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86|回复: 3

[转帖]抗战电影中的手枪俗称趣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1 18: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在旧中国,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既懂外文又熟悉枪械的更是少之又少,即便在军队中也是如此。面对那些纷繁庞杂的国外进口枪械的名称时,人们往往无所适从。但中国人自有办法。他们根据不同枪械的特点,分别起上一个不同的绰号,既朗朗上口,又形象好记。这些俗称往往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传统印迹,而且不乏中国式的幽默和智慧。 <br/><br/>“撸子”与“曲尺” <br/><br/>看过电影《小兵张嘎》的朋友,对片中反复出现的“撸子”印象一定非常深刻。“撸子”一词在国内使用的广泛程度可与“盒子炮”齐名,许多革命前辈在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时,也都往往用“撸子”来称呼他们所用的手枪。那么,“撸子”到底是什么枪?为何称为“撸子”呢? <br/>以前曾有一种说法,认为“撸子”是指德国制造的卢格P08手枪,“撸”就是卢格(Luger)的音译。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P08手枪又称M1908式巴拉巴鲁姆手枪,是奥地利人乔治.卢格在M1893式博查特自动手枪的基础上设计的,由于结构复杂、制作精良,导致价格昂贵。因此二战中卢格手枪只属于高档的收藏手枪之一,流入国内的数量就更少了。加之与当时国内流行的7.65x17毫米手枪弹不通用,以及价格上的原因,该枪始终没能成为国内手枪的主流。从目前国内所保存的实物来看,其中多数是短枪管型(枪管长100毫米),长枪管型(有140、200毫米两种长度)不多,口径有7.65毫米和9毫米两种。同时,各种P08手枪上面并不标有“Luger”字样,根本不可能从译音上与“撸子”联系起来。 <br/><img hspace="15" src="http://qkzz.net/images/m/bqzs/420169-1.jpg" align="right" vspace="5" alt=""/> <br/>《小兵张嘎》中的两支“撸子”,实际都是勃朗宁M1900型手枪。这种手枪当时被称为“枪牌撸子”,此外还有“花口撸子”等,它们都不是卢格P08。可见,“撸子”,的称谓并非是来自德国卢格P08手枪。 <br/>实际上,“撸子”不是指某一种特定手枪,而是一类手枪的统称。因为解放前国内所使用的手枪种类非常繁杂,普通百姓和一般军人只好根据外形将它们分为三大类。毛瑟或仿毛瑟“盒子炮”以及各种转轮手枪各占一类。剩下的各种自动手枪虽外形比较相似,但明显有别于前两者,所以后者统统被称为“撸子”手枪。总的来说,“撸子”手枪以7.65毫米左右口径的居多。由于体型较小、轻巧精致,当时只有高级军官或负有特殊使命的人员才能配用,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撸子”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也是嘎子费尽心思想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撸子”的原因。但这些手枪型号、国别、自动原理和口径各异,统称为“撸子”仍会造成混淆,所以人们又在“撸子”前面加上各种限定词,以区别那些名目繁多的自动手枪,如有的加上国别牙口生产厂商的名称.有的加上其主要特征。前者如“德国撸子”或“马牌撸子”,后者如“花口撸子”等。 <br/><img hspace="15" src="http://qkzz.net/images/m/bqzs/420169-2.jpg" align="right" vspace="5" alt=""/> <br/>“撸子”的叫法只限于北方地区,南方一般不这样称呼。“撸”字本身就是北方话,本意是指“快速地拨动”,“撸子”则因“撸”这个动作而得名。“撸”字包含两个动作。其一是指出枪。因为“盒子炮”和转轮手枪体型较大,有情况时先得把枪从身上“拔”或“抽”出来,动作较多、速度较慢,而“撸子”相对要短小精悍许多,只要一“撸”就掏出来了,体现了这些手枪反应快、出枪快的特点。