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网评测]MiniArt(37026)-1/35中国59式主战坦克 早期型-前言2
发布时间:2019-02-11 作者:无敌非典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首先我们已经确定MA 封绘的59式坦克的参考车这张08年左右刊登在中国青年报
59坦克是这一辆.
跟我们最常看到前装甲平焊的59坦克不同,那么我们首先需要梳理出中国59 坦克前装甲焊接方式的技术革新过程
1955年5月,中国从旅顺基地接收16辆T54 1951年型坦克(北京坦克博物馆里的一辆展品就是其中之一)
1957-1958年,617厂主要进行设计研究、翻译图纸、工艺技术文件;1958年底,第一辆用苏联零件组装的国产T-54A开下了流水线。到1959年,617厂已经可以完全独立生产T-54A中型坦克。1959年10月1日,首批国产的32辆T-54A参加了建国十周年大阅兵,这也是中国产坦克首次向公众亮相。1959年底,中国产T-54A被正式命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坦克,生产厂WZ120)
59坦克作为苏联T54A的中国国产版本。其生产也因为新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而出现了众多波折。首批1959年参加国庆十周年阅兵的32辆T54A(请注意这里的名称还是T54A而不是1959年年底才定名的1959式重型坦克)这32辆T54A 是苏联 原件来料加工组装 。而当时T54A的首装甲焊接方式还是燕尾榫交叉焊接,这样首批来料加工的T54A(后来也一起并入59式坦克序列里)完整的保留了T54A 首上装甲的焊接方式。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来了,首批32辆原件组装的59坦克是燕尾榫交叉焊接,那么1959年定型国产后,首上装甲焊接方式就直接变成了T55一样的一字平焊内榫方式了吗?
59坦克生产的617厂也确定是70年开始改为平焊
根据这本70年 以59坦克为范例的 坦克构造一书中文章
这两段文字清楚 的介绍和说明书燕尾榫焊和平焊两种焊接方式的结构和生产优劣
由此 在59坦克的前装甲两种焊接方式(燕尾榫焊、平焊) 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大致的脉络。
1957年开始一直到1959年阅兵 第一批的32辆原件组装的T54A,属于燕尾榫焊。
而同时引进的坦克生产线也基本就是T54A的生产线。而毛子出口坦克一直有着比自己装备低档次或者猴版的传统(毛子自己T55在1958年生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换成平焊内榫)
随着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直到破裂。苏联专家撤走,中苏各个行业的技术交流全部中断。而59坦克的生产在整整个60年代也基本全部沿用T54A技术标准。这一时期生产的59式坦克也全部是燕尾榫焊接方式。这样中国的59坦克燕尾榫焊接的不就不光只有最初引进的样车15辆和59年阅兵的组装32辆。
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在整个六十年代,包头一机厂的59式坦克生产显得坎坎坷坷,1965年之前的59式坦克质量和性能均不能令人满意,常出现崭新的坦克交付部队后立即回厂修理的情况,到1971年,包头一机厂仅生产了2300多辆59式坦克,年均产量仅为190辆。
而这2300辆60年代的59坦克 也可以基本就是确定是燕尾榫焊接。这样1万多59坦克的序列里就有1/5的坦克焊接方式是燕尾榫焊,这也能说明目前大量燕尾榫焊前装甲59存在的合理性,而不是仅有最初的四十多辆 。
从1970年代初期开始,由于工艺的成熟,坦克年产量开始上升,年产坦克在500辆左右,到70年代末期达到满负荷,1979年产量高达1000辆,1980年500辆,1981年600辆,1982年1200辆,1983年1500辆。至1985年停产时,中国共生产了一万辆以上的59式坦克,其中绝大部分是包头一机厂生产的,中国另一个坦克生产基地——洛阳拖拉机厂,仅生产了500辆59式坦克。
请注意这里,70年代初开始工艺成熟,这也跟617厂70年代改成平焊技术时间点是一样的。
关于70年中国坦克制作工艺的成熟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国通过第三方国家交流交换得到苏式坦克的最新技术。另外就是1969年珍宝岛冲突,中国得到了当时苏联比较先进的T62实车,并且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里里外外透彻的研究,研究成果继而促进了坦克生产工艺的成熟。
中国59坦克平焊技术也有这辆被缴获的545号T62的一份功劳
本文导航
1、前言2、前言23、开盒4、板件及细节图1-蚀刻片,水贴,透明件5、板件及细节图26、板件及细节图37、板件及细节图48、板件及细节图59、板件及细节图610、新开板件部分介绍111、新开板件部分介绍212、涂装说明13、说明书14、开盒小结15、制作过程116、制作过程217、制作过程318、素组完成图19、和T54A的区别20、总结暂无 | 暂无 | 暂无 |