防滑履刺,在需要时直接将防滑履刺加装到履带上即可,给三北地区及高寒高原地区的坦克兵们带来了“福音”。

六是在非指挥坦克上增装一根伪装天线。这主要是吸取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教训。改进后的59-1坦克,在非指挥车的炮塔顶甲板后部增装1根伪装天线,使敌人难以分辨战斗坦克与指挥坦克。

七是安全门改为三点支撑式向外开启的圆形门。安全门就是坦克兵们在车辆中弹等紧急情况下,隐蔽迅速脱离坦克的通道,坦克兵称它为“逃生门”。老59坦克的安全门要打开四个把手并向内拉开,而且火炮要转一角度乘员才能从车内钻出去,很不方便。改进后变成三个把手并向外推开,这样不论火炮处于什么角度,乘员都可以迅速钻出去。

八是加装了空气瓶充气装置。老59坦克的高压空气瓶,用几次后就没气了,保养时要拆下来送到修理分队去充气,费事又麻烦。更要命的是,一旦在战场上电瓶电压不足,高压空气瓶又没气,坦克根本就别想动弹了。改进后的59坦克,在高压空气瓶连接管上增装了1个充气接头,可利用火炮双向唧筒向空气瓶充气。这样,作战中就可以边打炮边充气了。当然,平时还得拆下来充气,但改进一下还是好多了,起码不用担心在战场上关键时刻“没气”了。

九是增装了发动机机油失压报警器。老59坦克经常出现发动机机油管、水管破裂而造成发动机烧毁的事故。所以,驾驶员开起车来总是提心吊胆的,得经常扭头去看位于一侧的仪表板,很不方便,也不放心。改进后的59-1坦克,加装了油压传感器、油压指示器、报警器和指示灯等,一旦油管爆裂等原因造成失压,会自动报警。

十是增装了摩托小时计。由于坦克的工作环境恶劣、负荷大,所以坦克发动机“寿命”要比一般车辆的发动机寿命短得多。所以,准确记录坦克发动机的工作时间,是乘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老59坦克没有自动记录摩托小时的装置,驾驶员只好用钟表等手工记录,既不准确,也费事。改进后的59-1坦克,增装了摩托小时记录仪,可自动记录发动机累计工作时间,也用于驾驶员计时。

另外,59-1式中型坦克还进行了二期改进、三期改进,还试制了防护试验车。其二期和三期改进主要是改进坦克的防护能力。后续改进型车,相应地在炮塔上加装了栅栏式屏蔽装置,车首和炮塔前部加装了复合装甲等。

80年代初,在59式中型坦克上安装了具有自紧身管的105mm线膛炮、能有效防止二次效应的自动灭火抑爆系统、VRC-8000型电台和VIC-I型车内通话器,保留了59-1式中型坦克上若干成熟的改进项目,这就是新设计和研制的59-2式中型坦克。

105mm线膛炮能在2000m的距离上击穿150mm/30°的均质钢装甲板,大大增强了火炮威力。自动灭火抑爆系统大大提高了坦克的生存力。采用新的通信设备,通信距离也成倍增加。该坦克于1981年设计,1984年设计定型,1982~1985年生产,已装备中国部队。

该坦克的105mm线膛炮配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弹药基数为38发;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自动装表火控系统;采用了液压助力转向操纵装置和粉末冶金刹车瓦制动带;车外两侧安装了裙板。

经过改进的59-1、59-2式中型坦克均能安装挂胶履带板,改善了坦克在公路上的行驶能力。

59-2A式中型坦克

WZ120B。80年3月研制、小批生产,包括增加电台的指挥坦克,84年设计定型命名ZTZ59B。除沿用59-1的12项改进以外,采用引进的79式105毫米线膛炮,有侧裙。59II装备不少,也有换用设备的,还有部队改装形成的外形不同

1984年底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等单位开始研制59-2A式中型坦克。1985年10月制出1辆初样车,安装了带有轻型热护套的105mm火炮、双向自动装表简易火控系统、车首挂装复合装甲、自动灭火抑爆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同时采用热烟幕和烟幕弹发射器、液压助力操纵装置以及工程作业装置等。试验表明,该坦克的火力及机动性较59式坦克有了明显提高,防护力、机动性和使用性能也有较大提高,工作可靠性好,对原59式坦克的工艺继承性强、成本低。

