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发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用户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23|回复: 2

[飞机] [模型网评测]威龙 11017 1/72 阿波罗11+土星五号火箭 开盒(2楼更新制作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8 22: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模型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用户

x
本帖最后由 Jersey 于 2020-2-12 13:03 编辑

从1957年提出C-1火箭(也就是后来的土星一号),到1967年土星五号AS-501飞行测试的成功,为了能够制造出足够把人类送上月球的强大运载火箭,美国在与时间(以及苏联)赛跑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失败,还失去了阿波罗1号三名宇航员宝贵的生命;
徘徊者号系列任务、勘测者号系列任务、月球轨道器系列任务、水星计划、双子星计划…为了能为登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美国人尽一切努力了解月球、培训宇航员。
即使在阿波罗11号随着土星五号火箭成功发射,成功抵达月球轨道之后,行百里者半九十,着陆的时刻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就这样,无数地球上的人们和两名宇航员一起,经历了惊心动魄的12分钟降落时光:
5次程序警报响起,更要命的是宇航员对这个警报是啥意思一脸懵逼;鹰号提前飞过了预定着陆点,只能继续往前飞行,重新寻找合适的着陆点;自动导航不够给力,宇航员们不得不切换成手动飞行来掠过一个致命的陨石坑;最终着陆的1分11秒之前,登月舱已经发出了低燃料警报……
但最终,在经验丰富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冷静的操作之下,鹰号在仅剩的一点燃料下安全
着陆月面。
所有的努力,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在这24个小时里,全世界6.5亿观众通过电视直播,与宇航员们共同经历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忐忑、紧张和狂喜,一起见证了人类是如何在这短短的24个小时里,升华成了一种全新的、跨星球物种。

正如阿波罗11号登月舱起落架的铭牌上刻下的宣言:
HERE MEN FROM THE PLANET EARTH
FIRST SET FOOT UPON THE MOON
JULY 1969 A. D.
WE CAME IN PEACE FOR ALL MANKIND.
公元1969年7月,
来自地球的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
我们心怀和平、代表着全人类而来。

五十年前的7月21日,是属于全人类的高光时刻。

威龙于2013年发布了其航天系列里的一款重要产品:1:72土星五号及阿波罗11号,时隔6年,趁着登月50周年纪念。其再版了这款产品并加入了分色板件,对于错过上一次发售的航天模型爱好者来说,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DSC_5970.JPG

巨大的包装盒,左边是2013年初版的灰色板件,右侧为此次的分色新版,包装印有登月50周年的字样。
DSC_5971.JPG

开箱
DSC_5989.JPG
DSC_5986.JPG
DSC_5987.JPG
DSC_5988.JPG

说明书,页数不多。但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这次的板件标注体系和以往不大一样,并没有用字母的顺序往下排。比如A板件出现了3次,分别是大写A、小写a和浅色(彩色里有可能是红色)A板件,同理,其他板件也如此出现了若干。据初步观察,可能是之前开发的阿波罗系列和登月模组系列的排版体系没考虑兼容,导致被土星五号整合后出现了撞车。

鉴于以上情况,本此评测和制作说明将不按照板件编号行文,而改用火箭组成和结构来描述,建议各位制作者也如此这般,避免混淆。如此,也可加深对实物的印象和理解。
DSC_5995.JPG
DSC_5992.JPG
DSC_5983.JPG
DSC_5997.JPG

以上是火箭外壳的主要零件,光滑表面的结构采用了左右开模的方式,而瓦楞结构的部分则一体出模。
DSC_6013.JPG
DSC_6011.JPG

燃料罐顶和发动机支架的零件,巨大的尺寸十分像各种杯碗盘子。
DSC_6016.JPG

外部的一些管线整流罩,一级火箭尾部的稳定翼面也再此。
DSC_6040.JPG
DSC_6037.JPG
DSC_6024.JPG

三级(段)火箭对应的发动机喷口,外形相当而尺寸和数量都不同,零件最多最复杂的是1级火箭(S-CI)的发动机,也是模型组合完后会外露的部分。这几版零件用烧铁色塑料开模。
DSC_6003.JPG

指令舱和服务舱(也就是阿波罗11号)的底部及顶部零件
DSC_6008.JPG

各种姿态喷口,都用滑块开模开出了喷嘴细节
DSC_6009.JPG

天线支架等小零件
DSC_6018.JPG

服务舱(主要是燃料罐和氧气管)外壳,次板件用银色塑料开出
DSC_6021.JPG

阿波罗11号的整流罩以及顶部逃逸塔和支架的零件,考虑内构展示,用透明板件开出
DSC_6027.JPG

同理还有阿波罗11后面跟着的登月舱整流罩,也是透明板件
DSC_6030.JPG

至于尺寸嘛,如果不是没底,倒过来可以当杯子了。
DSC_6000.JPG
DSC_6002.JPG
DSC_6005.JPG

登月舱上升级和下降级的板件,这款应该单独包装发售过。因为设计是在真空的月面使用,所以外形丝毫没有气动性,不过此登月舱还在阿波罗13号任务的救援过程中大放异彩,这恐怕也是设计师没料到的。
DSC_6033.JPG
DSC_6044.JPG
DSC_6045.JPG
DSC_6049.JPG
DSC_6066.JPG

