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90|回复: 3

将军一去——滇军抗战将领殉国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1 11: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抗日战争,十万滇军子弟为国捐躯,不辱护国战争最早光荣!
  抗战八年血与火,滇军终成"国之劲旅"!
  滇军的前身是清末的云南新军。20世纪初,清政府在云南设立新军两镇,以守卫边疆、强化统治,未料想却反被新军推翻。随后,在蔡锷将军的引领下,滇军率先反对袁世凯称帝,打响了护国战争的第一枪,一时名噪全国,成就了滇军最早的光荣。
  抗战爆发后,滇军凶悍的火力足以与日军匹敌,而机关枪阵更是让日军吃尽了苦头。约10万滇军子弟为国捐躯,却未出现投降的将领和伪军,滇军也由此获得“国之劲旅”的美名。


第一集  严家训:台儿庄血战牺牲的唯一少将团长


  简介:台儿庄血战,严家训,牺牲之唯一少将团长!
  在整个抗战大军里,有一支部队,来自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这就是国民革命军第60军。1938年4月,出滇作战的60军将士们便遭遇了一场惨烈的大战--台儿庄血战。战斗中阵亡旅长一人,团长五人。在这阵亡的五位团长中,有一位最为特殊,他不仅是唯一一位少将军衔的团长,而且还是唯一一位得以归葬故土的滇军将领。他就是60军183师1082团少将团长--严家训。
  相关背景:
  严家训(1898~1938.4),字诲诚,男,汉族,1898年出生于云南省富民县永定镇永定街。自幼家境贫寒,幼年丧父,15岁从军,离家时,祖母给他做了一双新布鞋,他舍不得带走,偷偷留下给家中兄弟,自己穿着一双草鞋出门而去。
  严家训入伍后,因其身材魁梧,作战勇敢,被选入唐继尧的侍卫军。当时龙云任侍卫军大队长,由于严家训为人忠厚,深得军中将士好评,1923年升任排长,之后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龙云任云南省主席后,被破格提拔为侍卫大队长。严家训虽然28岁就当上了侍卫大队长,可谓少年得志,但他不改平民作风,带兵纪律严明,每天三操两堂,事必躬亲,体恤士兵,爱兵如子,早晨出操,晚上查岗,从不间断。
  严家训不畏强暴,以敢于反抗恶势力而闻名乡里。1929年前,富民县境内盗匪猖獗,赌博成风,人心惶惶。严家训得知后,为除害安民,亲自深入土匪头子家中劝其改邪归正。并清除摆赌团伙,维护了家乡的安宁,乡民对他十分敬重。
  1937抗日战争爆发,滇军北上抗日,组建60军,龙云要留他在身边,不想让他随60军出征,并且把所有的官职都委任完了,但严家训坚决请战。他再三向龙云请求说:“主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身为军人,岂能容忍日寇进犯?我决心保卫祖国,即使战死疆场,为国捐躯也是光荣的。”龙云为他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批准他的请求,并任命他为60军183师541旅1082团少将团长。部队出征前,严家训对妻子武锡珍说:“我是一个军人,随时都有为国捐躯的可能,但死而无憾。子女托负给你,你要多辛苦了,望你抚养他们成人,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他们将来会报答你的。你能看到他们成长,我很可能是看不到了,只好多多拜托你了。”对子女,他说:“爸爸去杀日寇,你们在家要孝顺奶奶、妈妈,听妈妈的话,在校要听从校长、老师的教导,与同学友爱相处。”
  1938年4月21日,云南60军所辖3个师12个团共4万余人到达台儿庄,受命布防二线。台儿庄位于山东省南部(现枣庄市的一个区),北接183师集结在陈瓦仓、小庄、五圣台和凤凰桥一带,1082团奉命据守凤凰桥和瓦窑路。22日拂晓日寇进攻,1081团团长潘朔端挥兵进至途中与敌人相遇,尹国华营500余人全部阵亡,陈瓦房阵地失守。60军重新部署,展开阵地战,在凤凰桥、五窑路方面,严家训率1082团冲进东庄与日寇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24日,日军集中炮火对东庄凤凰桥一带狂轰滥炸,日军冲锋十余次,均被击退。
  严家训自4月22日战役开始以后,身先士卒,奋勇当先,亲自在前沿阵地上指挥,带领全团官兵英勇杀敌。4月28日,严家训在战壕巡视指挥时,不幸被日寇炮弹击中,壮烈牺牲,为国捐躯,时年40岁。严家训牺牲后,由于战功卓著,报经最高统帅部特许,发回原籍安葬。灵柩由内侍副官赵映明、罗仲先及胞弟严家诰护送回故里。严家训灵柩途经武汉、重庆等地时,受到沿途各界人士的公祭和悼念。
  1938年8月13日,严家训灵柩运抵昆明,全市人民在古幢公园举行盛大的迎灵仪式。云南省主席龙云在会上发表讲话说:“严团长的死,是为国家民族争生存,为滇人争光荣……”8月14日的《云南日报》还发表悼念文章写道:“安息吧!英勇的民族战士!三迤健儿会为你复仇!”
  严家训的忠骸安葬在故乡元山村后,出殡那天,富民县城的民众倾城相送。1984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严家训为革命烈士,1985年,中共富民县委、县人民政府将严家训墓修葺一新,并立了碑,作为富民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凤凰大视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2009年2月16日(周一) 20:02-20:35
  重播时间:2009年2月17日(周二)? 09:00-09:35


