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战略和战争学说对中国军事现代化投资的影响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目标是发展其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能力。主要基于对美国及其盟军自“沙漠风暴”以来列次战争的观察,解放军的现代化计划正在寻求精确打击弹药、现代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精巧级的ISR(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北京关注着它未来的潜在对手,尤其是美国军队,设法获取这些先进装备,这也是推动解放军防御和进攻力量现代化一个重要动力。此外,尽管解放军把这些东西视为重要的力量倍增器,它也将其视为战争的重心,如果被摒弃、落伍或者毁坏,就可能极大地制约现代军队的作战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已经通过购买外国武器和自行研发,更新其关键的军事装备。这些努力主要集中于现代飞机、弹道导弹、海军战舰和武器、先进的C4 ISR系统以及信息战能力。尽管北京重视这些项目,它的军事力量仍然主要由老旧一代的武器组成,与现代化的敌手相比,其作战能力是有限的。此外,中国还整合新近获得的武器装备方面面临挑战。
解放军获得武器的策略
空军
中国将继续推进其整个军事力量的现代化,以在今后的十年中提高其整体作战能力。北京继续获取先进的飞机和武器,以提高空军和海军保卫领空免遭攻击的能力,并且在更加远离中国国土和海洋边界的地方拦截和打击敌军。
中国通过按照许可证生产更多的SU27“侧卫”战斗机,以及直接从俄国购买SU30MKK多用途战斗机,继续对其空对空打击能力进行升级换代。解放军海军可望在2004年底获得SU―30的海上攻击型。中国已经从俄国获得了AA―12“蝰蛇”主动雷达引导空对空导弹,并且继续研发先进的空对空武器。中国已经在2003年首次试飞了其自行研发的FC―1轻型战斗机。一种国产先进战斗机,F―10,也在研发之中,将在稍后几年进入现役。此外,北京继续对其国产的F―8II战斗机进行升级改造。由于中国在1992年接收了其第一架先进飞机,训练、战术和作战概念已经取得了缓慢的进展。在过去的3年里,整合先进战斗机的步伐加快了。空战战术继续得到改进,训练更加先进,虽然仍然落后于西方标准。
由于获取了多用途飞机和武器,中国正在开始在提高海上和陆地攻击能力方面迈出重大步伐。主要的目标是改进传感器和武器,以增强生存能力和空中攻击的致命性,使它们在飞往目标的途中或者在发射制导武器时能够保护自己。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定制的SU―30战斗机能够支持发射雷达制导的空对面导弹(ASM),例如AS-X-17b/KRYPTON反舰巡航导弹。中国仍然在研发FB―7型飞机,这是一种具有反舰作战能力的全天候、超音速中距战斗轰炸机。对FB―7飞机的改进措施极可能包括一个更好的雷达、夜间攻击航电设备和更多的先进武器。通过研发和获取制导弹药,对地攻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发展包括SU―30能够携带的反辐射导弹和激光―电视制导的空对面导弹和炸弹。
中国已经在改进其特种任务飞机,主要目标集中于电子战飞机C4 ISR平台和空中加油机。据报道,中国已经研发出几种大型飞机携带的电子干扰装置,并且可能还正在部署几种用于轰炸机、运输机、战术飞机和无人飞机的独立型或护航型干扰机项目。中国已经自1990年代初开始研发一种先进的空中侦察和控制飞机。1999年,它引进了一架空中早期预警飞机(AEW),即Y―8AEW。2001年,以色列取消了性能更好的费尔康计划,迫使北京购买其他预警机,包括可能从俄国购买A―50“支柱”机载报警与控制系统(AWACS)飞机,或者自行研发。中国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改装的B―6“獾”式轰炸机作为空中加油机,发展其空对空加油能力。解放军海军战斗机和加油飞机看来只是在一个不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解放军的装备中有许多用于侦察、监视和电子战的短中程无人飞机(UAV)。一种最终能够超越中国近海水域遂行连续监控任务的无人飞机正在研制之中。
空中防御系统