59D式中型坦克

时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战争形态开始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新军事革命不仅给军队体制编制、作战理论等诸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军队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美军数字化部队的出现,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国发展数字化坦克装甲车辆的欲望。与此同时,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善,一批新型二代坦克陆续装备部队。尽管以59-2坦克为典型代表的59中型坦克改造取得了成功,但是,其总体性能仍难以与国外二代坦克相抗衡。在新形势下,老59坦克的改造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1990年7月,解放军总部机关根据我军装备发展的需要,及时作出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对59式中型坦克进行重大改造的决定。相关单位立即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可行性分析。1991年6月,军方和地方工业部门对59坦克重大改造的方案进行了研究。同年7月,军地双方经深入研究后确定了59式坦克重大改进的方案。1991年8月,总部机关批复并下达了59式中型坦克重大改进的方案及战技指标,并要求在改进中要贯彻“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原则。根据要求,科研单位研制了2辆59式坦克改进型正样车,产品代号为WZ120C。1993年7~8月,科研单位又试制出2辆改装样车,并完成了战术技术性能的摸底试验。试验证明,改装车辆达到了方案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同年9月,59式坦克改进型正样车(WZ120C)顺利通过了鉴定。1993年10月至1994年6月,两辆样车又进行了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设计定型试验。试验中共发射炮弹367发,并先后进行了倾斜状态下对静止目标射击等多项射击效能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试验结果。1994年8月至1995年1月,科研人员又组织对3辆样车进行了射击试验、行驶试验、火控系统测试和灭火抑爆、烟幕实弹抛射和寒区适应性等项目的试验。试验后,有关专家对样车及二代光点注入式火控系统予以较高评价。1995年4月,总部机关批准该坦克设计定型,并命名为ZTZ 59D1式中型坦克,简称为59D1式中型坦克。

59 D1.png

在ZTZ 59D1式中型坦克基础上,又研制出ZTZ 59D式中型坦克(WZ120D)。它与59D1式中型坦克的主要区别是换装了威力更大的加长身管的105毫米线膛坦克炮,使坦克炮的有效作战距离增加近千米。1995年11月,总部机关批准ZTZ 59D坦克设计定型,命名为ZTZ 59D式中型坦克,简称59D式中型坦克。1996年,59式中型坦克批量改装成59D式中型坦克,并已出口国外和装备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

59D1主战坦克,运用了大量高新技术,改进后的整体性能与国外二代主战坦克基本相当,真正实现了“宝刀不老”,成为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主战坦克”。

59 D2演戏.png

73式坦克抢救车

该抢救车是59式中型坦克的变型车,由59式中型坦克去掉炮塔后在底盘上安装绞盘、手摇式吊架和驻锄等装置设计而成,用于对战斗损伤、淤陷以及其它失去自救能力的装甲车辆实施抢救。对失去自行能力的车辆能实施刚性牵引;对淤陷或坠岩的车辆利用绞盘施行拖救,拖救时将驻锄插入地表以防履带滑移。该车和其他工程车辆相配合可完成战地换件修理等技术保障任务,车上备有可拆卸的手摇式吊架,起吊重量可达1000kg,可以用于更换发动机及其他部件。

59式扫雷坦克

59IIA式中型坦克:59II国产化型扫雷坦克(加装爆破扫雷、车辙式扫雷犁)。1984年底在59-1和59-2基础上研制,1988年4月设计定型,1989年装备。

1979年12月签订三七工程引进合同,包括105毫米线膛炮、火控、电台、烟雾弹发射器、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等,用于老坦克改进和新坦克研制。原装英国L7型105毫米线膛炮命名为79式,轻型右卡锢热护套。自行生产标准型81式,无热护套,有15年出口许可限制,包头二机厂生产,1984年定型。81A式带轻型热护套,炮口光秃形成阶梯。83式加长身管以便出口,上卡锢轻热护套。83A型,抽烟到炮口有3节热护套,抽烟装置与炮管不同轴。

