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无敌非典1

[陆军装备] [模型网评测]MENG SS-014 1/35 俄 9K37M1山毛榉防空导弹系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09: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D板件
发射平台的底座和各种大型零件,及其醒目的硕大火制(guang)导(hua)雷(de)达(gui)罩(tou)。
IMG_7331.JPG
IMG_7332.JPG

围栏部分都用凸起的流道进行了保护固定。
IMG_7333.JPG

发射平台底座中心的各种零件,板件空间利用最大化。
IMG_7334.JPG

平台部分的各个舱门
IMG_7335.JPG

火控雷达底座部分
IMG_7336.JPG

制导雷达罩部分也一起开模在的板件上,不过因为其巨大体积,我还是比较建议将其单独剪下,这样比较好压缩盒子内部因为雷达罩凸起产生的空隙。
IMG_7339.JPG

隐藏式水口也比较好处理
IMG_7340.JPG

从实车雷达来看 ,雷达前面的那个“二”两个宽扁贴条,几乎是平面与雷达表面的。
QQ图片20180730230157.jpg
这一张从侧面看更明显的可以看到这个“二”几乎就是个平面。
018.jpg

当然也有这种不“二”的
ParkPatriot2015part8-24.jpg

从斜侧面可以清楚的看到 MENG把这个几乎平面的“二”开的凸起有过大了(编者注:应该是模型化后对细节的加强处理)。另外看实车图时候会感觉火控雷达罩前面的这个棱线有种若有似无很微妙的感觉,可能是角度的问题,还需要等后续素组安装到发射平台上再进行比对

IMG_7341.JPG

雷达罩打开后的内部雷达
QQ图片201807311428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09: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E板件
为导弹主体部分,两版共计4枚。
IMG_7342.JPG

导弹采用了两半式开模,粘结面一半是弹翼位置,大大减少了打磨工作量。
IMG_7343.JPG

弹翼和喷口零件
IMG_7344.JPG
IMG_7345.JPG
IMG_7346.JPG

山毛榉的导弹有两种  早期型长弹翼的9M38   后期型短弹翼的9M317  。在萨姆11发射车上也会有两种导弹混装的情况
QQ图片20180731141911.jpg

照片里发射车是芬兰涂装的长弹翼早期9M38导弹,MENG的这款山毛榉套间里提供的就是这一款导弹,发射车型号为 9M38M1  OF  9K37M1
U28P27T1D193823F319DT20040417090619.jpg

当然也还有另外一种短弹翼后期9M317导弹的山毛榉,发射车换装后期9M317导弹后, 发射车型号为9M317 OF  9K37M1-2
000.jpg

最后 萨姆17 是相控阵雷达的 ,发射车的型号为9A317。一般只使用后期弹,不用早期弹。
102815jwv966a38y19ghik.jpg

活动履带部分
采用了半销钉半卡扣式活动履带,履带正反面都没有推出孔,这一点相当不错。
IMG_7347.JPG

放大后可以看到一侧突出的卡扣,另一侧则是插入的销钉口,这种设计配合履带辅助器将会大大减少活动履带的工作量。
IMG_20180730_181847.jpg
IMG_7348.JPG
IMG_7349.JPG
IMG_735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10: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盒小结

套件开模还是延续了MENG的一贯风格,标配的活动履带,活动悬挂,多处可活动部分增加了可玩性。
框架式的车体和发射架的分模需要加强下保护,否则受外力时候会出现断裂问题。乳黄色的板件,开模很干净没有脱模油痕迹,也没有过于明显的大面积飞边合模线出现,对于几处脆弱的围栏车灯架等零件都做出了流道框的辅助固定保护。


模型后续的制作评测将在制作完成后发出。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10: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盒小结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13: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底盘负重轮组制作起来很迅速,负重轮因为橡胶合模线的存在,剪切的时候需要十分小心,避免缺肉。
IMG_7351.JPG

