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57|回复: 16

自行火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2 05: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迷你小龙XZ发表</P>
<>
黄金时代</P>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是坦克称雄战场的时代。随着进攻一方的进攻和推进速度的大大提高,骡马推挽式火炮和牵引式火炮已经不能适应机械化战争的需求。火炮的自行化势在必行。</P>
<>  我们说二战时期是自行火炮的“黄金时代”,主要表现在:第一,世界上各主要坦克生产国都研制出本国的自行火炮,包括德国、苏联、美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国家都研制出许多著名的自行火炮,像德国的“猎豹”和“猎虎”、苏联的CY-76和CY-122/152、美国的M10/M36等,都曾名噪一时;第二,自行火炮的装备数量和战场上动用的数量大大增加,生产数量达到几千辆的自行火炮比比皆是,像苏联的CY-76自行火炮的生产数量更高达12 600辆,德国的T3突击炮的生产量也在10 000辆以上,它们在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三,自行火炮的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从早期的简单的炮架式结构到少量的旋转炮塔式结构,从顶部敞开式到全密封式,自行火炮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第四,自行火炮的种类大大增加,包括:自行榴弹炮、反坦克歼击车(自行反坦克炮)、自行高炮、自行火箭炮等,但总的说来,二战中的自行火炮以自行反坦克炮为主,这是因为反坦克作战成为二战战场上的一种突出的作战方式。</P>
<>  尽管如此,由于战争的需求很迫切,许多型号的自行火炮往往是将火炮简单地装到坦克的底盘上,技术比较粗糙,自行火炮技术相对落后于坦克的技术发展,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同样巨大。有的国家,如苏联,干脆将坦克和自行火炮一起加以统计,说明二者在战争中几乎发挥了同样的作用。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将按照不同的国家来叙述二战中自行火炮的发展。</P>
<>  德国的自行炮</P>
<>  法西斯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德军是“闪击战”的急先锋。德军的一些将领,如古德里安、隆美尔、曼施泰因等,将机械化战争的思想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战争初期取得了惊人的战绩。在重视发展坦克的同时,纳粹德国对自行火炮的发展也相当重视。单就自行火炮的型号来说,二战中的德国,是自行火炮型号最多的国家,像T1自行反坦克炮、T3突击炮、T4自行高炮、“黄蜂”、“野蜂”、“象”式、“猎豹”、“猎虎”、“黄鼠狼”、“追猎者”坦克歼击车等,都是名噪一时的自行火炮。德国也是二战中装备自行火炮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除了坦克歼击车(自行反坦克炮)外,自行榴弹炮、自行高炮(防空坦克)、自行迫击炮、自行火箭炮(火箭坦克)乃至自行炮架比比皆是。德国的自行火炮还有一个特点是,常利用过时的坦克或缴获的坦克为底盘,做到“物尽其用”,这里也可以看出德国人的精明。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自行火炮。</P>
<>T1自行反坦克炮