B59G-1指挥坦克

外贸59II的指挥型,87年赴国外投标表演。还有BK1940外贸主战坦克。包头厂研制代号是BK。未见出口。

美洲虎主战坦克

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和美国卡迪拉克·盖奇达信公司联合研制出口型坦克,一拖生产。88年改1辆美洲虎I,89年第2辆美洲虎II。现代化改进型,加长车体、换动力系统、装甲,使用105毫米线膛炮。研制中断。

59-3式主战坦克

59C。580马力12150L-7发动机。未见装备。

59-M1主战坦克

BW120K,巴基斯坦命名59M1。88年启动T54/55、59现代化改造的P-711K工程项目,改进分3阶段,此为第一阶段。30项改装,其中中方17项。使用83A主炮、简易火控等。93年起改造500辆。巴基斯坦约有1200辆59式,40辆T54、50辆T55坦克。

ZTZ-59D1主战坦克

WZ120C。91年研制,95年设计定型,59-2A基础上改进,使用FY-1、FY-2反应装甲。改造装备。

ZTZ-59D式主战坦克

WZ120D,59MII。巴基斯坦第二阶段改造,加装反应装甲、热像仪、换发动机等。95年11月设计定型,96年批量改装。巴基斯坦改造300辆。

59-120A主战坦克

BW120K用于外贸。48倍径89式120毫米滑膛炮、自动装弹机等。

59-120B型外贸改造,BK1990型,90年代中期技术鉴定,使用50倍径125毫米滑膛炮。未见出口亦未量产。

59-125主战坦克

试验性车。采用98式125毫米滑膛炮、212B式稳像火控、焊接炮塔、730马力发动机。

阿兹拉主战坦克

Al-Zarrar(也有翻译阿尔扎拉里),巴基斯坦第三阶段改造。加焊炮塔尾舱及附加装甲,炮塔前部和两侧反应装甲。乌克兰700马力发动机,50倍径125毫米滑膛炮、GT2G热像仪、半自动装弹机等。经过多轮试验,使用多种设备对比。巴基斯坦已经装备。


59-P主战坦克

P意思是POLY/保利,IDEX2007阿布扎比武器装备展升级非洲装备59系列坦克。类似59D,83A型105炮,能发射GP2型炮射激光制导导弹。可选580、730或800马力柴油发动机。

59-P125

保利59P换96A炮塔和125炮,730或800马力发动机,稳像火控。模块化设计,楔型装甲。

BK1062-大改样车

2007年研制中。

64式中型坦克牵引车

59底盘去炮塔。小批产。WZ652型仅有1辆样车。还有一种出口牵引车炮塔部位改大方舱。65年研制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WZ651,73年设计定型。顶部是装载5吨敞开车厢。仿照84式坦克抢救牵引车改73-1式装备,有推土铲、吊车。有一种改动设备的型号也装备了。

73式坦克抢修车

双管35毫米自行高炮:59底盘试验样车。85年研制,加装英国马可尼神枪手双管35毫米炮塔,有搜索跟踪雷达。还有一种装用65式双管37毫米高炮的自行高炮样车,没有火控雷达,全封炮塔。

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

59底盘改进,WZ411。

65式履带式敷路机

60年交大、郑州重型机器厂试制履带式敷路机,61年4月下马,8月决定仿制苏联БАТ开路机。64年12月洛阳矿山机器厂在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基础上研制出65式履带式敷路机样车,65年11月设计定型,后放弃装备敷路机。有开路铲刀和起重机。

64式快速履带挖壕机

GJW220。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底盘,61年10月样车,64年10月17日设计定型。65年至68年底小批量生产,65年装备工程兵部队。工作装置参照苏联БТМ挖壕机。

119消防坦克

59底盘改装,有清障铲,陆续生产一些改进型。

智能遥控坦克靶车

退役59改装。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07: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6-6-4 07:54 编辑