第二集  陈钟书:滇军抗日首位捐躯的少将旅长


  简介:陈钟书,滇军抗日以来首位捐躯赴国难之少将旅长!
  1938年4月,徐州会战的第二阶段,在鲁南大平原上曾有一次壮怀激烈的争夺战,双方几度肉搏,伤亡惨重,其激烈程度丝毫不逊于第一阶段的台儿庄血战。这场战役的主力部队来自滇军第60军,对抗日军最精锐的板垣师团、土肥原师团共约20万军队。在短短3天的战斗中,60军将士伤亡就高达一万五千余人!而就在这场战役中,滇军牺牲了抗战以来的第一位旅长,60军183师542旅少将旅长陈钟书将军。
  背景资料:
  陈钟书(1891~1938年)字树藩,生于安宁县八街月照屯村,后为生活所迫,举家迁至八街何家营。陈钟书有兄弟姐妹8人,他排行第二,因家境贫寒,读了两年私塾后,11岁时即辍学帮人放牛。为替父母分担家庭重担,16岁就独自到大石洞开荒,栽种荞麦。1908年,为帮家中还债,陈钟书愤然以十二吊铜钱的代价将自身抵大里屯的户籍兵,编人十九镇(师)七十四标(团)。1911年随军参加“重九”起义,后参加北伐。在护国、靖国、护法、反对张勋复辟等历次战争中,钟书作战勇敢,屡建奇功,由士兵升至排长、连长。后又被保送到云南讲武堂深造。毕业后分到龙云部队近卫团任营副。1927年,在“六·一四”政变中,忠诚于龙云,并立战功,遂晋升为国民革命军三十八军九十八师三旅五团少将团长。
  1931年4月调任麻栗坡特别区少将衔边防督办,署行政,监司法、军事和外事,并兼麻栗坡学校督监。在任上他经常微服私访或派人到民间与边防了解民情。他治军严明,并积极兴办团练,巩固边防。经他一年多的经营,边防一带滇军军威大振,边境安宁,盗匪匿迹。连远在越南的法国人都对他敬畏三分。严惩当地危害民族利益、欺诈百姓的地方恶势力,如查抄土豪劣绅宋某的家、枪毙宋母吴氏,制服马关地霸李某等。为使边地儿童有读书的机会,陈钟书动员当地士绅集资兴办学校,聘请有志青年到校任职。1932年10月17日卸任时,当地群众在街上摆香案送别,地方父老送陈钟书一枚金质纪念章,为他立了一块德政纪念碑,勒文歌颂了陈钟书的德泽和功绩。
  陈钟书每次回乡都身穿便服,毫无将军的作派,时常和穷人蹲狗肉摊共饮攀谈,每到一处人们也喜欢和他接近,老人当众直唤他的小名。陈钟书亦常借此时机给乡亲们讲目睹的一些爱国故事。当他知道家乡受灾时,便拿出准备建房的积蓄,三次在街子天施米。不顾门当户对之传统和贫穷的杨老五拜亲家。对自己的亲人要求非常严格。其族中有一兄长是安宁、易门、罗次、昆阳、禄丰5县联防剿匪大队长,借“接风”之名,宴请钟书为陈办私事。陈钟书诚恳劝告:“大哥,我们是为百姓办事的官,应该处处为百姓着想,多为百姓办些好事”。陈钟书之弟叫帮工到风水林里砍柴,钟书知道后,把他叫来,沉痛地说:“如果大家都跟随你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大龙潭水必将枯竭,我们陈家就成了罪人,受到后辈的咒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钟书对家人说:“日本帝国主义欺侮我国人民实在太甚,我要上抗日前线,不打败日本鬼子决不回家”。9月,陈钟书调任六十军一八三师五四二旅旅长,10月5日从昆明誓师出发,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4月22日至5月14日,六十军投入了极其惨烈的第二次台儿庄血战。在这次会战中一八三师作为主攻部队走在最前,也打得最为惨烈。陈部奉命守卫邢家楼、五圣堂。
  22日战斗打响,陈镇静指挥。在武器装备悬殊很大的情况下,云南健儿凭着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打退了日寇多次进攻。日寇惊奇遇到了一支英勇顽强的中国军队,遂派出飞机在阵地上低空扫射,密集炮火狂轰滥炸。友军汤恩伯所属部队抵挡不住退出第一线后,滇军将士们仍在那一望无垠、无险可据的平原上,粉碎了日寇40余次的疯狂进攻。日寇纠集步兵、骑兵,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我阵地猛攻,陈钟书传令隐蔽,当日寇进入有效射程内时,一声令下,机枪、手榴弹一齐射向敌人,日军丢下无数尸体,狼狈退去。
  23日下午,日寇又发动更大规模冲锋,但我方弹药已供运不上。陈钟书端起枪,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率领将士冲向日寇,与敌展开肉搏战,再次击溃超过我方数倍兵力的日军。但在肉搏战中,陈钟书面部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被运过运河后壮烈牺牲,时年47岁。遗体由火车运至徐州,埋葬在东关外乱葬岗中。抗战胜利后,被追赠中将衔。
  198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陈钟书为革命烈士。
  《凤凰大视野》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首播时间:2009年2月17日(周二) 20:02-20:35
  重播时间:2009年2月18日(周三)? 09:00-09:35