诱导轮单独放大
IMG_7352.JPG

跟实车图对比没有太大问题
007.jpg

负重轮放大观察,除了橡胶圈的合模线粗壮突出外(当然这个也可以选择进行轻微打磨 ,表现出实车那种使用后的负重轮表面)还有有两个问题
IMG_7353.JPG

实车橡胶圈跟轮毂的后对比大约是3比1,MENG 开出的射出件大约是2比1
QQ图片20180802132134.jpg

另一个就是路轮橡胶圈上的文字缺失了。 橡胶圈的花纹本身就有疏密两种 ,所以这个没有问题
QQ图片20180802132415.jpg

主动轮放大后 ,跟实车同角度比会发现,中间部分太大,中间面积大约红圈区域就差不多了,MENG的更大一些。
QQ图片20180802132831.jpg

中心区域做大了导致一个问题。扁头螺钉实车上都有一个摆动的空间,MENG这里就没有做出来
QQ图片20180802132747.jpg

扭杆跟摇臂是分成两部分粘结的。另外12个悬挂分成了4种 ,为了避免混乱。每做做完一种就在扭杆上做上一个位置记号,方便后面悬挂粘结
IMG_7356.JPG

扭杆粘结按部就班,除了车体内部要粘结牢固,还要一起把外面的摇臂一起调平。说到调平悬挂就不得不说到,之前陪在T90里面的那个备受好评的悬挂调整器了,可惜山毛榉里没有,要不会方便很多
IMG_7357.JPG

调平悬挂并且在半干燥状态下安装上负重轮组,进行第二次的调平。保证所有负重轮着地,并且车身不倾斜,悬挂比较软,这里调平一定要确保平衡肘都在一个平面上
IMG_735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13: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车体上部的几个零件组合后就可以先将上下车体粘结了
IMG_7359.JPG

框架式的上车体粘结的时候还是需要遮盖带进行辅助粘结
IMG_7360.JPG

这里有一个小错误,根据手里的几张同位置的照片,都没有发现这种直接安装挡板的样式
IMG_7362.JPG

打开状态看起来是通风口或者散热口
QQ图片20180802151743.jpg

这张关闭状态可以看到是一个百叶窗,而不是直接一块挡板
QQ图片20180802151755.jpg

车体左右两侧的舱门打磨完毕开始安装粘结。这里的组合完全没有阻碍,甚至不上胶水直接扣上牢固度也不错。舱门安装后上车体整体强度大大提升
IMG_7363.JPG
IMG_7364.JPG
IMG_7365.JPG
IMG_736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13: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舱门做的是可以活动的,不过都需要蜻蜓胶进行辅助,否则很容易掉落
IMG_7367.JPG

跟实车舱门对比,还原度很不错
w02302_2178752.jpg

舱门打开后内侧结构,很可惜没有驾驶室内构 ,舱门打开后也没什么看点
IMG_7368.JPG

实车舱门打开
0_12ecd8_295f988f_orig.jpg

反光镜的底座安装到车体上是比较松的,可以蜻蜓胶辅助粘结,或者铜丝打桩。
另一个车首中间的行军支架底座定位孔偏小。需要把C85零件提前打磨下边缘方便安装进
IMG_7369.JPG

车头部分制作起来也很顺利。注塑的钢缆一定要安装到位紧定位点里。否则弹性原因为很难服t贴
IMG_7371.JPG
IMG_7370.JPG

对比同角度实车的车头
w02302_2767778.jpg

一个小问题就是导向系统下面的盖子合页到边的距离,模型上的距离,几乎完全贴到边上了。
QQ图片20180802141331.jpg

实车是这个样子的,合页到边缘还有2-3手指的距离
QQ图片20180802141326.jpg

尾板上零件不多。制作完成后直接安装到车体上就可以了
IMG_737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13: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闲的顺手用卡尺测量下活动履带的宽度,14.28MM。换算成35比例就是499.8MM,也就是500MM的履带了。
QQ图片20180802142932.jpg