二是指上膛。这些自动手枪使用前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必须用手向后轻拉一下套筒或枪机,以便让枪弹上膛。只要一“撸”手枪便处于待发状态,这和转轮先扳开机头的动作有着明显区别。以“撸子”来命名此类自动手枪,只一个“撸”字便把其特点囊括概尽,其中的妙处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撸子”应该是那些弹匣在握把内、只要拉动套筒或枪机就能上膛待发的自动手枪的统称。 <br/>还有些人认为“撸子”只是指那些枪管包纳在套筒中的手枪,其实也不尽然。有些手枪尽管采用外露式枪管,但也被称为“撸子”。比如一些地方把南部“王八盒子”手枪叫“鸡腿撸子”,这是因其枪管细长,加上木制枪柄相对较大,倒过来看时外形有些像鸡大腿。另一个例证就是上文提到的卢格P08,在河南一些地方被称为“罗锅撸子”,其原因是该枪独特的肘节式闭锁原理:开锁时后肘节向上转动,通过铰链轴带动前肘节向上拱起,突出在机槽上方,就像是枪身上方长了一个“罗锅”(驼背),故而得名。 <br/>另一点和通常所认为的不一致的是,“撸子”并不全是指微型手枪,有些大威力军用自动手枪也称作“撸子”。如作为美军制式装备长达75年之久的M191l/M1911Al型0.45口径手枪,都被称为“大眼撸子”,其名来自其巨大的枪口及较“壮”的体型。 <br/>南方地区一般将枪管包纳在套筒内的“撸子”手枪称作“曲尺”手枪。“曲尺”本是木匠所用的一种测夹角的工具,而自动手枪的套筒和握把非常类似一把打开成一定角度的“曲尺”的尺身和尺柄,因此得名。“曲尺”的称呼直到解放前才有,当时最常见的是“航空曲尺”,即美国M1911型手枪。据说缘于最早成批进入国内的M1911手枪是由美国空军飞行员们带入的。时至今日,香港、台湾等地区仍有以“曲尺”指称自动手枪的习惯。 <br/><img hspace="15" src="http://qkzz.net/images/m/bqzs/420169-3.jpg" align="left" vspace="5" alt=""/> <br/><br/>“一枪二马三花口” <br/><br/>嘎子站在碾盘上向一群孩子作“报告”的情节是《小兵张嘎》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但人们在津津乐道之余,往往忽略了嘎子在炫耀他从胖翻译那缴获的手枪时顺带说出的那句“一枪二马三花口”,这也是以前国人在提到手枪时最常用的一句话。何谓“一枪二马三花口”?实际上就是“枪牌”、“马牌”和“花口”三种“撸子”手枪。这三个名字是根据各自特征“量身订做”的。 <br/>“一枪”是勃朗宁M1900型手枪。该枪在握把护板上方和套筒座左侧都有一支小手枪的图案,所以被称为“枪牌撸子”。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半自动手枪之一,在解放前使用甚多,国内多有仿制,陕北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刘志丹同志在牺牲前的东征中就使用这种手枪。 <br/>“二马”是指美国柯尔特M1903型手枪。柯尔特(Colt)的字面意思就是指小马,所以该公司以一匹前蹄跃起的立马作为商标,在其生产的手枪套筒、握把等位置上,一般都有这样的标记。该枪也是解放前国内较为常见的外国手枪之一,除军用外多作为警用装备。 <br/>“三花口”则是指勃朗宁M1910型手枪。该枪的枪口帽前端加工有一圈滚花,目的是在取下枪口帽时手指不致打滑,所以也被称为“菊花口”手枪。该枪流入中国的数量比前两者少得多,使用范围主要限于高级军官和社会上层人物。 <br/>尤其让后人敬佩的是,这三种手枪全部出自多产的美国枪械设计大师约翰·摩西·勃郎宁之手,所以“枪牌撸子”和“花口撸子”往往又被统称为勃朗中(旧译“白郎宁”)手枪。至于“马牌撸子”,虽然也是勃朗宁设计的,但由于柯尔特公司买断了产品专利,所以人们一般还是称之为柯尔特手枪。 <br/>上述三种手枪在20世纪前半口十是 <br/><br/>世界上相当流行的手枪,产销量很大。但无论拥有其中哪一种,在当时的中国都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在北京军博的展品中,就有一支枪号为137344的“马牌撸子”,是1948年9月我华东野战军在济南战役中缴获的,原是国民党第2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中将的佩枪。