  T1自行反坦克炮 德国的T1和T2轻型坦克,是希特勒德国发动“闪击战”的急先锋。但是,德国人很快就发现,这些战斗全重不足10吨的轻型坦克火力较弱,装甲太薄,很快成为“过时的武器”。不过,精明的德国人并没有将它们弃之不用,而是利用其底盘改装成自行火炮,做到物尽其用。T1自行反坦克炮就是这样诞生的。</P>
<>  1939年,阿尔凯特公司利用T1轻型坦克的底盘,去掉炮塔,三面装上14.5毫米厚的装甲板,后部敞开,顶部无盖,并装上捷克生产的43.3倍口径的47毫米火炮,便制成了T1自行反坦克炮。其战斗全重增加到6.4吨,乘员为3人,乘员是站在发动机甲板上操纵火炮的。火炮可以左右转动各15度,俯仰角为-8度~+12度,弹药基数为86发。不用说,这种自行火炮是很原始的,但它的威力已经比原来的T1轻型坦克要大得多,在法国战场和北非战场上仍然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它的真正意义还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较大规模用于实战的自行火炮,在世界自行火炮发展史中,占有应有的地位。</P>
<>
战斗中的T3突击炮
  T3突击炮 无论从装备数量、技术水平和在战斗中发挥的作用来看,T3突击炮都比T1自行反坦克炮要强一大截。T3突击炮,是二战中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自行火炮,从1940年到1945年3月,总装备数量达10 500辆,参加了二战中德军的几乎所有的作战行动。</P>
<P>T3号突击炮的剖视图
  T3突击炮以T3坦克为底盘,采用固定炮塔式全密封结构,战斗全重约22吨,乘员4人,有A~G共7种车型,早期的装24倍口径的75毫米火炮,F型和G型上装的是48倍口径的长身管加农炮,威力进一步提高。弹药基数44发。T3突击炮以外形低矮、结构简单、防护和机动性较好而著称,在二战的早期和中期,是一款不错的自行火炮。到了二战的后期,其威力已明显不足。它堪称是德军早期自行火炮的代表作。</P>
<P>德国的“猎豹”自行火炮,被称为“二战中德国最好的自行火炮”
  “猎豹”坦克歼击车 “猎豹”坦克歼击车,是二战后期德国著名的自行火炮。西方的军事评论家称,“猎豹”“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坦克歼击车,肯定是德国最好的坦克歼击车”。话虽然罗嗦些,但这一评价着实不低。</P>
<P>雨中的“猎豹”
  “猎豹”坦克歼击车,以著名的“黑豹”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45.4吨,乘员5人,主要武器是1门71倍口径的长身管88毫米火炮,可以击穿二战中重型坦克的主装甲。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火炮采用了两节炮管,可以很方便地更换磨损较快的一节炮管。弹药基数为60发,全部为穿甲弹。火炮的方向射界较小,左右各11度,最大仰角为14度,幸好车辆的转向性能不错,可以弥补火炮射界的不足。其动力装置和基型车一样,为515千瓦的汽油机,但变速箱作了改进。炮车的最大速度为46千米/小时,机动性相当不错,正面的防护也很出色。它的缺点是交替排列式负重轮结构复杂,常出毛病,侧面的装甲防护较弱,盟军的坦克常常绕到“猎豹”的侧面将它的负重轮打坏或将其击毁。由于盟军对军工厂的猛烈轰炸,“猎豹”坦克歼击车的装备数量仅为382辆。
“猎豹”部分乘员
  “猎豹”坦克歼击车的出现还说明,以一种成功的坦克底盘,装上威力更大的火炮,制成自行火炮,往往是二战中很常见的一种做法。</P>
<P>德国“猎虎”坦克歼击车
