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kkiron发表</P>
<>我说“首先,M4的缺点是在北非作战时候就表现出来的,当时在德军装备三号长身管型和四号早期型的情况下M4就不是德国坦克的对手”专指M4的早期型号(可见03年兵器的血与火的第一课[02,03月份连载])
关于阿登战役我不想过多论述,因为要写一个比较长的有关库尔斯克会战的文章,准备资料较多,所以顾及不到这个。
我感觉大家对SNIPER的论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是比较认可的,我个人对这种对史料和资料的合理使用感到十分赞赏。但是以下这段原文我可是感到十分奇怪。
“ 关于坦克的损坏和损失这一问题有两种情况。同样是击毁,有全毁和部分损坏两种。除了被击毁后发生灾难性的殉爆外,其他的“击毁”都是可以被修复的。另外美军在修理能力上优于德军,他们的战场保障单位装备的M26龙式拖车、M32装甲修复车以及T2装甲修复车工作效率高,可以快速拖回受损坦克并快速修复使其重新参战。而德军缺乏大型的装甲抢修车和重型牵引车,所以即便没有敌方干扰,很多坦克也只能遗弃。由于无法得到补充,部队的战斗力不可避免的日益衰竭。(在战争中只有完全无法修复和无法恢复战斗力的车辆才能称为损失,可修复的车辆因为能在短期内恢复战斗力所以称为损坏)。再加上M4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所以美军坦克手只用随车工具就可以排除一般故障,使车辆重新投入使用不至瘫痪。基于以上考虑,我得出“德军坦克在西线损失其实大于东线”这一论断。
“三元素的均衡是衡量坦克优秀或低劣的标准,M4实在是排在T34,豹G之后。”没错,但是三元素只是衡量单一品种坦克的优劣标准。坦克不会像古代骑士那样在战场上耍单帮,美军无与伦比的战场保障能力有效地弥补了他们在坦克技术上的劣势。 ”
以上双引号内为原文,这里算转载一下。
第一句是军事常识,德军分类是三种:一是全损 (就是彻底玩完了) 二是长期修理(一般得送回后方大修) 三是短期修理(战场上的修理连就可以进行修理了)。第二三句就明显存在问题,首先必须说明,德军的战场抢修,补给,后勤能力是二战中交战各方中数一数二的,单就拖车论,有4,8,12,18吨各型半履带拖车;就抢修车论,有三号,豹,虎,象(两辆),追猎者各个型号的抢修车(专用半履带因为手里没有资料暂时不说),就后勤论,弹药补给已经部分实现了装甲化,当我们说德国铁甲军时候,我想一般人印象里应该是虎豹成群,排山倒海,实际上不是,更多的是这些小字辈,他们和德国后勤补给抢修人员创造的德国战车奇迹,根本就不是美军后勤补给抢修人员能比拟的,在库战中,这已经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俄军倒是很乐意把留在自己战场上的损伤坦克运回去修理,因为坦克的品种和通用性好,要说来俄军的修理能力比美军还好,因为别看俄军总打战术败仗(好象大家都喜欢看俄军的战术败仗),但是战略战线的推进往往使已经落入敌方战线的“全损坦克”又回到已放控制下的时候,总有部分是可修理的,只能说美军情况类似而已,但是美军(盟军)有强大的空军,我想问,如果我派抢修车修理坦克,这时候飞机来了把修理车炸毁了,我既没修好坦克,又搭上了修理车,是不是很赔本!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该扔就扔,不该扔的就不要乱扔(唐僧云:“悟空啊,你又乱扔东西啦?”),反观美军,如果没有制空权,你让那些什么拖车抢修车上去也是送死(当然还可以看看兵器的那篇文章),决定力量不是你有多好的抢修队伍,而是其他因素,对德军适用,对其他军队也一样,这不是讨论M4应该讨论的。你说这句话本身就是明显的违反常识的。第四句就更另我费解了!!!M4的精细程度是很高的,结构也不算简单吧(这个比较适合于T34)美军坦克手只用随车工具就可以排除一般故障,你说这话我觉得太有点不可思意!这是所有坦克手的必须的能力,它怎么就成了美国兵的专利了?第五句你自己看看和上面所说有联系吗?德军就是把铁锅也算上,他损失的装甲还是东线比西线多了去了吧!
