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42|回复: 5

[民用] [模型网评测]田宫(24367) 1:24 NISSAN FAIRLADY 240Z——开盒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5 20: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简介与开盒

今天给大家带来田宫新品240Z跑车的开盒~
datsun-240z-1.jpg

封绘很漂亮,且背景加得很好,地上的胎痕和脏污比较自然。车漆的反光处理得很大胆,我个人觉得该套件的封绘是田宫近几年来民用套件中最好的。 IMG_20240815_173320.jpg

可选两种配色涂装:
IMG_20240815_173355.jpg

编号:24367,价格4500日元
IMG_20240815_173417.jpg

2024年,日本制造。
IMG_20240815_173434.jpg
IMG_20240815_173502.jpg

板件展示

车壳一上手就感觉到特别的薄,薄显得精致,但也更容易损坏。另外A柱特别细,且没有B柱,在后期制作时一定要注意力度,特别是打磨抛光时。 IMG_20240815_174246.jpg

模具是以前240ZG通用的。
IMG_20240815_174331.jpg

A板件:
IMG_20240815_174531.jpg
IMG_20240815_174549.jpg
IMG_20240815_174554.jpg

B板件:
IMG_20240815_174713.jpg

S板件:(新开板件)
IMG_20240815_174749.jpg

L板件:(新开板件)
IMG_20240815_174827.jpg

N板件:(新开板件)
IMG_20240815_174904.jpg
IMG_20240815_174913.jpg
IMG_20240815_174921.jpg
IMG_20240815_174929.jpg

R板件:(新开板件)
IMG_20240815_174947.jpg
IMG_20240815_175000.jpg
IMG_20240815_175004.jpg
IMG_20240815_175011.jpg
IMG_20240815_175024.jpg

P板件:(新开板件)
IMG_20240815_175041.jpg
IMG_20240815_175048.jpg
IMG_20240815_175054.jpg

T、M、D透明板件:
IMG_20240815_175131.jpg

E板件:
IMG_20240815_175218.jpg
IMG_20240815_175231.jpg
IMG_20240815_175234.jpg

C、F板件:
IMG_20240815_175256.jpg
IMG_20240815_175312.jpg

看着推出孔好像挺多,后期应该都会被遮盖。
IMG_20240815_175327.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4-8-15 20: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40815_175335.jpg
IMG_20240815_175341.jpg

橡胶轮胎:分模线特别明显,在轮胎这块田宫始终不愿抛弃老旧的生产工艺。
IMG_20240815_175647.jpg

本次莫名其妙的给了金属件,六个气缸的顶盖。
IMG_20240815_175733.jpg

这次的金属贴特别精细,有个坏处就是一旦没贴好,翘边了会很麻烦,最好是一次性到位。
IMG_20240815_175804.jpg

水贴:
IMG_20240815_175822.jpg

说明书部分:
IMG_20240815_175912.jpg

附带了一张黑白的涂装指示:
IMG_20240815_175934.jpg

大致粗略的看了一下,跟之前的240ZG有较大区别,可以当成不同的套件来制作。
IMG_20240815_180035.jpg
IMG_20240815_180057.jpg
IMG_20240815_180108.jpg
IMG_20240815_180116.jpg
IMG_20240815_180128.jpg
IMG_20240815_180140.jpg
IMG_20240815_180151.jpg
IMG_20240815_180200.jpg
IMG_20240815_180230.jpg
IMG_20240815_180241.jpg

最后夹了一张《订正》说明:有一个小错误,我仔细对照了20秒,没找到哪有区别。直到看了上面的小字:P3零件应为X-18色号。
错漏就是P3零件忘了标色号,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错漏,甚至P3零件不标色号,玩家也能猜到该用什么颜色。
上次才吐槽田宫有错不改,这次就让我有了改观。
换作是我,这么小的错漏,我肯定不会花成本在每一盒套件里另加一张纸,而是在下个批次偷偷的改正过来,甚至都不会有太多玩家察觉到漏了一个色号。
IMG_20240815_180318_看图王.jpg

开盒小结

田宫的全新开模新品在素质上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只是偶尔在题材上有些不够创新大胆和小众审美。
比如下面这两张图,我相信大多人都会觉得第二张的前脸更漂亮一些。第一张的前脸明显有些累赘和拖沓。