根据这张实车的履带测量图,比较清楚的可以看到山毛榉的履带是480MM
QQ图片20180802155744.jpg

同样的480MM履带,熊猫道尔的履带卡尺测量是13.7毫米。换算35倍 是479.5毫米基本等于480毫米
IMG_20180803_174517.jpg

更加闲的蛋疼吧两个履带配在一起,这0.5毫米的长度就显现出来了
IMG_20180731_082709.jpg

履带的制作是很迅速的,没有推出孔要处理,只有两个水口,剪切上很方便。
IMG_20180731_120022.jpg

配合履带辅助器制作,销钉的设计位置正好插进履带辅助器,一次就可以完成7节履带
IMG_20180731_120042.jpg

根据说明书 每侧需要113街履带。每条只做了112节方便安装时候调整
IMG_20180731_121702.jpg

制作完履带一起顺手把导弹部分制作完成,导弹部分制作很顺利,主要工作量还是打磨导弹的粘结后做无缝
IMG_20180731_124443.jpg

四枚导弹制作完成
IMG_20180731_135024.jpg

履带安装到车体上,安装时候需要在增加一节  113节履带。悬挂的活动性相当不错
IMG_7373.JPG

动态图示意活动悬挂和活动履带
2018_08_01_11_49_00.gif
2018_08_01_11_48_17.gif

做芬兰涂装的话需要注意B9  B10零件 提前反面打孔 方便安装A66
IMG_737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13: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射平台上部也是框架是结构。说明书 18  19两个步骤,在发射平台底座和主体粘结几个下零件后就可以合体粘结了
IMG_7375.JPG

两个大零件粘结时也需要遮盖带进行辅助
IMG_7376.JPG

发射平台左右两侧舱门安装
IMG_7377.JPG

安装后整体强度提升
IMG_7378.JPG

制作发射机液压升降装置时候,注意吧C 39  40零件 内部清理干净,粘结干燥后用钻头打通下,方便后面液压杆插入顺利
IMG_7379.JPG

俯视发射平台,也有一个错误
IMG_7380.JPG

根据照片,相同位置是有四个凹槽的 而模型上并没有开出来
132608yj3lwtlupjhluhi2.jpg

这里犯了一个制作时候很尴尬的错误,红圈处的D4零件应该是平面粘结在平台上,我却错误的个竖立粘结了。而这个错误知道最后拍照完后才发现。
IMG_7381.JPG

巨大光滑的雷(man)达(tou )
IMG_7382.JPG

安装到发射平台上,整个山毛榉发射车雏形已经开始显现
IMG_7383.JPG

可惜巨大 的雷达胸罩里没有内构,否则又是一个很大的看点
IMG_7384.JPG

雷达后面的光学瞄准仪
IMG_7385.JPG

红圈处可以看到,对比照片后,雷达尾部那个圈上的上面细节缺失,
QQ图片20180802141341.jpg



对比实车的雷达照片
QQ图片2018080214133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8-2 13: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发射架的制作算是整个说明书里使用零件比较多的步骤了,不过优良的组合度让制作很顺利。软胶管线注意用白盖粘结,用绿盖的话很容易断裂
IMG_7389.JPG

发射架安装到发射平台上,这里主要是调整好位置
IMG_7392.JPG

比对了下发射架的实车图,发射平台底座的下面是有一块凸起的
QQ图片20180802141349.jpg

模型相同位置是一个大平面
QQ图片20180802141354.jpg

最后三步安装天线,围栏就很简单了,天线跟提示部分链接是活动的,制作的时候注意下假组和扩孔
IMG_7399.JPG

之前已经制作打磨好的导弹
IMG_7400.JPG

安装上架 ,因为是假组状态,还要来回的取下,导弹的位置就没有做仔细 调整,有些不在一个平面上
IMG_7401.JPG
IMG_740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23 0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