“三元素的均衡是衡量坦克优秀或低劣的标准,M4实在是排在T34,豹G之后。”没错,但是三元素只是衡量单一品种坦克的优劣标准。坦克不会像古代骑士那样在战场上耍单帮,美军无与伦比的战场保障能力有效地弥补了他们在坦克技术上的劣势。这句话简直是上面那些错误结论进一步的借题发挥。另一方面,你也承认了M4并不是多么好的坦克。
总的说来,阁下研究比较精深,我也十分佩服,不过还是请多多考证些原理性的,事实性的东西,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多的是感性,少的是理性,是不会让其他人认可的</P>
<>M4的各个型号
美 英 车体 主炮 产量 主机
M4 ShermanI 熔接车体 75L37 M3 6748 汽油
ShermanIB 105L22 M4 1641 汽油
M4A1 ShermanII 铸造车体 75L37 M3 6281 汽油
ShermanIIA ” 3"L52 M1 3396 汽油
M4A2 ShermanIII 熔接车体 75L37 M3 8503 柴油
ShermanIIIA ” 3"L52 M1 3230 柴油
M4A3 ShermanIV 熔接车体 75L41 M3 5015 汽油 福特V8引擎
ShermanIVA 3"L52 M1 3370 汽油
ShermanIVB 105L22 M4 3039 汽油
M4A3E2 Jubom 增强装甲 75L41 M3 254 汽油 前方4",炮塔6" 38吨
M4A3E8 3"L52 M1 2539 汽油
M4A4 ShermanV 熔接车体 75L37 M3 7499 汽油 克莱斯勒引擎 长车身
谢尔曼坦克由于生产量极大,所以分类极为复杂,除了以上粗分,其熔接或铸造方式也不一。主炮的防盾也因火炮,附属装备,生产方式不同而分为M34,M34A1,M62,M52等多种类型。主炮中3"(76.2mm)也有M1A1(无制退器),M1A1C和M1A2(有制退器)之分。引擎也有350/400Hp星型空冷,375HP液冷柴油,450HP液冷汽油,450HP星型空冷等。悬架也分VVSS(垂直),HVSS(水平)两种。
另外,英军将其17pdr炮装备M4A1和M4A4共约600辆,称其为Firefly萤火虫式。
转自索网寶劍橡葉騎士发表
</P>
<>kkiron 兄引用的M4资料有点含混哩。其实M4分类也不难,只是型号比较多。
各型号是根据不同引擎而来(M4及M4A1就因为车身生产方式区别)
美军 英军
M4 Sherman I
M4A1 Sherman II
M4A2 Sherman III
M4A3 Sherman IV
M4A4 Sherman V
M4A5 Sherman VI
M4A6 Sherman VII
美国在型号后面加炮的型号,英军就A = 75/76mm, B = 105mm, C=17磅炮
M4A5 预留给加拿大用,但基本上没投产,M4A6只生产了几十台。
除M4A1 及 M4A6 外,都是焊接车身
M4A1是燽做车身
M4 另有混合车身,美军叫Composite, 英军叫Hybrid
M4A6是混合车身
型号后加E是加强装甲
萤火虫只是外号,正式是型号后加C。倒如M4A4,17磅炮,就是ShermanVc.
只要知道命名原则,其实不难啊!
</P>
<>首先,我对kkiron兄的文章表示热烈的欢迎。但我仍要进行一些“狡辩”,希望大家可以认真仔细地看一看。
kkiron兄说“德军的战场抢修,补给,后勤能力是二战中交战各方中数一数二的,单就拖车论,有4,8,12,18吨各型半履带拖车;就抢修车论,有三号,豹,虎,象(两辆),追猎者各个型号的抢修车(专用半履带因为手里没有资料暂时不说)”
没错,但这些拖车和抢修车的生产数量一直无法满足前线的需要。18吨牵引车虽是德军中最重型的半履带车,但它的产量很少,而且因为供应到前线的数量也不足,即使装备到每个部队也经常缺编。另外它虽可以有效地牵引德军的主力坦克III号和IV号坦克,但它们需要四辆同时使用才能拖走黑豹、虎1和虎王,而美军只要1辆M26就可以拖走黑豹,2辆就可以拖走虎王和猎虎,在加上美军所有的战场车辆都装有.50M2勃郎宁重机枪用于防空(德军的著名空中坦克杀手鲁德尔少校的斯图卡就曾在东线被苏军的M4A2上的这种机枪击落过),而德军所有的半履带牵引车都没有防空武器,而谁又能保证他们每次去战场抢修坦克时都会有防空保护?虽然他们可以用MG42进行防空,但这种机枪对盟军和苏军的战斗轰炸机的威胁实在是很小,MG42的7.92大威力机枪子弹根本肯不动P47和伊尔2“黑死神”的装甲。抢修虎和抢修豹虽然牵引力好、防护力好但他们的装备数量更是不足,更何况因为它们使用的是和虎式豹式一样的底盘,所以他们也同样忍受着它们的基型车一样的故障折磨。至于那些追猎者和那些形形色色的中型轻型抢修车,它们是较为轻型的抢修车,牵引力和它们的战场工作效率显然是不足的,虽然这些保障车辆可以抢修那些较可靠的III型IV型坦克(到1943年后它们仍是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但到战争中后期,它们(即便是较新的改进型)也已明显过时了。