1973_datsun_240z_1619185129d1dc9f9ab8e8541973-240z_a-1.webp.jpg
b22829e3f2b52a929c97da5c7d7b6a941b989945.webp.jpg

本套件的零件数相对较多,因为延用了240ZG的模具,有些零件可能是废件。从目前开盒来看,橡胶轮胎拖了后腿,但总体而言绝对是值得一做的优秀套件。
本次依然会有制作过程和成品照,最后感谢大家的观看~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12: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制作过程

开始制作:
先用单刃剪钳修一下轮胎合模线。
IMG_20240821_155611.jpg

修完前后对比:
IMG_20240821_155918.jpg
IMG_20240821_160007.jpg

这次的电镀件有保护漆,泡84消毒液解决不了。
IMG_20240821_164609.jpg

泡脱漆剂吧,直接把底漆溶了,电镀层自然也就脱落了。
泡了一个星期,用笔刷干净就行了。
IMG_20240823_191749.jpg
IMG_20240823_192701.jpg

这次制作基本就按说明书顺序来了,没有先做车壳。
IMG_20240930_181821.jpg
IMG_20241029_203007.jpg
IMG_20241029_203031.jpg
IMG_20241029_203049.jpg
IMG_20241029_203113.jpg

看到这里就知道这次的车壳主色是什么了。240Z准备用GT幻境蓝当主色,这款幻境蓝之前用在了GTR上,效果很好。
IMG_20241029_203529.jpg

底盘的分色也没有丝毫缩水,只要说明书上标了的,都做了分色,包括螺栓。
IMG_20250104_184838.jpg
IMG_20250104_184920.jpg
IMG_20241029_203603.jpg
IMG_20250104_185049.jpg

模型要尽可能的少用纯黑色当面漆。实车用黑色是没问题,因为体积大,受光面积也大,光线打上去以后,即便都是黑色也能因为高低、前后,距离位置的变化,使得黑色变得有深浅明暗之分。但模型还一根筋的用纯黑色,就会让细节糊成一团。后期即便用强光打上去拍摄效果也会显得很不舒服。



CM技法是一项很好的喷涂技法,飞机、坦克、舰船、科幻等都运用得很好了,但民用模型用得还不够广泛。(CM技法直译就是颜色调整,利用喷涂深浅不一的颜色来强调光影效果,使模型表面呈现出更丰富的细节和真实感)有人说CM技法假,我觉得要么是他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要么就是个老顽固。从合理的程度上来说,CM技法确实是假,因为它不按实物来。但时代是前进的,模型技法也是一样。

CM技法的发明就像绘画艺术中的透视一样。在透视没被发明以前,大家的绘画都是“平”的,没有什么近大远小,前高后低,直到有位天才第一次把透视运用到绘画中,平面的画卷才开始有了立体感。小朋友的画是没有透视关系的,只有线条和颜色。从这个角度出发,透视也是假的。我把手伸在眼前,能把远处的山盖住,那我应该可以只手遮天。

艺术用谎言揭露真相。假就对了,老想往真了做,老是被“真”所禁锢,反而失去了艺术欣赏价值。
CM技法还没被发明前,模型也是“平”的,模型感太重,一眼就让人看出是模型,不知道哪位天才第一次使用了CM技法来强调明暗和颜色,才让模型的世界整体上了一个台阶。

虽然CM技法是一项非常好的技法,但用过头、用得过于夸张,一样会让人出戏。MAX阴影就是用过头的一个例子,所谓MAX技法就是不管现实阴影关系,平均的加深每一块零件边缘。合理的阴影效果不会过时,MAX刚出来时让人眼前一亮,但大部分人审美疲劳后一定会过时,甚至再过几年,人们都不再提起什么MAX阴影,只知道预置阴影或者CM技法。

模型厂商的说明书不可能给你标出来强调阴影喷涂,模型厂商只会标一个“XF-1、X1、X-18”,它只能告诉你哑光、光泽、半光。
但光泽度这个东西在细节上根本就不重要。对细节而言,明暗深浅才是重点,光泽度只要不是反着来,比如光泽的零件你喷成哑光,哑光的喷成光泽,都不会让人出戏。

