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79|回复: 7

[陆军装备] 【模型网官方评测】AFV AF35002 1/35 MIM-72/M48欉树导弹防空履带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8 16: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121431f4fjw3v6bqq90398.png
37-13112115091A30.jpg

86d6277f9e2f07080ac4eab1e824b899a801f2ba.jpg
小槲树 MIM-72 地 空导弹
  美国于1965年在“响尾蛇”空空导弹基础上改进而成,1969年装备美陆军。有A 、C 、E 、G、H型号,台湾引进的是A型的舰用型和C型的舰用型。1972年装备部队,主要用于单舰防空。1973年台湾开始向美购进该型导弹,将其安装在驱逐舰上,担负低空、近程防空任务。台湾海军多数艘驱逐舰安装有该型导弹系统,每个系统配有12枚导弹,有4枚装在发射架上处于待射状态,其余均储存在发射架底座内。C型于1978年装备美军,台湾于90年代初购入并装备陆军独立装甲旅属防空炮兵连,与 40毫米高炮配合使用。  性能特点:
  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②采用光学瞄准和被动红外寻的制导。
  ③采用履带车底盘,越野性、机动性好。
  ④导弹射程、射高较小,杀伤威力低。
  ⑤舰用型对作战环境要求高,仅限于白天和晴天条件下使用,只能尾追攻击,不具备全方位作战能力。
  主要改型:
  RIM-72A 。台湾引进的舰载型,采用四联方式发射,主要装备驱逐舰上用于单舰防空。
  MIM-72C 。装备台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采用履带车辆底盘,机动性较好,精度与抗干扰能力较 A型有所提高,具备一定的“发射后不管”能力。
  基本数据:
  RIM-72A
  弹长 2.91 米
  弹径 0.127 米
  翼尾 0.64 米
  弹重 85 千克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射程 0.5 ~ 6 千米
  速度 2.5 马赫
  制导方式 光学瞄准,红外寻的
  战斗部 烈性炸药 4.5 千克,主动激光近炸引信
  弹头种类 11.35 千克制破片
  命中概率   50%
  发射方式 舰载四联
  发射速度 4 枚 / 分
  战斗全重 13024 千克
  MIM-72C
  弹长 2.9 米
  弹径 0.12 米
  翼尾 0.64 米
  弹重 86.2 千克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射程 0.5 ~ 6 千米
  速度 2.5 马赫
  制导方式 光学瞄准 , 红外寻的
  战斗部 烈性炸药 4.5 千克,主动激光近炸引信
  弹头种类 11.35 千克制破片
  命中概率   50%
  发射方式 车载四联
  发射速度 4 枚 / 分
  战斗全重 13024 千克
  识别特征:
  ①裸弹挂装在四联发射架上,每侧两枚。
  ②弹体外形与 AIM-9 类似,弹体直径较小,两组各 4 片控制翼面,第一组位于弹体头部,三角形,第二组位于弹体底端面积较大,前级后掠,翼尖部分宽度较大,整体呈梯形。
  ③C型与舰用型区别是:A型弹头为尖卵形,早期舰用型为圆柱形。

概观
类型     地对空导弹
服役     1969
设计生产     罗拉尔(Loral)公司
技术数据
长度     2.9 米
直径     0.127 米
翼展     0.63 米
负载重量     11公斤
整体总重     86 公斤
发动机     Mk 50 固体火箭引擎
推力12.2kN,可烧4.7秒 (MIM-72A/C)
M121 无烟固体火箭引擎
最大速度     1.5马赫
有效射程     500到6,000米(MIM-72A/C)
最大高度     3000米
飞行高度     15到3,000米
制导方式     被动红外线导引
弹头     Mk48连续杆弹头
引信     延迟引信、碰炸引信
发射平台     船舰,车辆

    檞树导弹系统,以英文 Chaparral 而得名,是一种自走式地对空导弹系统,使用AIM-9响尾蛇导弹,配套的发射载具由M113装甲人员运输车衍生而来。1969年进入美国陆军服役,于1990年到1998年间退出现役。作战时通常与M163火神(Vulcan)式防空炮车搭配部署,M163负责极近距离防空,檞树则负责M163所不及之处。
    发展历史
    美国陆军航空及导弹司令部(United States Army Aviation and Missile Command, MICOM)于1965年与罗拉尔(Loral)公司签订合约开始发展与试射工作,目标是取代被取消发展的MIM-46大槌(Mauler)导弹。第一枚XMIM-72A导弹于1967年运交美国陆军,第一套完整版系统则于1969年5月开始作战部署。
    本系统亦可搭配小型目标获得雷达(即AN/MPQ-49前线警戒雷达(Forward Area Alerting Radar, FAAR))共同作业。该雷达于1966年开始发展,可用车辆进行机动,用以支援檞树/火神防空系统,部署在战区前缘(Forward Edge of Battle Area, FEBA)担任防空警戒任务。
    概述
    早期MIM-72A导弹是由美国海军使用的AIM-9D响尾蛇导弹修改而成,主要差异在于MIM-72A两片弹翼采固定式而非活动式;以Mk50固体火箭发动机取代AIM-9D使用的Mk36 Mod 5火箭发动机。因为与FIM-43红眼(Redeye)导弹一样装置第一代红外线寻标器,故仅具有追尾攻击能力,很容易被Mi-24雌鹿(Hind)式攻击/运输直升机上装置的L166红外线干扰装置反制。MIM-72B与MIM-72A相同,不过仅作为训练用途,另改用不同的弹头引信。
    1974年起,新一代改良型MIM-72C问世,采用福特航太公司发展出来的AN/DAW-1B全向位寻标器,并具有红外线反反制(IRCCM)能力;另外装用M817多普勒雷达近发引信及M250高爆破片弹头;有效射程增加至9公里。C型于1976年至1981年间量产,并于1978年起开始作战部署。实验用的D型导弹则是在A型导弹弹体上装用C型的寻标器,但本型导弹并未进入服役。