第三集  寸性奇:中条山战役中血战到死的滇军将领


  简介:中条山之战,寸性奇一把短剑,再现云南之拼命精神!
  1941年5月,中条山之战,由于当时中国政府及军方高层判断失误,指挥不当,致使中国军队阵亡4万多人,被俘3万5千多人。5月13日,寸性奇于毛家湾被日军围困。当时他已全身致残。面对蜂拥而上的日军,他从容不迫,用当年孙中山亲赐的那把短剑,结束了自己46年血与火的一生,展现了滇军所倡导的“拼命”云南精神。
  背景资料:
  抗日名将(1895年-1941年),中国云南腾冲县人,汉族,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中将,于中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并立志从军。在讲武堂他学绩优秀,思想进步,追求正义事业,深受同学的拥护,在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1910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10月30日,云南革命党人响应武昌起义,发动起义,奉令率新军中革命党人秘密潜入昆明城内,按时消灭了守城人员,砸开城门,使起义军大队入城,他又跟部队向五华山进军,消灭顽抗的清军。1917年,积极投身护法运动,由于屡立战功,历任川边镇守使,少校参谋,南溪县长等职。
  1923年因讨伐陈炯明有功,被孙中山任命为大本营少将参军,中央直辖宪兵司令等要职。1926年,北伐军挥师北上,他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参谋处长职务随部队参加作战。1927年,被提升为陆军第三十四旅少将副旅长,并任过陆军第三军参谋长。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他即向军事当局请缨上阵。奉令任陆军第三十四旅旅长率部北上,与日军激战于井陉、阳泉地区。在作战中,他常亲临前线,视察阵地,鼓励官兵奋勇杀敌,报效国家。旋以战功擢升为陆军第十二师师长。奉令转入中条山区。
  1941年5月,日军秘密集中10余万精锐主力,使用大量飞机、大炮、对我军阵地发动突然袭击,他指挥的陆军第十二师爱国官兵顽强抵抗,他们用简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敌人多次的疯狂进攻,双方多次展开白刃肉搏。当时,天降大雨,山路泥泞,加上日军飞机严密封锁我黄河各渡口,使我后方援军弹药无法迅速补充。日军连续冲锋,突破十二师左邻友军王家窑头阵地,双方战线犬牙交错,相互混战,我军因孤立无援,渐处劣势。此时,他奉上级命令,率部队突围来到樊家沟,5月10日向五福涧前进,不料刚至张家坪,与日军大队遭遇,双方短兵相接,肉搏战后,我军退守大任坪,再由架桑夺路出击。
  11日晚,被日军重兵合围,我第三军军长唐淮源深知危局难挽,鼓励官兵与中条山共存亡,战斗到底。他听后,厉声对其部下说:“诚如军长言,吾侪今日惟奋力杀敌耳!枪在手,剑在腰,不令为贼服也。济则为国争光,不济以死继之。”
  
 


  
发表于 2010-1-5 14: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云南武堂培养出来的忠勇善战的爱国将领!
发表于 2011-3-4 18: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军人 中国军人最强
发表于 2011-6-5 14: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6 06: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