再往后,可能CM技法的名字人们都会不记得了,因为大家已经天然的把强调阴影,当成了模型喷涂过程中的必要手段。
IMG_20250104_185014.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12: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合实际操作大概讲解一下民用模型该如何运用CM技法。
以这片中控台零件为例,整体喷黑后,细节和形状都被弱化了。
IMG_20250105_201625.jpg

用深灰色喷出亮部,用明暗对比来强调想让观众看到的形状。
IMG_20250105_201849.jpg

再以座椅为例:对比下CM技法和平喷黑色的区别。
IMG_20250105_202153.jpg

遮盖喷涂座椅透气孔。
IMG_20250105_211601.jpg

这次的“澡盆”背面没一个推出孔。
IMG_20250106_102057.jpg

推出孔全留在正面了,不知道田宫怎么想的。
IMG_20250106_102120.jpg

座椅渍洗和消光后的样子。
是不是比平喷黑色更有看点了。
IMG_20250106_111709.jpg
IMG_20250106_124812.jpg

仪表盘上完水贴后手涂UV胶模拟玻璃面板。
IMG_20250106_125930.jpg
IMG_20250106_132152.jpg
IMG_20250106_132237.jpg
IMG_20250106_132300.jpg
IMG_20250106_132559.jpg
IMG_20250106_132421.jpg

开始制作车壳:
用蚀刻片锯加深所有刻线,假组确定上色逻辑。
IMG_20250107_142807.jpg
IMG_20250107_142819.jpg

第一遍补土检查瑕疵。
IMG_20250107_165519.jpg

第二遍光泽黑打底。
IMG_20250107_175552.jpg

第三遍光油,因为要喷金属漆,需要一个光泽度较高的底漆层。
第三遍选光油而不是光泽黑有几个好处。一个是避免后续的金属漆溶解底漆,溶也是溶透明光油层,影响不大。另一个是光油的自流平以及厚度控制还是比光泽黑稍好。
IMG_20250107_190210.jpg

喷涂GT幻境蓝。
这是一款容错率、遮盖力都不错的金属深蓝色。金属质感细腻,发色高级。
IMG_20250107_200256.jpg
IMG_20250107_200303.jpg

喷涂GT氨基光油,已经干燥了一晚的效果。为免翻车,我都会挑一个安全的时间段来做氨基光油喷涂,比如精力充沛、温湿度合适、无人打扰等等。 IMG_20250110_101155.jpg

本次一共调配了100滴光油+51滴固化剂+9滴缓干溶剂。
因为很久没碰了,调得多了点,以免不够。

0.3的笔喷氨基光油还是太勉强了,只恨财力不足,不然高低得配一支0.5的笔专门喷氨基。
0.3的笔在喷涂的过程中比较折磨,因为氨基光油本身比较浓稠,导致漆雾偏小,形成水膜的过程比较慢。由于漆雾小,需要调高出气,近距离喷,更容易出现失误,得时常停下来观察漆面厚度。

光油厚度不够会形成橘皮,厚度过头又会在刻线边缘形成堆积。
我的偏好是稍微喷厚一点,宁愿边缘有一点堆积也比橘皮好处理得多。氨基光油如果干后出现橘皮,可比硝基光油麻烦得多。 IMG_20250110_101248.jpg

几乎很难做到不堆积也无橘皮的情况。
氨基光油的终极目标就一个:直出镜面的同时保证不过份堆积,光油层厚度适宜。
由于氨基光油本身是为汽车开发的,那点所谓的堆积在真车上面基本看不出来,但缩小到模型上就会变得明显。
不要试图多加稀释剂来降低氨基光油浓稠度和加强自流平。
这只会让干燥后的光油表面出现更明显的橘皮。100滴光油加8-15滴稀释剂已经是极限,再多就会影响干燥后的性状。氨基光油不腐蚀金属漆和水贴,以及低收缩率,就是因为稀释剂加得少。
IMG_20250110_101313.jpg
IMG_20250110_101435.jpg

边缘的光油堆积可以依靠后期的打磨减轻,注意是减轻,不是消除。减轻到不明显不碍眼的程度就行。
强行想把堆积打磨到齐平的程度,很可能会磨穿其它地方。
IMG_20250110_101558.jpg

关于烘干烤漆:
我的经验是喷完前三天自然晾干,干得差不多了再进烤箱完全固化。
假如刚喷完的氨基光油硬度是0,等自然晾干把硬度提升到80后再进烤箱,让高温把硬度提升到99%。