    檞树系统在接获预警资料后,射手先行调整发射站的方位,以光学瞄准仪作目视瞄准,等待导弹寻标器锁定目标。由于导弹寻标器的视轴与光学瞄准仪的十字瞄准线已整合为一,所以光学瞄准仪追瞄或锁定目标的动作,等于导弹寻标器在追踪或锁定目标。但前述的操作说明显示本系统只能于日间接战,而且目标的追踪和锁定距离不能超过射手的目视追踪和搜索的距离;同时,本系统也不适合用于接战直升机或位于掩蔽物后方的盘旋目标。
            1977年,福特航太公司和德州仪器公司(Texas Instruments, TI)启动一项计划,借由在M54发射站上安装一具前视红外线(FLIR)摄影机,提供檞树导弹全天候接战的能力。1978年的试射中也测试了新的低排烟量火箭推进器,大幅改善了发射后的视野清晰度,使导弹更容易进入追击航线。该次的试射十分成功,促使FLIR摄影机的安装计划于1984年9月展开。服役中的导弹换用低排烟量火箭发动机后,称为MIM-72E,而依E型规格新生产的导弹则称为MIM-72F。
            最重要的改良计划始自1980年,重点项目是换用FIM-92刺针导弹的寻标器,使MIM-72导弹具备偏离轴线(off-axis)的追瞄和锁定能力,有效排除热焰弹的干扰。福特航太公司于1982年签订合约开始生产这种改良型导弹,编号MIM-72G,而所有已生产的导弹在1980年代晚期之前都被提升到MIM-72G的规格。直到1991年之前,G型导弹持续量产,然而同时间本系统已逐渐自美国陆军退役,转交国民兵部队操作。
            两种只供外销用的MIM-72曾进行生产。MIM-72H是MIM-72F的外销版,而MIM-72J则是MIM-72G的降级外销版(主要降低了导引装置和飞控系统的功能)。

M730履带载具
   M730履带载具由M548履带载具修改而来,发动机舱及乘员舱位于车体前方,后方则装置M54导弹发射装置,多以防水帆布覆盖作为保护。本型载具采扭力杆承载系统,两侧各有5个路轮,前后方各有1个驱动轮和1个惰轮,第一及第五个路轮的扭力杆上装有油压避震器。车头两侧各有1组红外线灯,具有两栖能力,以履带打水的方式前进(时速5.5公里/小时)。
    1982年,美国陆军以用于M113装甲运兵车改良计划的“选择性装备可靠度改良Reliability Improvement for Selected Equipment,RISE)”套件改良M730载具,改装后称为M730A2。该套件主要以底特律柴油引擎(Detroit Diesel)公司6V-53T水冷式增压柴油发动机,汰换原使用的6V-53水冷式柴油发动机(同公司生产),最大马力输出由210hp提升为275hp改善车辆机动性。
    海军版(海檞树)
    C型导弹曾发展出海军用版本,又称为RIM-72C海檞树(Sea Chaparral),但未获美国海军采用,反而是中华民国海军选用为各级舰艇的防空武器。
        衍生型
  •                 MIM-72A -由美国海军使用的AIM-9D响尾蛇导弹修改而成。
  •                 MIM-72B -训练用。
  •                 MIM-72C -第一代改良型,装有AN/DAW-1B全向位寻标器(具有红外线反反制(IRCCM)能力)、M817近发引信及M250高爆破片弹头,有效射程增加至9,000米。于1976年到1981年间量产,1978年11月进入现役。
    •                                 RIM-72C -海军型MIM-72C,美国海军曾评估,但最后并未采用,反而是中华民国海军采用,海军称为海榭树防空导弹。
           
  •                 MIM-72D -实验用导弹,量产前取消发展。
  •                 MIM-72E - MIM-72C导弹,但装用M121低排烟量火箭发动机。
  •                 MIM-72F -采用AN/DAW-1寻标器(无IRCCM能力)的MIN-72C导弹外销型,并装有改良型M121低排烟量火箭发动机。
  •                 MIM-72G -第二代改良型。改用AN/DAW-2蔷薇花纹式扫描寻标器,具有强大的红外线反反制(IRCCM)能力,同样的寻标器也被FIM-92刺针(Stinger)导弹采用。这型导弹在1980年代末期取代了早期使用的各次型导弹,直到1991年之前仍持续量产。
  •                 MIM-72H - MIM-72F的外销型。
  •                 MIM-72J - MIM-72G的降级外销型。
  •                 M30 -训练用。
        使用国家
  •                  智利
  •                  厄瓜多尔
  •                  埃及:50 套
  •                  以色列:52 套
  •                  摩洛哥:37 套
  •                  葡萄牙:5 套
  •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陆军、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共45 套
  •                  突尼斯:26 套