中国对其防空系统进行现代化的最新努力,来自于北京对西方军队1991年初开始的海湾战争的观察。西方国家部署的精确制导弹药、隐形飞机和机载C4I,使北京警觉到其防空体系的局限性。目前中国防空体系的收获,是指出了这些威胁,并将其防御范围扩大到了大城市和其他高价值目标的点防御之外。据报道,国产HQ―9面对空导弹(SAM)的设计受到上述观察结果的影响,并计划对中国的C4I系统进行升级换代。所有防务工作都在进行现代化。在过去几年中国综合防空体系的重大进展包括:
·购买先进的俄国面对空导弹,诸如 SA―10和SA―20,以抵御发现的巡航导弹威胁,并且扩大对常规飞机的防御范围。
·研发一种反辐射面对空导弹,最有可能是针对AWACS飞机和抵销型干扰平台。
·购买先进的战术面对空导弹,包括向俄国购买SA―15导弹,用于短程点防御和保护地面部队。
·研发舰载LY―60战术面对空导弹系统,以及几种肩扛式面对空系统,如QW―1,QW―2和FN―6,以替换国产的HN-5。
·先于海军型研发HQ―9远程对空导弹的陆基型,用于在远距离上打击高性能飞机、巡航导弹、空对面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
解放军海军显示了它长期以来对打击敌方飞机、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弹药的关注。当海军致力于在远离陆基防空体系防护范围的情况下作战时,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当前,主要由于自卫和防空作战能力,解放军海军水面作战能力是有限的。未来解放军海军防空体系的改进措施,包括研发可提供区域防空的面对空导弹。这一努力使得中国与俄罗斯继续进行防空雷达和导弹方面的交易。来源于SA―N―7的技术可能有助于研发国产的面对空导弹系统。在未来的十年,解放军海军可能研发一种大体相当于岸基SA―10/20的海军用导弹,也可从俄国购买这些导弹。尽管中国更愿意进行国产的面对空导弹研发,但它是否能够在一个可接受的时间内建造性能相当的导弹,这看来是不确定的。购买更多、更先进的俄国武器可能是必须的。
常规导弹系统
中国拥有一个巨大而且得到良好建设的弹道导弹工业基础设施,并且已经研发和生产了大量的陆基和海基弹道导弹。北京正在集中精力用机动的固体推进剂导弹更换液体推进剂导弹,这反映出它对生存能力、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的关注。研发用于区域和战略任务的对地攻击巡航导弹被置于高度优先的位置,这些武器的空基、岸基和陆基型号极可能在未来的5至10年内进入现役。尽管中国最近生产了几型陆基、海基发射的巡航导弹,但它们多数是短程和用于反舰作战的。
已知的所有中国短程弹道导弹据信都是以南京军区为基地,用于瞄准台湾的。中国有大约500枚短程弹道导弹列入部署。它强调短程弹道导弹系统,因此其规模很可能在今后几年内出现实质性的增长。这些导弹的精确度和杀伤力也在增长之中。解放军继续生产CSS―7,并且正在研发CSS―6的改进型号,后者在前置部署时能够把冲绳岛纳入打击范围,在基地部署时能够打击台湾。未来中国可以选择部署常规弹头中程弹道导弹,从而扩展其常规导弹打击力量的打击范围。
核力量的现代化
一个弹道导弹现代化的计划已经在实施之中,用以在质量和数量上更新所有级别的导弹。北京意在通过这项计划,增加能够瞄准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增强其核力量应对东亚地区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加强其核威慑战略。中国正在用射程更远的CSS―4乙型导弹更换其大约20枚CSS―4甲型洲际弹道导弹。DF―31洲际导弹的研发进展顺利,并将随后在十年内部署。中国也研发了DF―31的两种增程后继型号:一种是固体推进剂、机动型的洲际导弹;另一种是固体推进剂的潜射型弹道导弹,即JL―2型,它将这个十年的末期部署在一种新型弹道导弹潜艇上。第二炮兵继续用固体推进剂、公路机动的CSS―5中程弹道导弹补充其正在退出现役的CSS―2型中程弹道导弹。中国目前拥有大约20枚能够打到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个数字可能在2005年增加到30枚,到2010年达到60枚。
[em41][em41][em41][em4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3 9:51:2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