  “猎虎”坦克歼击车 “猎虎”坦克歼击车是1943~1945年间生产的。在二战期间,德国人善于利用现成的坦克底盘改装成自行火炮,并且使自行火炮的口径超过原来基型坦克的火炮口径。“猎虎”以“虎王”重型坦克为底盘,火炮口径也由原来的88毫米增大到128毫米,身管长为55倍口径,这使得“猎虎”成为二战时德军威力最大的坦克歼击车,它所发射的穿甲弹可以击毁二战时期所有重型坦克的主装甲。弹药基数38发。“猎虎”的前装甲厚度达到250毫米,成为二战时期装甲车辆最厚的装甲,即使是超重型的“鼠”式坦克,前甲板也只有205毫米厚。这样一来,使“猎虎”的战斗全重达到71.7吨,乘员人数为6人。尽管它的威力十分强大,防护性能超群,但是机动性相当差,最大速度只有38千米/小时,越野速度只有17千米/小时,再加上它的生产数量只有70辆,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很有限。“猎虎”的意义在于,它是二战中重型自行火炮的代表。</P>
<P>  “象”式坦克歼击车 也称为“斐迪南”式,是另一种重型坦克歼击车。它的意义在于,它是利用一种被否定的“虎”式重型坦克的样车底盘加以改装的。原来,“虎”式坦克在研制之初,由波尔舍和亨舍尔两家公司竞标。结果,亨舍尔公司的样车中标,定型后便是“虎”式重型坦克。波尔舍公司为了抢时间,在样车研制的同时,便制成了90台底盘。竞标失败后,公司的总设计师波尔舍向希特勒建议,将这些底盘改装成重型突击炮(坦克歼击车),得到希特勒的赏识。1942年11月至1943年12月间,由阿尔凯特公司完成了全部90辆“象”式坦克歼击车的改装。“象”式坦克歼击车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自行火炮。譬如,电传动装置、主动轮后置、独特的成组悬挂装置、没装机枪等,显示出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的设计思想。
“象”式自行火炮
  其战斗全重为68吨,乘员6人,装1门71倍口径的长身管88毫米火炮,威力极大,可以在2 800~3 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T-34和M4坦克的主装甲,发射穿甲弹时的最大射程达5 000米,在二战时期算得上是“超一流”的性能了。正面装甲厚度达200毫米,但侧面及其他部位的装甲厚度只有80~30毫米。机动性相当差,最大速度只有20千米/小时。更要命的是,它“打远不打近”,由于没装机枪,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和“象”式近战,常常令这个庞然大物只有招架之功。会战后剩下的50辆“象”式上都装上了机枪。</P>
<P>  “象”式坦克歼击车在技术上是超群的,在战争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由于它有薄弱环节,成为“巨象”的软肋。</P>
<P>  “强虎”自行火炮 需要介绍的二战中的德军自行火炮还很多,这里仅简要介绍一下“强虎”自行突击炮。它算得上是自行火炮中的另类。</P>
<P>德国“强虎”自行迫击炮
  “强虎”是一种能自行的重型迫击炮,主要用于城市巷战。1943年10月至1944年9月,共制成了18辆。它以返修后送的“虎”式重型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65吨,乘员5人。它的最大特征是装1门短而粗的380毫米迫击炮(臼炮),身管长度仅为5.4倍口径,这种“矮脚虎”的尊容,在世界自行火炮中是十分罕见的。更绝的是,它的炮管有两层,可以更换烧蚀重的内层炮管。这是由于迫击炮的膛压较低才能行得通的。弹药基数为14发,弹种为榴弹/火箭弹,炮弹的重量达324千克,补充弹药是要利用车体后部的吊架,也算是一绝。辅助武器是1挺7.92毫米机枪。其正面装甲厚度达150毫米,但其他部位装甲较薄,成为“鱼腩”部位。“强虎”曾用于镇压华沙人民起义的作战行动中。
</P>
发表于 2004-4-24 23: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那个最完美的艺术品!完美的坦克杀手~~
发表于 2004-4-24 23: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什么时候出"下"啊?