013005407866181375047368153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6: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130021t7rm6fwwlaskkl6s.png
DSC_0781.JPG

DSC_0782.JPG

DSC_0783.JPG

DSC_0784.JPG

DSC_0785.JPG
板件不多,一共三大版加两个车体部件,透明件一版,DS履带两条,水贴纸一张,说明书一本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7: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002639vhncrn36hs312umc.png
DSC_0787.JPG

DSC_0791.JPG

DSC_0788.JPG

DSC_0790.JPG

DSC_0794.JPG

DSC_0795.JPG

DSC_0796.JPG
车体部件
DSC_0797.JPG

DSC_0798.JPG

DSC_0799.JPG

DSC_0800.JPG

DSC_0801.JPG

DSC_0802.JPG

DSC_0806.JPG
A版
DSC_0807.JPG

DSC_0808.JPG

DSC_0809.JPG

DSC_0810.JPG

DSC_0811.JPG
B版
DSC_0812.JPG

DSC_0813.JPG

DSC_0814.JPG

DSC_0815.JPG
C版
DSC_0816.JPG

DSC_0817.JPG

DSC_0818.JPG

DSC_0819.JPG

DSC_08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7: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133421o7hwo3377ghzyh0n.png
DSC_0821.JPG

DSC_0822.JPG

DSC_0823.JPG

DSC_0824.JPG

DSC_0825.JPG

DSC_082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18: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糖水罐头 于 2016-1-29 00:00 编辑

开盒报告
本套模型开盒至此结束。由于模型比较简单,所以板件不多,一共三版加两个车体零件,履带为软胶履带,履带接口为粘接式,但是居然对所有胶水免疫,包括田宫绿盖、白盖、橙盖、郡仕黄盖、橙盖,我甚至动用补鞋胶,依然融它不化。我想能拯救这条死猪履带的除了订书机就是鱼线了。。。观察
板件情况,部分零件有缩胶情况,并且缩胶情况比较严重。至于组合度后续组装过程再看看。好了,不说了,麻麻问我为什么跪着打字。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1: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210829p92ntx2dw08wpy2t.png
DSC_0845.JPG

DSC_0846.JPG

DSC_0848.JPG



DSC_0843.JPG
驾驶席零件组装
DSC_0842.JPG
驾驶席、车体结合
DSC_0841.JPG

DSC_0840.JPG

DSC_0839.JPG
车头组装,也是细节最多的位置。
DSC_0834.JPG

DSC_0835.JPG

DSC_0836.JPG

DSC_0837.JPG

DSC_0838.JPG
导弹发射架细节
DSC_0833.JPG

DSC_0832.JPG

DSC_0830.JPG

DSC_0828.JPG

DSC_0827.JPG

DSC_0829.JPG
DSC_0831.JPG
DSC_084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2: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糖水罐头 于 2016-1-29 22:07 编辑

222057oomhho1oy39oylt3.png
DSC_0849.JPG
导弹发射状态
DSC_0850.JPG

DSC_0851.JPG

DSC_0852.JPG

DSC_0853.JPG

DSC_0854.JPG

DSC_0855.JPG

DSC_0856.JPG

DSC_0857.JPG

DSC_0858.JPG
车辆运输状态
DSC_0859.JPG

DSC_0860.JPG

DSC_0861.JPG

DSC_0862.JPG

DSC_0863.JPG

DSC_086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23: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模型素组完成,累计用时8小时左右,制作还是比较轻松的。模型组合度不错,由于是再版产品,模具比较老,飞边及合模线比较明显,在制作中带来一定的麻烦,好在本套模型不算复杂,需要修整的板件不会太多。在模型开盒之初看到板件的缩胶及飞边曾经一度怀疑组合度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但是实际组装下来却发现组合度控制的不错,看似粗狂的开模,组装精度还蛮高的。

组合度:8分
整体组合度高,模型免修剪设计
的部分水口略显遗憾,另有部分水口设计较大,必须更换锋利刀片修整。

细节:6分
本套件细节较少
,尤其驾驶舱内部不足。细节主要集中在车头部分。导弹发射架细节同样不错。合模线感人,感动常在啊~部分板件存在飞边、缩胶的情况,对于老旧模具来说在所难免。

考证:7分
考证方面对比实车图片,发射架后部与实车不符。车头部分刻画不错,如果能做出防雨棚细节就好了。


个人推荐:7分
个人推荐就比较主观了,个人来讲不是很喜欢。如果喜欢本套模型题材,
入手是可以的,但是修整工作量比较大,特别是缩胶,修补起来挺麻烦。驾驶室部分需要胶板改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21 18: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