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本文授权转载自新时模型微信公众号
小号手模型经过多年积累,将中国的武器装备出的相对齐全了。正值八·一建军90周年之际,我们新时模型稍作整理,并分成两部分展示给大家。
武装直升飞机:
编号:TR87226
Mi-4 “猎犬” 是前苏联研制发展的一款活塞式运输直升机,在 1969 年停产前总计产量大约为 3000 架,该机为常规布局,四叶主旋桨安装在机身中部的上方,活塞式发动机安装在机鼻部,后面是乘员舱,驾驶舱在机鼻后上方 。1952 年 Mi-4 的量产型进入部队服役,取代了 M i-1。而 Mi-4 第一次被世界所知是 1952 年在图西诺举行的苏联航空节上。
编号:TR05101
1951年斯大林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前苏联米里直升机实验设计局在12个月内设计建造一种运输直升机。米-4是一种单旋翼带尾桨多用途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赋予绰号为“猎犬”。1952年8月试飞,1953年投产,并大量装备部队,1969年停产,共约生产3500架。作为军民两用机,服役于前苏联和各华沙公约国,同时被授权中国进行生产,中国制被命名为Z-5。
编号:TR87208
Mi-8 “河马”为多用途直升机,具备执行人员输送、对地攻击等任务的能力,她通常被用于小分队支援,战场火力遮盖等任务.除此之外,原本作为运输直升机而设计的Mi-8其强大的动力配置使得该机能起吊重达3吨的外挂货物。
编号:TR05102
中国从七十年代就引进了米-8,后来又先后引进了米-17和米-171,用作军事和民间货物运输用途。
编号:TR05109
哈尔滨直-9是中国根据许可证生产的法国欧直AS 365“海豚”直升机,其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直-9WA是最新的全天候改进型,其在机鼻加装了FLIR探头。采用了中国制头盔瞄准具,与反坦克导弹,如HJ-8/9/10,以及轻型反舰导弹如C-701/703和TL-1/10兼容。
编号:TR02802
Z-9G是由Z-9A改装而成,可用于空中防卫及突施地面攻击的武装型直升机。Z-9G武装直升机具有反坦克攻击,地面火力压制,零散目标攻击,反恐怖突击,空中巡逻,通讯联络等用途。
编号:TR87253
Z-10攻击直升机是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的,原型机于2003年首飞。Z-10 的主要任务是反装甲和战场遮断。也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
Z-10直升机有的一个标准的武装直升机结构,窄机身,纵列座舱。武器操纵员在前,而飞行员在后。菱形的机身截面可以减少侧面的雷达发射面积。所有重要的区域都会有装甲保护。
编号:TR87260
WZ-10攻击直升机是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研发的,原型机于2003年首飞。WZ-10 的主要任务是反装甲和战场遮断,是中国第一种专用攻击直升机。
战斗机:
编号:TR85807
P-51D “野马”式战斗机于1940年应英国皇家空军要求研制.该机几乎参加了二战期间各大主要战役,其中包括在太平洋战场上为轰炸日本的B-29护航等任务。1941年至1945年间美军陆航接收了总计14855架“野马”系列各型战斗机,其中安装了视野良好的水滴座舱和加强武装的P-51D型共生产了7965架,该型机主要用于截击和战场遮蔽任务。P-51D 型机在美国国民警卫队中一直服役到1957年。
编号:TR02204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装备的米格-15比斯型战斗机,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美国F-86型喷气式战斗机的劲敌。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当年,曾驾驶米格-15和米格-15比斯型飞机,击落击伤9架敌机,在国土防空中作出了重大功勋。
编号:TR02205
歼-5战斗机-中国沈阳飞机公司1956年仿苏联“米格-17”生产的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主要用于昼间空战。它最大时速为1145公里(0.99倍音速),实用升限16000米,武器装备与米格-15相同。1958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胡春生、舒积成曾驾驶“歼-5”飞机在15000米高空击落了国民党“RB-57D”型高空侦察机,创造世界第一次在同温层击落敌机的记录。
编号:TR02207
“米格”19“农夫”是前苏联第一代超音速歼击机。该机原型机于1953年9月首次试飞,1955年开始批量生产,是前苏联空军整个50年代的主战飞机。该型机及其改进型共约生产10,000余架,除装备前苏联空军外,还大量出口到其它国家,包括中国、波兰捷克、古巴、越南、北朝鲜、伊拉克和其它“华约”国家。进入60年代,前苏联开始用更为先进的“米格”21型战机更新部队,但其它国家在其后的很多年里,仍在使用“米格”19系列飞机。该机在中国共生产约2000架装备部队。
编号:TR02216
歼-7是中国研发的第一种两倍音速喷气战斗机,大量装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主要用于国土防空和夺取战场前线制空权,也可以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属于典型的第二代战斗机。歼-7的技术特点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轻小灵活的特点,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
编号:TR02217
八一飞行表演队于1995年7月7日首次使用歼-7EB型飞机进行表演,并于2000年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公开表演。
编号:TR02845
歼-8B于1989年11月完成首飞,是在歼-8II的基础上换装一台歼雷-8A脉冲多普勒雷达,探测距离70公里,使用两台推力更大的WP-13AII涡轮喷气发动机,武器为一门23-3型23毫米机关炮,可挂载4枚霹雳-5或霹雳-8空空导弹或火箭和炸弹。没有中距交战能力。