59式坦克的保有数量,在80年代末达到顶峰,全军大约有6000辆以上的59式坦克。随着技术状态的老旧,59式和它的各个改进型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继续改进也没有更多必要,再加上以96/96A式和99/99A式所代表的二代三代坦克数量超过2600辆,足以在未来战争中面对强敌。所以中国陆军的59式坦克正以每年数百辆的速度退役。中国陆军在2013年至2015年间,退役了大约600辆59式坦克,除拆除、切割、回炉处理以外,很多老旧的59式坦克直接作为实物靶标,用于新型坦克的实弹打靶。目前,中国陆军还保有36个营的59/59-1式坦克,共1300辆;16个营的59-2式坦克,共510辆;17个营的59D式坦克,共550辆。全军合计还剩下2360辆59系列坦克。预计这些老坦克会在5至8年内退役

据美国国家防务网站报道,截止2013年,全军共有77个标准的59式坦克营,12个59式大坦克营(大坦克营是指摩步旅属坦克营,下辖5个坦克连,51辆坦克),约3000辆59系列坦克。其中沈阳军区最多,有31个营,约1041辆59系列坦克。广州军区则为零,一辆59式坦克都没有。北京济南等五个军区则分别拥有200至400多辆59式坦克。





59排队开炮.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07: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6-6-4 10:11 编辑

59式坦克是我国在50年代初以苏联的T-54A为基础仿制出的主战坦克,50年代末开始装备PLA,在1980年代以前,它一直是PLA装甲部队的主要装备。59式坦克有大量的衍生版本 ,作为从小到大接触的最早最多的坦克,59更像是植入中国人记忆里的印象符号。我们随手画一个坦克都会是圆圆脑袋5对轮的形象。曾几何时我们甚至认为全世界的坦克都是这个形象。而巨量的59式坦克 也提供了天量的改造型号,
兔子把59玩的太出彩了都研发出民用型号了。
59魔改.jpg
59拆迁.jpg 59消防.jpg
59xiaofang2.jpg
出口国外的版本也有各种无尽的 改装
59东非.jpg
16033527.jpg
不好意思 我暴露了。。其实我是59
59巴基斯坦爆炸.png
坦克世界里的城管坦克让59再度火起来。59下山的传说也一遍遍回响在游戏里面 59城管.jpg

59xiasjha.jpg
而作为一个魔改魔改再魔改的坦克,我们已经开始想象59 最终的魔改终极版
这是最早局座大人泄露出的
59局座的59.jpg
以及有着古代耕战意味的农业台 官泄的
59歼星舰.jpg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我天朝大59
59  宇宙歼星舰.jpg 的终极形态是这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08: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图腾式的符号坦克,很长时间内 59坦克 模型化只有小号手早起的电动产品,因为年代久远无论考证 ,精度还有制作都难以满足模友们的需求,这也让广大魔友饥渴难耐
小号手拼装电动模型 1/35中国59式中型坦克 带电机兵人00303
00303.jpg
小号手 00314 拼装坦克模型 1/35中国59B中型坦克
00314.jpg
小号手模型 00320 中国59式120mm炮改进型坦克 电动版
003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08: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6-6-4 10:31 编辑

三花在发布 59/69坦克模型,并且预售价为98元 ,让模友们一片欢腾。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等待之后,我收到了评测样品,不过遗漏说明书没有放进去,所以先给大家放出板件图的情况,说明书部分随后等收到给大家补上。下面我将为大家就图片介绍下版件情况。封绘包装大家应该已经很熟悉了,59坦克的背景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的长城。而这个封绘的寓意我的个人理解是,长城是中国里历朝历代国家防御的一个象征,也代表着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侵袭。而59式坦克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也同样扮演者中国军队钢铁长城和防御北方强国的角色。双重寓意互相映衬!也是对于59坦克一个崇高的致敬。
IMG_6380.jpg
盒子的包装为整体的套盒,没有用之前的天地盒。侧面还是标注了板件图
IMG_6381.jpg
套盒的材质是偏软的。我从箱子里拿出来的时候就给按进去一个大洞,当时心里想卧槽完蛋了我给弄坏了怎么再拍照!还好只是虚惊一场
图中的绿盖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IMG_6385.jpg
因为没有说明书,所以也不清楚涂装指示是单独印出来还是就是包装盒底部这个图就是涂装指示
IMG_6382.jpg
单独切出来的两种分涂装指示,解放军三色迷彩和单色
IMG_638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09: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6-6-4 09:13 编辑