发表于 2004-4-25 0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们都急啊!</P>
发表于 2004-4-25 21:5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买过一个猎虎,是很不错的。。。。我说外型
发表于 2004-4-27 20: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我感到很荣幸!!!!!![em04][em04][em01]
发表于 2004-4-27 20: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来发【战车史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自行火炮(下)[em05]
发表于 2004-4-27 20:4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战车史话】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自行火炮(下)(图)</P><></P><>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了德国和苏联研制和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外,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也都生产了相当数量的自行火炮。尤其是美国生产的自行火炮不仅数量多,型号多,而且在技术上也相当先进,有的已采用全密封结构和旋转式炮塔,在二战的自行火炮中独领风骚。</P><>   美国的自行火炮
<>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和生产的自行火炮种类多,数量大,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型号有:M10/M36坦克歼击车、M7“牧师”自行榴弹炮、M18“希尔卡特”坦克歼击车以及M40“远程汤姆”自行火炮等。</P><>  <B>M7“牧师”自行榴弹炮</B></P><></P>M7自行榴弹炮<>  美国军方很早就有建立自行炮兵的想法,而且有过将75毫米榴弹炮安装到轻型坦克上的尝试。在此基础上,1941年6月,美国开始将105毫米野战榴弹炮装到M3中型坦克上,以期制成一种自行火炮。开始制成的2辆样车,称为T32式105毫米榴弹炮运载车。在阿伯丁试验场的试验表明,这种自行火炮的性能很好,主要缺点是缺乏高射武器。于是,很快在车顶部右上角安装了一个环形枪架,用以安装12.7毫米高射机枪。由于这个机枪架的形状很像教坛,很快它就有了“牧师”的别名。1942年4月,T32正式定名为M7自行榴弹炮,也称为M7“牧师”(Priest)自行榴弹炮,国内也有人译作M7“普里斯特”自行榴弹炮。生产厂家为美国机车车辆公司。</P><>  M7自行榴弹炮开始时以M3中型坦克为底盘,后来改用M4A3中型坦克为底盘,称为M7B1自行榴弹炮。其战斗全重近23吨,乘员7人,主要武器是1门M2型10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约11千米;辅助武器是1挺12.7毫米机枪;车辆最大速度为42千米/小时,越野速度为24千米/小时。M7自行榴弹炮为顶部敞开式结构,顶部的防护性差。</P><>  M7自行榴弹炮的总生产量达4 267辆,是盟军中的第一种重要的自行火炮。它首先提供给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英军用它来对付德军掩体中的88毫米火炮,占有明显优势,深得英军士兵的喜爱。其后,M7自行榴弹炮参加了意大利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役。不过,英国人更喜欢换装25磅火炮(口径为88毫米)的自行榴弹炮。诺曼底战役后,M7的性能已显落后,为此,盟军往往把M7自行榴弹炮的火炮去掉,改装成装甲输送车,称为“牧师·袋鼠”装甲输送车。它和“谢尔曼·袋鼠”、“丘吉尔·袋鼠”一道,构成了二战后期的不大不小的“袋鼠”群。显然,这是战争中的一种应急的措施,也是“物尽其用”的具体体现。</P><P></P>开进中的英军第8军的M7自行榴弹炮,环形机枪架很像“教坛”<P>  <B>M10坦克歼击车</B></P><P></P>1943年春,参加北非战役的美第7军的M10坦克歼击车<P>  M10坦克歼击车,是二战中美国的又一种重要的自行火炮,而且是坦克歼击车型,总生产量达到6 700辆,参加了二战中后期的重要战斗。</P><P>  1942年9月,美国陆军决定研制自行反坦克炮,确定以M3中型坦克为底盘,其上安装M3型76.2毫米高射炮,定名为T24坦克歼击车。样车制出来后,经过了行驶试验和射击试验。