它是1945年8月王在担任第四方面军总司令期间,出席芷江日军受降仪式时美军中将麦克鲁赠送的,在银制握把护板两面刻有赠词及中、美军旗图案。化装出逃的王耀武在寿光被抓获,这支上了膛的“马牌撸子”还没来得及使用,就成为我军的战利品了。 <br/><img hspace="15" src="http://qkzz.net/images/m/bqzs/420169-4.jpg" align="left" vspace="5" alt=""/> <br/>此外,还有另一种由此发展出来的更加复杂的说法,叫做“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后面的“狗、蛇、张嘴蹬”乍听起来似乎很难理解,实际上也是分别代指一种小型“撸子”手枪,类似的杂牌手枪解放前曾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入中国。 <br/>“蛇”是指德国索尔(Sauer)袖珍手枪,其握把护板上的商标图案中有两个叠在一起的美术体字母“S”,并特意设计咸蛇的形状。《烈火金钢》中最精彩的“买药”一节中,侦察员肖飞在路上偶然抓到汉奸何氏父子时,就在当鬼子翻译官的何志武身上搜到过一支“蛇牌撸子”。 <br/>“狗”则是西班牙产袖珍手枪的代表作之一,自称是“最好的自动手枪”。该枪口径为6.35毫米,在握把护板下方有奔跑的狗的图案。西班牙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出产过大量的中小口径的杂牌手枪,质量参差不齐,好的如阿斯特拉的“马拉”牌,但也有的质量低劣,甚至采用铸造件,后者在国内往往被称为“三块铁”,形容其做工粗糙。 <br/>“张嘴蹬”有时也被误传为“张嘴灯”,实际上是指德国M1934型7.65毫米手枪。该枪的特点是套筒前端完全敞开,枪管上半部分暴露在外,从前面看起来好像张着“嘴”一样。“蹬”则是形容该枪抛壳干脆利落。它秉承德国枪械一贯特点,加工质量较好,一般是中高级军官的随身武器。 <br/>总结成“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这样的顺口溜后,人们就能很方便地记住并识别这些虽然外表相似、但牌号不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手枪了。 <br/>值得一提的是,勃朗宁系列手枪还有一些其它绰号,如“八音子”、“十子连”等。《铁道游击队》中的刘洪,在从根据地返回枣庄筹建队伍的时候,就曾怀揣着一支“十子连”。这些称呼也都是泛称,一般是指勃朗宁系列手枪及国内的仿制品,“八、十”都是来自于其容弹量。因为这些枪的弹匣容弹量一般为7发,加上弹膛内一发,一共可以发射8响。而上海、湖南、巩县等兵工厂早年曾生产或试制过勃朗宁M1900型的放大版,采用加长枪管和木制枪套,容弹量则增加至10发,故称为“十子连”。由于这些手枪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所以国内的一些小兵工厂也大量仿制过类似产品。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子连”是指勃朗宁M1922型手枪,因为该枪的弹匣容弹量是9发,加上弹膛内一发恰好是10发。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也曾仿制过此类手枪,如1938年晋察冀军区供给部修械所就曾少量生产过“八音子”。 <br/><br/>“王八盒子”和“加拿大撸子” <br/><br/>凡是看过《地道战》、《三进山城》等老电影的读者,都会对影片中鬼子军官佩带的“王八盒子”手枪留下深刻印象。“王八盒子”的正式名称是南部手枪。与各种“撸子”和“盒子炮”相比.它的外形相当独特,与卢格P08等手枪有些相似,“王八盒子”的名字来源于它所配用的皮制枪套,翻盖部分特别大,略呈半球形,看起来有几分像乌龟壳。这主要是因为枪套内侧还有个装弹药和附件的皮兜,翻盖同时要盖住皮兜,所以做得较深较大。实际上,类似的皮套在一些早期的手枪上很常见,如曼利夏M1901型。之所以中国人把它叫做“王八盒子”,主要是表示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嘲弄。南部手枪也有不用皮制枪套,而用类似于“盒子炮”的木制枪套的型号,这种枪套同样可以接在握把后端从而实现抵肩射击。 <br/>一般人总认为“王八盒子”是一支威力小、不可靠的“样子货”,甚至有人说日军军官用它自杀都往往不能得逞。“恶名”的由来多半是因为其所用弹药设计不太成功。