德军的坦克不适合长途行军,在长途行军必须使用火车,而这些虎式和豹式坦克在用火车运输的时候必须要换上专用的窄型运输履带,到达目的地时再换上标准履带,这一拆一装,在军情紧张十万火急的战场上效率是否高似乎不用我再说了吧?再加上德军的这些重坦克经常出机械故障,往往还没打仗就有不少因各种故障趴了窝。在这种情况下德军的维修部队效率再高,他们既要保证自己车辆装备的那些保障车辆和一线战斗部队装甲车辆的可出勤率又要保证对一线装甲部队的修理战损技术支持,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在这种高压力高工作强度下他们根本无法休息,谁也不是“铁人”谁也不是“超人”,这样一来再好的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毕竟工作量实在太大了。而M4谢尔曼确实是二战中最可靠的坦克,他们在欧洲战场经常进行长距离快速机动,很少发生故障,毫不夸张地说,即使履带都磨烂了其机件状态仍然良好,这是各国二战兵器专家所公认的事实。另外由于M4的高可靠性保证了参战的高出勤率,使美军维修单位的工作压力就比德军的同行们小得多,他们自然就能以饱满的精神维修战损的坦克,谁的效率更好?。
“如果我派抢修车修理坦克,这时候飞机来了把修理车炸毁了,我既没修好坦克,又搭上了修理车,是不是很赔本!道理就是这么简单,该扔就扔,不该扔的就不要乱扔(唐僧云:“悟空啊,你又乱扔东西啦?”)”这话说得确实很容易。说句冒犯的话,如果那些德军坦克兵听到你说这样的话他们一定会骂你“崽买爷田心不疼!”,因为在实战中德军往往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受损的坦克(特别是黑豹 、虎式和虎王)尽一切可能拖回以进行抢修,他们经常为了让这些坦克留在原部队中而强行抢修决不让它们回国修理(因为他们经常一去不回,德军甚至为了自己而将已经送给匈牙利军队的几辆虎式以帮助修理的名义拖走),在波卡基村魏特曼甚至违规用一辆虎式将另一辆虎式拖回;德军有名的“橡叶军士长”胡戈·普里曼茨(Hugo Primozic)就曾在猛烈的炮火下用一辆III型突击炮将另一辆III型突击炮拖回。这些都是德军真实的事迹,甚至可以说英勇得有些无奈。战争时期的“经济学”就是这么不计成本,如果对受损的坦克难以抢回的就不抢,结果就必然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此下去部队再英勇技术再先进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战场效果,最终受损的还是自身的利益。
kkiron兄说“M4的精细程度是很高的,结构也不算简单吧(这个比较适合于T34)美军坦克手只用随车工具就可以排除一般故障,你说这话我觉得太有点不可思意!”
实际上这并非不可思议,而是残酷的事实。M4的精密度虽高,但却并不复杂,再加上美国是当时世界上较早普及汽车和其他各种机械化生产工具的国家,美军的坦克手们从小就对这些重型机械很熟悉,谢尔曼坦克在设计的时候也遵循了美国设计思想的一贯原则和风格,美军的坦克手们在入伍后又经过了充足的训练,再加上M4的可靠性高和易维护,就使得你们眼中的“不可思议”变成了残酷的现实。德军的坦克的结构过于复杂故障过多维修难度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你在研究库尔斯克战役时仔细研究一下德军参战装甲部队的出勤率和维修率就会知道了。
“德军就是把铁锅也算上,他损失的装甲还是东线比西线多了去了吧!”要知道,德军空军在东线和苏联空军平分秋色,而且德军在小规模逆袭和反冲击战术的运用极为成功,所以他们经常不计伤亡地进行反击以将损失的坦克抢回修复重新参战。而在西线,他们虽然也这么做,但美军在撤退后必派战斗轰炸机空袭(在朝鲜美军就把部队放弃的车辆用飞机击毁以免被敌利用),D日后德军在西线的制空权完全丧失,所以德军完全无法抢回受损的车辆,他们不得不违规用坦克将同型号坦克拖回(这很可能使两辆坦克全都抛锚,这种事有不少)。所以不用把铁锅加上,德军在西线的完全损失早就大于东线了。
最后说一句,我并没有认为M4谢尔曼是二战中最好的坦克,,毕竟崇尚技术的美国不能容忍在技术上的不足,所以这种坦克也在韩战后正式退役,由M46和新的M47取代。
说句冒犯的话,诸位既然都是二战德军专家,也应该知道德国人以严谨认真客观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所以我希望你们也可以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客观,平心静气地注意一些各种资料和史料上的细节,多全面严谨地认真分析一下,也许可以发现一些你们没有想到和没有发现的事,毕竟实战和理论有很大的差别,甚至会违背你们所谓的“常识”。也许你们看到我的这些话后会很生气,但毕竟历史和客观条件已经既定而永不改变。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够公正客观地看待它们,而这才是最大的理性而非感性。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