由于它的射程不够,再加上火炮的安装位置过高,1942年4月,美军即中止了T24的研制工作。在T24的基础上经改进而成的M9坦克歼击车,采用的是固定炮塔,只生产了20辆左右。</P><P>  1941年11月,美军开始研制T35坦克歼击车。T35坦克歼击车以M4A1中型坦克为底盘,采用T12型76.2毫米火炮为主要武器,炮塔能360度旋转。在T35的基础上,加大了装甲厚度,便制成了T35E1坦克歼击车。经进一步改进后,于1942年6月4日,定名为M10坦克歼击车。M10坦克歼击车采用的也是可360度旋转的炮塔,在火力机动性上,比当时德国和苏联的坦克歼击车要先进得多。</P><P>  M10坦克歼击车的战斗全重为30吨,乘员5人。它采用M7型76.2毫米火炮,弹药基数54发,主要用于攻击敌方坦克和坚固工事。炮塔的顶部是敞开的,而且顶部呈五角形开口,削弱了顶部的防护。不过在二战期间,空中威胁并不十分严重,所以,这一缺点并不十分突出。由于采用了M4中型坦克为底盘,总体布置与M4中型坦克相同,炮车的最大速度为48.2千米/小时。改进型的M10A1坦克歼击车主要是换装了功率更大的发动机。</P><P>  M10系列坦克歼击车除装备美军外,还提供给盟军3 600辆,其中给得最多的是英国军队。它参加了北非战役、意大利战役及欧洲西线的战斗。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用它来攻击日军的碉堡,很有成效。</P><P>  M10的主要缺点有两条。一条是火炮太重,很不平衡,后来在炮塔后部加1挺12.7毫米机枪,就是为了改善炮塔的总体平衡。另一条是在大战的后期火炮的威力显得不足。这一点成为后来研制M36坦克歼击车的契机。</P><P>  <B>“阿基里斯”坦克歼击车</B></P><P>  尽管它是英国人的“产品”,但它是英国人在M10A1坦克歼击车的基础上改装成功的,所以也在这里加以介绍。</P><P>  英国军队在得到M10A1后,不满意它的火炮威力,于是,英国人用英国的Mk5型17磅火炮来代替原来的M7型火炮,尽管火炮的口径仍然是76.2毫米,但由于它的火炮身管更长,因而穿甲威力也显著增强。炮口处的制退器,成为区别“阿基里斯”和M10A1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P><P>  <B>M36坦克歼击车</B></P><P></P>炮塔顶部加装装甲顶盖的M36坦克歼击车<P>  M36坦克歼击车是M10的改进型,主要是为了对付德军的“虎”式重型坦克而研制的。在M10和M36坦克歼击车之间,先后出现了T72、T70和T71几种过渡型的坦克歼击车。真正为M36奠定基础的,便是T71坦克歼击车。</P><P>  为了能对付德国“虎”和“黑豹”,美军急需在坦克歼击车上装90毫米火炮,这就是T71的来历。承担研制工作的是希伯莱公司和福特公司。为了安装90毫米火炮,重新设计了新的大型炮塔,重点解决了火炮增重所带来的炮塔不平衡问题,加大了尾舱。这一点也成了识别T71/M36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1944年7月,T71正式定型为M36坦克歼击车。</P><P>  M36坦克歼击车的战斗全重为28.4吨,乘员仍为5人,主要武器是1门M3式90毫米火炮,弹药基数47发,弹种为穿甲弹、超速穿甲弹和榴弹。其穿甲弹在6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黑豹”坦克的主装甲。另有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炮车的最大速度为41.8千米/小时。其炮塔顶部仍是开口的,但形状已有所变化。在作战使用中,曾对部分M36加装了炮塔顶盖,但没有定名为另外的型号。</P><P>  M36坦克歼击车的生产总数为2324辆,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曾广泛使用,深受美军官兵的欢迎,也装备了英国和自由法国的军队。在欧洲前线的美军装甲兵部队的司令官曾紧急请求:“请火速装备M36,哪怕是只有1辆也行。”在这里,仅以巴顿将军统率的第3军中的第899歼击坦克团为例,来看一看M10/M36坦克歼击车的战绩。这个团在北非和欧洲战场上共击毁德军Ⅲ型坦克8辆,Ⅳ型坦克27辆,“黑豹”32辆,“虎”式1辆,其它型号坦克3辆,自行火炮22辆,半履带式装甲车10辆,飞机4架,其战绩相当可观。</P><P>  美军在二战中还使用过M18“希尔卡特”坦克歼击车。该车战斗全重17吨,乘员5人,装1门长身管的76毫米火炮,火炮初速高,行驶速度高(最大速度为88千米/小时)。总生产量达到2 507辆。二战后退出美军现役。</P><P>  <B>M40“远程汤姆”155毫米自行火炮</B></P><P></P>M40“远程汤姆”155毫米自行火炮<P>  由于自行火炮在二战中的突出作用,美军也开始考虑将15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自行化,这就是M40“远程汤姆”(也称为“大肖特”)自行火炮的来历。