最早的南部手枪于1904年设计,有8毫米和7毫米两种口径。后来在此基础上先后改进出了南部陆式和南部14年式(分别于大正6年和14年定型),还有抗战期间在中国北平生产的北支一九式,都是8毫米口径,发射8x21毫米南部手枪弹。该弹是日军使用最广泛、装备量最大的一种手枪弹,一直从1904年使用到二战结束。7毫米口径的“王八盒子”只有南部乙型微型手枪一种,发射7毫米南部袖珍手枪弹。该弹也是日本特有的手枪弹,主要由高级军官和上流社会人士使用,此外还非正式装备过航空兵。这两种枪弹都存在初速不高、枪口动能小的问题,作为军用手枪弹性能只能算勉强合格,用作自卫时,枪弹和手枪的体积重量又嫌稍大,所以战后全部被淘汰。 <br/>至于说“王八盒子”不可靠,那确实有点冤枉它了。虽然与它所处的时代相比,设计思想有些落伍,但总的来说仍是一支合格的半自动手枪。之所以有时动作不甚可靠,除了设计上的缺陷之外,更主要是因为后期材料和工艺质量的下降、产品粗制滥造所致。这一点从表面加工质量就能看得出来。早期的南部手枪表面加工得相当光洁,而后期的南部14年式、北支一九式则要粗糙得多,表面发蓝层也很薄,抗锈蚀能力自然大为减弱。 <br/>“王八盒子”并非一无是处。由于弹药威力的原因,它的后坐比较柔和,枪口噪声也较小,枪弹的杀伤力则比常见的7.65毫米口径手枪要高一些。与其它手枪不同的是,该枪抽壳钩位于12点钟方向,抛壳挺位于6点钟方向,因此与“盒子炮”一样,抛壳窗也是开在机匣正上方,向后上方抛壳。该枪的击发机构采用一种类似杠杆的原理,扳机阻力很小,击发手感比较柔滑,没有“盒子炮”那种明显有“坎”的感觉。扳机与护圈是一整体,可以同时从枪体上取下。南部14年式是“王八盒子”中最常见的一种,其扳机护圈有大、小两种样式。大的能方便北方地区冬季带厚手套时射击。该枪的保险也分旧式和新式两种,位置有所不同。虽然南部系列手枪看起来似乎有点“头轻脚重”,但握把的角度设计得不错,握持自然且舒适,射击时也较稳定。 <br/>抗战期间中国军民缴获过大量“王八盒子”,其中一些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抗战胜利后国内不再生产它的枪弹,所以只能用库存的旧枪弹,特别是拆箱后的零散枪弹,因为受潮等原因,瞎火率很高,加上枪支本身磨损和缺乏零配件等原因,常有故障出现,所以“王八盒子”给人留下的就是可靠性太差,经常出问题的印象。 <br/>此外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内还曾使用过一种“加拿大撸子”,实际上是由加拿大生产的勃朗宁M1935型大威力手枪(BrowningHigh Power,简称BHP)。该 <br/><br/>枪在国内又被称为“加九零”手枪,口径9毫米,全长197毫米,表尺可调,配有像“盒子炮”一样的木制多用枪套,必要时可抵肩射击。另外,该枪采用双排大容量弹匣,容弹量达13发,但设计得当,握把截面并不很厚,即便是中国人的手型握持起来也不太困难。它的原称为GP35。是由比利时FN公司主任设计师塞维在1934年设计的。勃朗宁本人虽未参与对该枪的改进,但由于GP35研制中曾参考过他设计的M1922手枪的改进型,加上对前辈的尊敬,所以该枪仍以勃朗宁命名。 <br/>BHP在某种程度上说,与中国的关系密切程度仅次子“盒子炮”。1939年,国民政府曾从比利时进口过一批,由于该枪精度、射程良好,容弹量又比美国M1911型手枪大,所以部队对其性能很满意。欧洲战争爆发不久,德国占领了比利时,为中国供应该枪的渠道被切断。于是,中国政府向同为盟国的加拿大求援。经过一番谈判和商洽,1944年加拿大政府与位于多伦多的Inglis公司签订了为中国生产BHP的合同。该公司同时也向加拿大和英国的军队提供这种手枪。Inglis的首批图纸即是根据国民政府驻华盛顿代表提供的4支比利时原产样枪测绘出来的。这款BHP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纯粹的仿制,而是应中国方面的要求重新设计生产的,像表尺、木制枪套等部分零(附)件是在中国的要求之下额外修改或增加的。此外,按合同规定,首批4000支手枪的套筒上刻有“中华民国国有”的字样。该公司在两年时间内向中国提供了4万余支BHP。这些手枪大多没有赶上抗战,而是用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当中,主要装备一线国民党部队。最终这些手枪中的大部分都为人民解放军缴获并使用。 <br/><img hspace="15" src="http://qkzz.net/images/m/bqzs/420169-5.jpg" align="left" vspace="5" alt=""/> <br/><br/>土造“撅把子” <br/><br/>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战乱频繁、动荡不安,对枪械的需求量很大,以致于在很多地方都产生了民间造枪匠这一行当。他们用简陋的设备,以手工或半手工方式来制造枪支。其中造得最多的,是一种称为“两撅枪”的土制手枪。这些土造手枪形状各异,但一般都采用类似猎枪的两段式铰链结构,从打开的弹膛尾部直接装填枪弹,发射后要将握把向下撅开以便退壳,故称为“两撅枪”,又被叫作“撅把”或“撇把”枪。这些枪的枪管都是自行打制,有的用铁条盘成。口径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发射手枪弹,有的甚至发射来源广泛的步枪弹。其中有些有膛线,而多数则是滑膛,只能在近距离内使用。“两撅枪”一次只能发射一发枪弹,所以又被叫做“单打一”。这些土枪多数都采用外露式击锤来击发,射击前一般先将击锤扳开,突出的击锤末端形状类似牛角.所以在北方的很多地方,又把这种土造手枪称作“独角牛”。大多数“两撅枪”的用户首先要求解决的只是“有”和“无”的问题,所以这些枪从设计到制造都极其简陋粗糙,对制造条件的要求很低。这一点却使得它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中得到了广泛普及。 <br/>“两撅枪”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是因为它始终伴随着中国革命斗争的历程。在红军时期,作为对缴获枪械的重要补充,官田兵工厂等各苏区兵工厂和修械所部大量生产这种实用性武器,用来装备赤卫队等地方武装。1930年春在河南光山建立的鄂豫边军委会兵工厂,成立初期即以修理旧枪和制造“两撅枪”为主,日产达到了4支,到1932年解散前,共生产该枪3500余支。此外,红二军团于1930年在湖北监利设立的湘鄂西兵工厂,遵照贺龙同志的指示,曾为地方干部生产过大批“两撅枪”。这些枪特殊之处是全长约达到0.67米,虽然没有膛线,但由于使用步枪弹,近距离内威力仍很大。 <br/>到抗日战争时期,“两撅枪”又作为推广群众性游击战的重要武器,被大量生产出来装备民兵和游击队。这种武器虽然简陋,但与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灵活的战术结合起来,却也能发挥出不亚于洋枪洋炮的威力。电影《地道战》中就有一个与之相关的经典段落:民兵队长高传宝从灶台底下的地道内一跃而起,手持双枪左右开弓,两个鬼子还未反应过来便已成为枪下之鬼,高传宝手中所拿的便是这种土造“撅把子”。直到解放之初,一些地方的土改工作队干部和民兵还在继续使用这些土造手枪。 <br/>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对枪支的称呼也是丰富多彩,本文所提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加上近代中国各种枪械的相关历史瀚如烟海,疏漏和差错之处在所难免,还有待于各位行家批评指正并进一步补充完善。 <br/><br/><br/><div id="ad_gg_300X250" align="left" width="336" height="280"><br/><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ull[/script]</script><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null[/script]</script></div>
发表于 2007-10-17 08: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p>涨知识!!!</p>
发表于 2007-10-30 16: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p>真是大开眼界!!!!佩服!!!!</p>
发表于 2009-2-5 12: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大开眼界!!!!佩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6 13: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