板件情况A2板件为负重轮板件,之前54/55系列里的负重轮胶圈单独开出,在59上变成了整体开出。这个改变我个人觉的无所谓,因为我都是整体粘结喷涂上色,很少会单独分色。而且我大天朝有洞洞尺漏喷神器,这个不会是什么大问题
IMG_6386.jpg
IMG_6387.jpg
负重轮单独放大后细节
IMG_6386_副本.jpg
IMG_6387_副本.jpg
IMG_6388.jpg
吐槽的话还是三花的传统,圆形零件一定4个水口,我还是推荐单刃剪。角度合适基本一次剪切就能完成
IMG_6389.jpg
B2板件  驱动轮 诱导轮 以及部分悬挂系统
IMG_6390.jpg
IMG_6391.jpg
炮塔尾部的抓手,之前有朋友说到这个抓手有点粗壮,我看实物其实还不错,如果模友们觉得不满意可以自制下
IMG_6392.jpg
IMG_6393.jpg
C2板件
IMG_6394.jpg
IMG_6396.jpg
IMG_6397.jpg
IMG_639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09: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6-6-4 09:31 编辑

D2板件图 前装甲 炮盾防水布 观察镜  翼子板加强筋等 IMG_6399.jpg
IMG_6400.jpg
橡胶的炮盾防水布已经换成了两半射出件的样式
IMG_6399_副本.jpg
透明件的观察窗 现在全部射出件化。关于这一点,我个人的制作喷涂习惯不会对透明件做出特别的单独处理,一般都是最后喷涂完成后手涂棱镜偏光蓝绿色。透明件的效果除非大神或者微距拍照,我们普通玩家还是很难做出效果的。
IMG_6399_副本1.jpg
车首装甲细节
IMG_6404.jpg
翼子板加强筋也全部射出件。之前的54/55系列基本PE化。射出件的加强筋表现力还是不如PE表现的
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到炮盾防水布的细节。
关于防水布,之前做54B的评测时候最后成品是有点偏软的,轻微的会萎一点。所以也很想看看射出件的防水布最后成品效果
IMG_64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09: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6-6-4 11:44 编辑

H  L板件 属于跟54B 通用了一部分的板件。因为手里目前没有说明书,我现在也不好确定用到零件的情况。
IMG_6407.jpg 炮管为两半式开模,不过用溜缝粘结比较好打磨
IMG_6408.jpg
IMG_6409.jpg
IMG_6410.jpg
炮塔的围栏把手可以用铜丝替换更贱坚固些
IMG_6411.jpg
L板件  基本为翼子板零件,请注意流道上的铸造编号
IMG_6412.jpg
IMG_6413.jpg
IMG_6414.jpg
IMG_64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09: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6-6-4 09:48 编辑

J板件图
IMG_6416.jpg
IMG_6417.jpg

IMG_6418.jpg
IMG_6419.jpg
IMG_6420.jpg
IMG_6421.jpg
IMG_6422.jpg Q板件图
IMG_6423.jpg
IMG_6424.jpg 另一根自救木
IMG_6425.jpg
车灯架的组装方式为上下粘结。这个方式十分考验组合组,制作的时候一定注意假组比对后在下胶水
IMG_6426.jpg
卡扣设计的底座
IMG_642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09: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敌非典1 于 2016-6-4 10:09 编辑

板件图
IMG_6428.jpg
IMG_6429.jpg
IMG_6431.jpg
IMG_6432.jpg 请注意这个零件,车首下部装甲做出了背后的切割槽。做59的话是要切掉的,因为59是梯形的。而做69不需要,因为69是矩形的
IMG_6433.jpg
机枪还是给出了两种样式。
IMG_6434.jpg
IMG_6435.jpg

IMG_6436.jpg
IMG_6437.jpg
IMG_6438.jpg
IMG_6439.jpg
IMG_6440.jpg
IMG_6441.jpg
IMG_644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23 02: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