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虎式坦克是二战中最著名、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坦克之一。从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国投降为止,一直活跃于战场第一线,德军乘员之间称其为"无敌坦克"。虎式坦克在战争中击毁了大量的敌军坦克和其它装备,在对手心中树立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留下了威力巨大的深刻印象。这使它成为所有盟军坦克危险的对手,凡是在战斗中能够击毁或击伤虎式坦克致其被遗弃的盟军坦克,人们都会尊称其为驯虎者。
虎式的设计概念不同於德国早年大部份坦克,在此之前的设计强调机动性、防护和火力三方面的平衡。虽然德国早期的坦克火力往往不及其他对手,然而战术上的优势抵销这些不利条件。 虎I坦克的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著重火力和装甲的而牺牲机动性。重型坦克的设计工作在1930年代後期就已经开始,但是没有计划生产。而真正刺激虎I式的出现是为了对付苏联T-34。尽管大体上的设计和外型类似四号坦克(中型坦克),但虎I的重量足足是後者的两倍,重量的增加来自於更厚装甲,大口径火炮,以及必然产生较大的燃料和弹药储存空间、较大的引擎、更坚固的传动及悬挂系统。虎I的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相较於四号坦克只有80毫米的厚度, 而虎I的两旁和背面也有80毫米厚的装甲。这样的厚度能够抵挡在大多数二战时期接战距离下,尤其来自正面的反坦克炮弹,而炮盾和炮塔的厚度几乎相等,使得要从正面贯穿虎I的炮塔几乎是不可能。在近距离下,车身两边和车顶较容易受到损伤,因为虎I车顶的装甲只有25毫米至40毫米厚,和当时大部分的中型坦克没太大分别。 虎I大部分的装甲角度是垂直的与其他结构相连接。焊接点品质很高,装甲都是采用点焊,而不是铆接。汽油引擎在後部下方并控制前方的扣链齿轮,悬挂系统使用了扭力棒,类似三号坦克。炮台有一个圆型的地面,而从车底到车顶有157公分高。而主炮的支撑及发射机制则发展自德国著名的88双用高射炮,而其88毫米36 L/56 的变种是被用作虎I的主炮,而在二战时最有效率及可怕的虎II 88 毫米 Kwk 43 L/71型主炮,也是出自该高射炮的。更甚的是,虎I的主炮发的炮弹可以依一非常直的轨迹而行,并配置了极为精确的蔡司TFZ 9b 瞄准器。在一次试射时,坦克在1200码的距离外发炮,而连续5发是落在一个16英吋x18英吋的目标上。而虎I坦克亦曾在大於1哩(约1600米)的距离外打中敌军的坦克,可是作用并不太大,因为在二战中的战争距离是远比一哩近的。 虎I与早期的德国坦克相比,为完全颠覆了以前的设计哲学。在此之前的德国坦克,是十分最视机动性、装甲与火力的平衡。当时,德军中拥有最强火力的坦克,为装备50毫米炮的三号坦克,虽然在火力上不及敌方坦克,但是德军的战术优势正好弥补了该缺陷。
503坦克营
503营的历史就称得上是一个"神话"。苏德战争初期的东线战场,尽管德军当时牢牢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但苏军的KV-1和T-34坦克给德军带来的巨大震撼已经使得那些高傲的日耳曼人明白那些昔日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坦克技术和性能上的优势早已旁落他人,这也加速催生了日后名声大噪的虎式坦克。独立重装甲营,作为虎式坦克的基本作战单位,也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尽管在编号上要晚于501和502,但503重型坦克营却是第一个成立的虎式坦克营。这也似乎注定了它不平凡的一生。 1942年5月4日,第503独立重型装甲营在德国第3军区的两个后备连队的基础上正式组建而成。部队的组建和训练工作被安排在了位于新鲁平(Neurappin)的驻地,首批组建的单位包括营指挥部,维修连,第一和第二装甲连,其中大部分的指挥人员调自第5第6装甲团,当然同时也接收了大量没有任何装甲作战经验的"菜鸟"。 而在503营36个月的"生命"中,有27个月是在前线度过的。到1944年的8月,部队确认的击毁记录达到了1500辆,而到1945年3月,官方记录中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2000,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在当时营部还有大约20辆虎式坦克,相信最后的数字应该远不止2000,相信如果用"神话"这两个字来形容503营的一生没有人会认为过分。当然,为了达到这一里程碑,503重装营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高昂的。从1942年的12月部队开赴东线到1945年投降,大约有53%的军官,26%的非作战人员和21%的士兵永远的躺在了欧罗巴的大地上。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作战地点,503营的涂装是有相当大区别的。该营所接受的第一批虎式坦克全车上下用的是灰色调的涂装,其中稍带点蓝色的成分,而炮塔两边则使用白色边框勾勒出的坦克编号。一开始配备给503营的III号坦克所使用的也是和虎式坦克一样的战争初期德军统灰色涂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冬季503营在苏联南部前线全部改涂了白色的"外衣",炮塔上的编号采用了白色边框加黑色内底。到了春夏季节,为了适应东线的气候变化所有车辆又改用了橄榄绿与黄色相间的涂装,而为了方便己方车辆辨认,还将炮塔上的编号放大加深。到了43年底的时候,部队又给虎式坦克换上了白色的"外套",其炮塔上的编号也被再次放大,几乎占了整个炮塔高度的三分之一。44年在诺曼底的时候,为适应西欧茂盛的植被,基本采用的是橄榄绿加棕红色的涂装,而炮塔编号改用了白框红底。在刚到匈牙利的时候全营的虎王坦克又用回了传统的橄榄装,到了的冬天自然又得披上白外衣。但该营在45年3月直接从工厂接受的一批虎王坦克则未作任何迷彩处理,部队官兵只能自己动手为其添加了带有亮斑点的橄榄装,并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