研制工作是1944年初开始的,但直到1945年3月才定型为M40型。它以M4A3中型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36.3吨,乘员6人(包括炮班6人),主要武器为1门M1A1式155毫米榴弹炮,主要用于火力支援。火炮的位置明显靠后,火炮射击时要将车体后部的助锄放下,以吸收后坐力。其生产总数约300辆。二战中曾用于争夺科隆的战斗。M40“远程汤姆”的出现,开创了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先河。</P><P>   英国的自行火炮<P></P>“箭手”自行反坦克炮,“倒坐观音”是它的突出特点<P>  在二战期间,英国人对自行火炮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美国。一方面,是由于英军可以较容易地从美国得到军援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另一方面,是英军受传统的步兵坦克、巡洋坦克划分的束缚,对研制自行火炮也不太上心。在英国的自行火炮中,除了上面介绍的改装的“阿基里斯”坦克歼击车外,比较著名的还有:“箭手”自行反坦克炮和“主教”自行加榴炮。其生产数量分别为665辆和100辆。此外,还有一种“复仇者”(Avenger)自行火炮,由“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或“挑战者”坦克改装,战斗全重约31吨,乘员5人,主要武器是1门17磅火炮(口径76毫米)。其生产总数只有80辆。</P><P>   意大利的自行火炮<P></P>“塞莫温特”M41自行火炮<P>  在二战前及二战期间,意大利军方对自行火炮的发展相当重视,先后研制出多种型号的自行火炮。比较著名的是“塞莫温特”M41自行反坦克炮。需要说明的是,在二战期间,以“塞莫温特”命名的自行火炮有10多种之多,所以,必须注明具体的小型号。</P><P>  “塞莫温特”M41自行反坦克炮的战斗全重为17吨,乘员4人,它以意大利的M14/41中型坦克为底盘,装1门53倍口径的90毫米高射炮,初速830米/秒,其性能丝毫不逊于德国著名的88毫米高射炮,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在5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140毫米厚的钢装甲,在1942~1943年间共生产了30辆,曾在西西里岛与盟军的坦克作战。有意思的是,它只装有6发炮弹,另有1辆随行的履带式输送车,装24发炮弹。它的缺点是顶部和后部完全没有装甲防护。</P><P>  “塞莫温特”149自行火炮,以M13/40中型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18吨,装1门35型149毫米榴弹炮,发射榴弹时的最大射程达23.7千米。它被认为是二战中“意大利军队中最好的炮兵武器”。</P><P>   日本的自行火炮<P></P>日本关东军装备的一式自行火炮<P>  二战中,日本的自行火炮名气不大。值得一提的只有一式自行火炮(日本人称它为“一式炮战车”)。它以日本的97式坦克为底盘,战斗全重15.9吨,乘员5人,主要武器是1门90式75毫米榴弹炮,弹药基数24发,采用顶部及后部敞开式结构。日本人称,一式炮战车“可以击穿‘谢尔曼’坦克的装甲”。不过,它的生产数量不超过124辆。在1944年的太平洋比基尼岛(就是美国作核试验的那个珊瑚环岛)战斗中,日本第二炮兵团的一式炮战车,在和美军的坦克激烈交战中遭到惨败,多数被击毁,其余的炮车悉数被美军缴获。</P><P>  在二战中,加拿大生产的“雪克斯顿”自行火炮也小有名气。由于在本刊2002年第6期中已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P><P>  尽管我们用了三期的篇幅来介绍二战中的自行火炮,但主要仅限于自行反坦克炮和自行榴弹炮。根据一些读者的要求,下一期还将补充介绍其他一些二战中的自行炮,如自行高炮、自行火箭炮以及未完成的重型自行炮等,敬请读者注意。</P><P></P>[em05][em05][em05][em05]
发表于 2004-4-29 18: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击虎不错</P>
发表于 2004-4-29 19: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介绍的很系统。不过缺少的苏联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6 1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