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32|回复: 16

说长道短浅谈阿登战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8 05: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SNIPER发表</P>
<>一直看到很多同好们在议论突出部之战时普遍认为是二战中美军的一个糟糕的败笔,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这场血腥战役做个专题的论述。
    首先,很多人认为阿登战役是德军在二战末期的一次漂亮的反击。我的看法是德军的这次行动在战术上确实达成了突然性,在战役的早期取得了堪称辉煌的胜利。但在全局上希特勒在指挥上和意识形态上的想当然导致了在制定战略上的盲目。因为到1944年秋,德国的最终失败实际已经非常明显了。尽管德军挫败了“市场花园”行动,在洛林和贺根森林重闯了美军,取得了有名的“西线奇迹”并成功地振作了士气,但是盟军仍然成功地解放了大部分的欧洲,美军在以一周一个师的速度向欧洲运兵和运装备。而德军的人员损失已经超过400万人,虽然德军仍有1000万现役军人,但他们与相比那些阵亡的前辈们要么太年轻(14~16岁)要么太老(40~50岁)而且缺乏足够的训练和战地经验,只有很少的受过良好训练的老兵,一直饱受盟军战略轰炸威胁的德国军工厂虽比人们估计的强,但也在走下坡。发生在德军内部刺杀希特勒的未遂行动使德军内部人心惶惶。
    本来盟军自德军的“西线奇迹”后一直为如何打破战场上的僵局而头痛不已,而这时德军孤注一掷的进攻正中盟军统帅部的下怀,因为这样一来德军本来在机动防御中隐蔽起来的主力,这下全暴露在了盟军的面前。而德军很多经验丰富的指挥官都认为这个进攻计划纯属异想天开,国防军第五装甲军团指挥官曼陀菲尔(他是德军在二战后期一位极出色的战地指挥官,曾是大德意志师的师长,有着丰富的战地经验)公开批评这是个自以为是的计划,他主张实施小规模但更有成效的进攻。尽管曼陀菲尔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他仍没有使战斗按他的主张进行。
    最终的结果是阿登反击战,用伦德斯态特的话说,变成了“斯大林格勒第二”。在这场战役中,美军亡19000人、伤50000多人、被俘15000人,英军死1400人,而德军损失了10万多人,他们摧毁了800辆盟军各种坦克装甲车辆,自身也损失了800坦克。
    希特勒竭力从好的一面去评价这笔巨大且不可弥补的损失,为这一失败的杰作做收场白,他告诉他的将军们,尽管反攻“没有取得应有的决定性胜利,但形势已大大缓解,因为敌人不得不放弃所有的进攻计划”。但这纯属信口开河、虚妄之极,因为希特勒的这场豪赌大大消耗了德军本该用于固守本土的人力物力。而现在西线所有的取胜希望完全烟消云散了。
    其次,我们在说说德军和美军的士兵和他们的武器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
    战役开始的时候,士气高昂装备精良准备充分的德军凭着战役的突然性重创了美军,12月19日曼陀菲尔的第5装甲集团军在艾费尔迫使8000名美军缴械投降(美军106步兵师的两个团)--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被俘人数最多的一天。第47装甲军第2装甲师攻至塞勒离默兹河仅4英里。德军的表现充分再现了二战之初的威风。
    但无论怎样,这时毕竟不是1940年。与那时的法军不同,美军很快从最初的惊慌失措中恢复了过来,大量的小股美军利用阿登地区星罗棋布的村镇和茂密的森林,利用57mm轻型反坦克炮、2.36英寸火箭筒以及C4炸弹和反坦克地雷,构筑一个一个隐蔽良好的阻击阵地节节抗击,以等待援兵。另外党卫队第1装甲集团军的先头部队--派普战斗群,在马尔麦迪东南屠杀了86名美军俘虏,消息传开后美军大兵们不但誓死抵抗,很多人甚至发誓决不生擒穿党卫队制服的人!德军终于尝到了他们血腥暴行的后果。
    该战中直到现在仍被人们称道的是“巴斯通之战”,美军101空降师在准备不足缺乏冬装甚至缺乏弹药的劣势下赶到巴斯通,在第9和第10装甲师部分部队的支援下,在占优势的德军曼陀菲尔第5装甲集团军的猛攻下一直坚守阵地(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每名步枪手只剩一排8发子弹!),使得德军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一直坚持到增援的巴顿第3集团军第4装甲师的赶到。当先头的第37坦克营赶到与英勇的伞兵们汇合时,该营营长艾布拉姆斯少校(他因为在阿登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优异服务十字勋章,美军现役的M1主战坦克就是以他命名)惊讶地发现,101师尽管在残酷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但官兵们精神面貌良好甚至连胡子都刮干净了!伞兵们尽管对被解围感到高兴,但他们却没有人认为自己需要被救援!由志愿兵组成的空降师在士气水准上与由义务征募兵组成的常规陆军师的巨大差别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最后再说说双方的武器和战术吧。
     德军虽然在坦克技术上占绝对优势,但阿登山区的地形和路况确实不适合重型坦克的机动。由于战斗距离近,隐蔽良好的美军反坦克小组和轻型反坦克炮经常有很多机会对德军进行伏击和突袭,击毁德军重型坦克的侧部和后部装甲(我有一些关于美军在阿登这种反坦克战果的历史照片资料,但很可惜我没有扫描仪无法呈现给大家)。
     众所周知,坦克的侦察能力很有限,而且防护力越好的坦克机动性越差,更何况虎式坦克的炮塔转速简直可以用慢如蜗牛来形容,所以M4还是有一定机会。到12月的第三周时,美军坦克开始与德军坦克发生战斗,这些战斗发生时天气很糟,双方都损失惨重。而关键在于美军的M4容易修复,德军的坦克虽也可修复,但它们虽先进优秀但却极为复杂的结构以及零件燃料的严重缺乏再加上德军的重型牵引车辆和重型装甲抢修车严重不足使维修工作变得极为艰难。所以德军装甲部队的坦克的绝对损失(即因全毁和无法修复而造成的净损失)日益严重,战斗力日益枯竭。与一般的观点不同,M4在阿登坦克战中的损失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德军步兵的88mm火箭筒和PZ一次性反坦克榴弹(铁拳)实际上是损失的主因。所以美军坦克手普遍使用沙袋和木头来作额外的防护(这显然不是为了防穿甲弹),从当时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只是巴顿将军指挥的第3集团军的坦克部队因为比其他部队参加较多的坦克战,所以大量使用损坏的美德坦克的装甲板来增强防御力。