最后欣赏一下细节,除了部分板件存在飞边外,整个航天器的神韵拿捏还是比较到位的,铆钉和结构线若是以1/72的飞机标准来看那是非常夸张。火箭采用这种表达方式倒也还能接受
DSC_6026.JPG
DSC_6039.JPG
DSC_6068.JPG

铝管和卡扣以及地台,方便做完展示
DSC_6042.JPG
DSC_6043.JPG

C社水贴,品质保障。套版准确、色彩鲜艳、印刷清晰。

开箱小结
作为威龙2013年全新开模的板件,成品高度高达1.5米,不仅题材独此一家,内外兼备,大碗管饱,火箭整体的结构交代的很清晰,细节也可圈可点。2019年再版后采用了分色开模,照顾了部分素组玩家。
只是因为重复利用板件造成说明书标准体系不完善,部分零件有飞边和错位,但瑕不掩瑜,仍然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款镇宅级模型。

接下来开始制作,预计本月更新。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DSC_603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2: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制作过程
模型制作从最底部的一级火箭开始。前文评测提到过,平整的圆柱部分是左右分模得到的,体量那是相当的大,快赶上1/72的机库了。
1.JPG

需要注意的是火箭外壳有若干燃料管道,说明书标注了部分定位孔的位置,可以提前钻孔,更多的位置不清晰或者没有标注的部分,需要自行对照实物照片定位。(阿波罗11-17的箭体会有部分差异,模型给出了足够的零件)1级火箭的左右外壳结合处正好可以被外部管路挡住,但是为了平整,我还是在粘接后用瞬间胶填补打磨做了无缝处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内部最好用胶板垫住结合缝粘接补强。防止挤压开裂。组合完的1级火箭,放进1/72模型专柜看看尺寸。
2.JPG

依葫芦画瓢,将2级火箭合体并假组,几节火箭拼接的时候可以感到组合度还不错,抽插阻尼很合适。唯一的问题是瓦楞状的凹凸竖条无法全部精确对位,这是我觉得模具设计可以提升的部分。好在并不影响观感。
3.JPG

在上色前尽可能的将同色小部件打磨并假组。
4.JPG

经过两周努力,耗费了若干胶水和砂纸后,火箭终于进入待上色状态。
5.JPG

因为很少接触如此巨大体积的模型,我并没有准备大口径喷笔。因此上色的时候采用喷罐喷涂大面积打底,喷笔精修小面积的方式。虽然模型采用白色塑料成型,但有经验的模友应该都有体会,塑料(特别是浅色还透光)和油漆的厚重感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我依然用灰色补土打底后,再喷涂白色面漆,而且喷罐的操作方式也需要少量多次覆盖。由于白色遮盖力较弱,整个火箭我整整用了1罐灰色补土和2罐白色面漆。
6.JPG

等白色面漆喷涂完毕后,需要进行表面分色,火箭为了让追踪摄像机自动对焦,表面都采用的高反差的分色。这里需要提醒各位,威龙的涂装说明书考证存在一些问题,最好对照实物照片找出其中的相对参照点。(以火箭底部4片稳定翼面为参照,4翼分别标注字母A-D,之间的箭体有等分黑白分界,标注罗马数字1-4,之后往上的相对参照以此为准,注意2、3级火箭的朝向)遮盖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瓦楞外壳的部分,要反复把遮盖带压实,不然后期一定漏漆。
7.JPG

喷涂黑色时我采用喷笔上色,虽然面积少了一大半,还是着实够累。
8.JPG

3级火箭和阿波罗11的组合,其中透明的登月模组整流罩部分,为了防止透光,要用黑色加银色漆交替覆盖几次。
9.JPG

体积巨大的部分告一段落,接下来制作阿波罗11的部分,银色的塑料手感尚可,但是我个人更喜欢灰色的(初版也是有价值的,哈哈),因为打磨可刻线都方便。威龙说明书在这部分的分色上有个小BUG,把指令舱和服务舱的金属色搞反了。指令舱的外壳是接近镜面的金属色,服务舱则没有那么抛光。
10.JPG

上色完成后开始水贴,虽然说明书的涂装指示有些小错误,但是水贴却一丝不苟给出了几乎所有的stencils。Carto印刷的品质真的是轻松加愉快,三下五除二,火箭的新衣就穿上了。
11.JPG

最后收尾的部分就是五台巨大的F1发动机,实物图片让我有一种窒息感,密密麻麻的管线,做一台可能还勉强,5台的工作量使我决定半yy半考证象征性的加几条主要的管路完事儿。另外合模线的处理也费了好一番功夫,因为有台阶和凹凸细节。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待到5台发动机入位,巨大壮观的土星五就完成了,整个模型历时1月有余,总算在2019年末赶上了登月50周年。
总评:模型题材独一无二,情怀党必备。优点:外形和细节取舍相对合适。制作整体难度不算太大,比较有挑战的就是体积和工作量,大部分的零件组合良好,交代清晰。
缺点:说明书画的略潦草(零件定位、涂装参照和指示),部分考证有待推敲。

最后上成片,谢谢观赏
IMG_4985.JPG
IMG_4966(20200110-024903).JPG
IMG_4971(20200105-004018).JPG

17.JPG
16.JPG
发表于 2020-2-13 22: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首页|手机版|Archiver|模型网 ( 京ICP备12011049号 )

GMT+8, 2025-2-18 14: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