编号:TR01610
沈阳生产的歼-8Ⅱ“长须鲸”-B,特点是采用重新设计的两侧进气道和机头代替了歼-8上机头进气道的设计。固定的机头为一个较大的火控雷达天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可以获得较好的目标搜索和跟踪能力。飞机于1984年6月12日首次试飞,但是一直到1986才正式露面。 首批制造据说开始于1988 年,飞机在 1992 年正式服役。
编号:TR02846
J-8D采用了不可收放式的空中受油探头,固定安装在驾驶舱的右侧。除了空中受油探头之外,J-8D的航空电子学和武器类型和J-8B相差不多。飞机少量装备中国空军和华中华南地区的海军航空兵部队。通过空中加油,飞机战斗半径可以从800公里增加到1200公里,可以在南中国海最远的岛屿巡逻。
编号:TR01658
“枭龙”战斗机是中巴联合研制的一款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巴基斯坦称其为JF-17,中国名称为FC-1。他在兼顾优良的高低速机动性、全天候作战能力、低成本的同时还采用了先进的“无附面层隔道进气道”(DSI),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富有竞争力的综合性能。目前,巴基斯坦空军已接受了该型战机并将在未来逐步形成战斗力。
编号:TR01608
FBC-1“飞豹”是中国西安飞机设计所和西安飞机工业公司共同研制的双发双座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主要任务是战役纵深攻击,攻击海上和地面目标,并具有一定的空战能力。 FBC-1于1973年开始研制,曾使用歼轰-7的编号,原型机于1988年12月14日首飞,并在1998年11月的中国珠海航展首次亮相,并进行了飞行表演。
编号:TR01664
JH-7A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用来替换老旧的轰-5和强-5机群。JH-7A首先于2004年初装备海军航空兵,同年底进入空军服役。
编号:TR02841
歼十单座型飞机是中国空军一款全新发展的具有多用途,全天候作战能力的第三代战斗机,于1998年首飞。其采用的电传操纵系统控制的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在保证飞机传统高速性能的同时更进一步突出了其低速机动性。其可以携带近距/中距空空导弹,航空炸弹,火箭弹,空对地导弹等多种武器。有了歼十,中国空军将有能力取代目前大量装备的歼七飞机从而保障未来的空战效力。
编号:TR01644
J-10S表演机是由J-10S双座型战斗机改进的八一表演队表演机,于2009年首飞。其最大的特征是具有较大的水泡型座舱盖以保证飞行员具有良好的视野。作为表演队用机J-10SY拆除了机炮,安装了表演用高精度仪表和拉烟装置,采用红白蓝三色涂装以体现中国空军的新面貌。
编号:TR01659
苏霍伊的Su-30MKK“侧卫”-G是1999开始研制的,作为Su-27SK的改进型。它是苏霍伊Su-30的升级版本,由中国和俄罗斯共同发展。它是一种重型、全天候、远程战斗轰炸机,类似于美国的F-15E。Su-30MK2则是SU-30MKK的升级型号,重点对航电和对海攻击能力进行了强化。SU-30MKK和MK2现在都装备中国军队。
编号:TR01662
Su-27 于1982年投入批量生产,除了俄罗斯外、乌 克 兰、白俄罗斯、哈萨克、乌兹别克斯坦等前苏联国家都有使用,并且出口到越南,而中国除了引进Su-27SK外,还根据许可证生产了J-11系列战斗机,Su-27家族中的Su-30 MKK,也已经出口到了中国。
编号:TR81715
Su-27“侧卫”是苏霍伊设计局设计的防空战斗机,由伊尔库特工厂制造,出口型号为Su-27SK 。Su-27于1982年投入批量生产,除了俄罗斯外、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乌兹别克斯坦等前苏联国家都有使用,并且出口到越南,而中国除了引进Su-27SK外,还根据许可证生产了J-11系列战斗机,Su-27家族中的Su-30 MKK,也已经出口到了中国。
编号:TR01668
沈飞制造的歼-15是由601所研制的一种舰载战斗机,着眼于中国未来的航空母舰计划。最初的传言称该机采用了局部隐身设计,然而稍后的消息证实该机是以俄罗斯的苏-33为蓝本设计的,转杯中国自己的雷达航电设备和武器系统。据说中国于2001年期间从乌克兰得到了一架未完成的Su-33原型机——T-10 K-3,并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歼-15的研制,歼-15在气动布局上几乎是Su-33为基础,但是装备了和J-11B一样的航电设备。
编号:TR01663
J-20有一对类似F-35风格的斜方形全动垂尾,并且有稳定用的腹鳍。前机身部分与F-22的形状类似,但是机头具有和F-35类似的下垂,采用了DSI超音速进气道,座舱盖为整块无隔框式,原型机使用改进后的涡扇-10G发动机,但是采用了新的“隐形”喷口,可以减少雷达信号反射和红外辐射特征。
轰炸机:
编号:TR01603
轰5是中国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亚音速轻型轰炸机。可昼夜执行轰炸和攻击任务。该机1966年首飞,1984年停产。机长16.77米,翼展21.45米。轰-5为平直上单翼。左右机翼中部各装1台WP-5型涡喷发动机,机上有轰炸、导航、通讯设备,弹舱最大可载3000千克炸弹,前1门、机尾2门防卫机炮。
编号:TR01612
图-16/轰-6-由于美国推出B-47重型喷气式轰炸机的威胁,前苏联空军马上急切催促一向在设计大型飞机有卓越成绩而闻名的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一款同等份量的飞机,于1949年开始设计,于1954年正式服役,Tu-16成为前苏联第一种正式量产服役的重型喷气式轰炸机。 直至1994年除外,俄国一共生产了1500架(此数未含中国所生产的数量)。前苏联曾将此机投入阿富汗战争及援助一些当年友好的国家,如中国、埃及、印尼及伊拉克,而中国则于与其关系破裂后大量仿制此机,并命名为’轰六’。
编号:TR01614
中国轰六加油机-在1999年10月1日国庆检阅中出现轰油六加油机,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为配合新型歼击机能作远程作战之功能从轰六改良出来,其大大增强空军在远程打击及巡逻任务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