    以上是我对阿登战役的专题论述,正如我在一开始所说的,德军在突出部之战(阿登战役)最初战术上的成功不仅是德军这只陆上雄狮在将死弥留之际的一场回光返照,还是他们在战略上象在赌桌上输光赌本的赌徒一样至死时还孤注一掷的形象表现(尽管最终结果还是一样,除了失去10万热血男儿生命外)。
</P>
<> 这是我经过认真考证所得出的,第四装甲师第37坦克营营长艾布拉姆斯少校因在突出部之战中的出色表现升为该师的战斗参谋(座车是M4A3E8(76)W型谢尔曼中型坦克,座车的名字是“ThunderboltVII”),后来他官至四星上将,于1968年下半年接替威斯特摩兰担任越南美军最高总司令。80年代,美国以他命名新的XM1主战坦克,即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P>
<>首先对楼主的精神表示赞赏,这种独立的见解却是很难的。但是,我也想提几点我自己的看法。楼主认真仔细的分析了这场战役的很多细节问题,但是却忽略了这样一个整体上的问题,正像楼主所说的“到1944年秋,德国的最终失败实际已经非常明显了”。试问,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维持消极的防御还有什么意义呢?两线作战巨大的资源消耗使得孤注一掷成了德军唯一的选择。“消极的防御就等于灭亡”“防御的唯一目的就是为进攻作准备”这是古今中外哪一个军事理论都承认的基本准则。具体到当时的德军身上,为了防御防御是没有意义的,不依靠当时尚有一定作战能力的部队拼死一搏,难道要等到在消极的防御中兵力消耗殆尽在反击吗?
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讲,守望莱因之役到更像是一场赌注,如果德军继续防御,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反攻,这要么是扭转危机,要么是加速灭亡。因此,唯一有可能避免德军灭亡的办法,就是反击!
顺便在说一下,就在德军发动阿登反击之前,德军也在东线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这次在东普鲁士发动的反击,事实上要比阿登反击成功的多,这也是德军发动阿登攻势的原因之一,因为几天前在东普鲁士发动的反击确实不但制止了苏军的进攻,还成功的将苏军驱逐出了几乎所有德国领土。
</P>
<>感谢长官的质疑。我解释一下,我所认为德军当时应进行的防御是机动防御,即使用有限的机动兵力在局部较合适的地区进行多次的小规模的逆袭与反冲击,这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和背景下来说远比在阿登这样的山区进行大规模装甲反击更有效且更实际(当时曼陀菲尔就是这样认为并建议的,但可惜希特勒不听。)。
    另外听说长官很了解苏军,我希望长官有时间作一下关于二战后期德军在东线对苏军反击的情况和战场效果(即战术成果和敌我净损失)的专题。谢谢</P>
发表于 2004-4-29 20: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一场豪赌。反正不打,就是等死;打得好得话,可以赢得喘息的时间,让更多得新式武器投入使用,从而影响战局。
发表于 2004-5-1 16: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击战打的好
发表于 2004-5-1 22: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登战役是战略上的错误,战术上也未见成功!德军已经把他们的战斗素质发挥到极限了,但是德军已经无力改变实力上的巨大差距,进行这样的进攻作战实际上无异于自杀!拼死一搏的勇气的确可嘉,但是这样确是缺乏理智的表现,在西线德军和盟军的兵力比达到1:5,这还不包括盟军的预备队!发动这样的大规模进攻也许可以凭借突然性打乱对方的部署,但是实际上也只是隔靴搔痒而已。德军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尽量的拖延时间,把每一支部队的战斗力都发挥出来,争取在失败中挽回一些面子,为谈判争取一些有利条件![em05][em05]
发表于 2004-6-2 10: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4-6-2 12: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死鸡撑饭盖!!!
发表于 2004-6-2 20: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已经作出了正确的评论,那就是后勤战.想象在非洲作战的非洲军团.这已经是给德军统帅部一次沉重的打击,再看看突出部战役,一边战斗,一边找油,这已经分散了指挥官的精力和部队的战斗力.要怪只有怪小胡子太疯狂,可怜十万优秀的德国军人.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兵书所说,三军未动,粮草现行.如果德军的战略物资还有可供装备4个师的物资和燃料的话,后面的战局也不会有一边倒的趋势.</P>
发表于 2004-6-9 16: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多物资也是军无战心.
发表于 2004-6-13 08: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可惜德军没有把盟军阻拦在滩头~~~
发表于 2004-7-31 20: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鹅的绝唱!!!!希特勒的独断作风!!!这场战役发起的时间和对德军现有的实力都估计过高!!!毕竟不是1943年了!!!!!!希特勒一再否绝冯曼托菲尔上将和莫德尔元帅的"小解决方案",使得战役在具体的实行中困难重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6 17: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