因为氨基光油80硬度后再想靠自然晾干就会比较慢了,不人为烤漆的话,可能硬度会长期停留在90几。

不推荐刚喷完就进烤箱,前期干得太快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问题。比如气泡问题。
温度我自己调的是40度以下,太高的话可能引起塑料的变形。

烤漆箱除了固化光油外,还能极大的缩短各种等待干燥的时间,除了光油需要慎重操作以外,其余像旧化、金属漆、底漆面漆等操作,几乎不可能因为干燥速度过快而翻车,因为漆面厚度达不到翻车的条件。

以我的情况和经验而言,湿度和灰尘是喷涂光油最大的敌人。70%以下的湿度都是安全的,超过80%最好用上除湿机。
70%以下出现翻车,不要在湿度问题上浪费时间,找找其它原因。
IMG_20250110_101843.jpg

晒晒太阳,慢慢等干...
IMG_20250110_102043.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13: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向灯的制作,背面先喷荧光透明橙,再喷银,边缘遮盖喷黑。正面再套上金属贴,二个转向灯就做好了。
IMG_20250110_134300.jpg

尾灯的设计同样出彩,所有粘接痕迹都被包裹住了,透明件也是分件上色,基本不需要遮盖。最后尾灯外围贴上一圈金属贴就很还原了。 IMG_20250112_162030.jpg

前后防撞杠:2000#黑补土→光泽黑→光油→电镀银→电镀漆保护液一共五遍漆,但组装起来依然严丝合缝。除了套件本身的高素质以外,在喷涂时也得注意每遍漆的厚度。
IMG_20250112_173340.jpg

车身各种小零件的粘接:到这一步需要更加小心,漆面一旦受损修补起来很麻烦。
小零件用遮盖带固定住,把流缝胶从边缘渗进去,这样既没有胶痕,又粘接牢固。受力透明件用UV胶,不受力透明件用普通透明件胶水。
IMG_20250113_161208.jpg

经过小心谨慎的粘接,还剩保险杠。两边的宽体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装,两侧的设计足够简洁利落,宽体纯属多余。甚至车辆不装保险杠整体性会更强。北美款的保险杠更加复杂,也是因为这个所以选的更简洁的日本样式来制作。
IMG_20250113_162733.jpg

全部装完后过一遍水蜡,把车身上的指纹和灰尘清理干净。像这种车身,两三滴水蜡就够了,多了反而容易残留。
IMG_20250113_172723.jpg

最后小心的加上金属贴,大功告成。
IMG_20250113_173121.jpg
IMG_20250113_204930.jpg
IMG_20250113_205139.jpg
IMG_20250113_205331.jpg
IMG_20250113_205307.jpg
IMG_20250113_205406.jpg
IMG_20250113_210245.jpg
IMG_20250113_210355.jpg
IMG_20250113_205817.jpg

1
 楼主| 发表于 2025-1-15 13: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完成展示

IMG_20250114_134724.jpg
IMG_20250114_134852.jpg
IMG_20250114_134943.jpg
IMG_20250114_135045.jpg
IMG_20250114_135103.jpg
IMG_20250114_134821.jpg
IMG_20250114_135133.jpg
IMG_20250114_135237.jpg
IMG_20250114_135207.jpg
IMG_20250114_135330.jpg
IMG_20250114_135437.jpg
IMG_20250114_135350.jpg
IMG_20250114_165652.jpg
IMG_20250114_165658.jpg
IMG_20250114_165722.jpg
IMG_20250114_165950.jpg
IMG_20250114_165655.jpg
IMG_20250114_170039.jpg
IMG_20250114_170016.jpg
IMG_20250114_170928.jpg
IMG_20250114_171051.jpg
IMG_20250114_171209.jpg

制作总结

整盒套件制作起来流畅舒适。分色、组装的难度都被田宫以分件的形式弱化了。唯一觉得遗憾的是前脸进气格栅没有开孔,仔细看会有些出戏。格栅要是配一个蚀刻片或者替换成横向款式格栅,那就更好了。套件给出了发动机内构,使得引擎盖会有略微合不拢,制作时需要特别针对改进。240Z是一盒即便不做也值得收藏的套件。最后谢谢大家的观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4-2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